3岁起开始抓专注力,上小学后明显拉开差距,普通孩子更需要照做

2023-11-08     IF枕边育儿

原标题:3岁起开始抓专注力,上小学后明显拉开差距,普通孩子更需要照做

导读:有调查发现,只有30%左右孩子可以坚持听课30分钟或以上,而超过45%的孩子因注意力较弱,出现上课时常走神。且从父母、学校教育机构得知,对于孩子注意力培养不受重视有些父母甚至对此不甚了解

自从楼上邻居的儿子明明上小学1年级后,每晚都能听到爸爸陆哥妈妈爱姐对他的怒骂

老师上课你都不听吗?怎么这么简单的九九乘法表理解不了?

老师今天又告诉我你上课开小差!

“……”

此外,爱姐还经常跟我们吐槽:“他现在刚上1年级这点作业量,就能拖拖拉拉到10点半才完成,以后作业越来越多,岂不是要通宵了?”

其实,早在明明读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是小区里出了名的“多变大王”。因为他的爱好实在太多变,今天说要学画画,爸妈刚给他报好了兴趣班没上两天又说要学钢琴。而后,没到半个月,又听到他妈妈说起他吵着要学吉他。

原本几个邻居还劝爱姐夫妻俩别太惯着儿子,不仅浪费钱,又不能让他学会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到头来什么也没学好。然而,爱姐一般都会反驳称:“孩子爱学东西是好事啊,何况他还小,肯定是没想明白自己真正的喜好,就让他多接触一些吧!”

然而到了7岁入读小学时,明明虽接触了不下10种乐器,以及绘画、篮球等,但没有一样是可以静下心来学习且能掌握一定基础的。

甚至如今连上课时老师的反馈都是“上课爱开小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作业效率低”等,总的来说,就是这孩子注意力比较弱

“我儿子以前只是表现得不定性而已啊,怎么现在又说注意力差呢”,爱姐难以理解。殊不知,像她这样弄不清孩子的注意力,怎么回事家长,不在少数,甚至因此耽误培养、提升黄金期

孩子的注意力是什么?

《当代认知心理学》可知,注意力是指我们的心理活动某一件事情物品指向、集中。而爱因斯坦说过:“注意力是学习一切的基础。”

因为注意力是让人能维持观察、思维、记忆、想象一系列心理过程关键,若是没有注意力,就注定了许多简单的活动无法正常进行,更别提进行其他复杂的活动

而如此前,有网站学生用户进行调查后发现,99.4%的孩子所拥有的智商水平并没有明显差别,只是在6至18岁学习关键期内,因注意力强弱之别,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差距,且注意力的影响占比可以达到65%以上。

因为注意力比较差的孩子一般都会出现上课爱开小差、搞小动作做作业无法全神贯注且要么发呆要么边做边玩,导致效率很低。甚至做其他事情也表现出粗心大意、马虎敷衍等。就像开头说到的明明虽然爱好广泛,但基本都是半途而废,连基础都未掌握

从上文不难看出,孩子学习、做事效率效果往往都受注意力的影响。而正如研究表明,3岁的孩子能拥有5-7分钟的注意力时长,4岁可以达到10分钟,以此类推,随着年龄增长注意力时长也会逐渐变长。但现实情况却是3岁以后,因为外因,导致孩子们注意力逐渐产生差距

自家孩子的注意力为什么比别的孩子差?

原因一:生理原因

孩子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导致神经系统兴奋抑制过程无法达到平衡,导致孩子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且精力分散

尤其是当孩子刚进入幼儿园、小学陌生环境心理、生理都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期期间无法集中注意力到某一件事物上

原因二:病理原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脑部发育障碍、疾病又或是患上多动症,还有孩子受到环境污染体内的铅含量太高等,都将让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异常、不受控,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所以,家长们需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还要为孩子营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原因三:不良养育方式

研究表明,若是孩子的睡眠质量较差,那么他的大脑第二天也还是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自然也很难集中

故而家长们应注意监督孩子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睡眠质量切忌熬夜。且白天不宜让孩子食用咖啡因等,不利于入睡的食物

原因四:提供太多选择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一大堆玩具,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但不管是过多的玩具,还是事情、指令,往往会让孩子将精力分散、无法集中。又因为没有获得明显收获,令孩子失去了兴趣,变得浮躁、不耐烦

这也提醒了家长们,在锻炼孩子的某项能力,或是安排他的学习内容时,不可过于杂乱无章,而应有条理一件接着一件进行。而且,玩具真的不要准备太多,不光占地方,也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四招培养超强注意力

原本就是后天可培养的注意力排除孩子自身的生理、病理因素,若是家长能掌握科学、适合正确的方法培养并非没有增强的可能性!下面的四招,是我在自家孩子身上实践过的,希望对你也有一点帮助!

1、营造适宜的环境

教育学家伊·安 ·凯洛夫认为:“环境可塑造相应的心态,而心态则激发不一样的情绪,情绪则影响着心灵,最终心灵决定了成长。”而“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体现出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所以,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时,应尽可能避免环境过于嘈杂,能让他安静做事、学习。同时,也不要过分打扰,以免让孩子养成三心二意的习惯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

2、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我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好好做事”,想必不少家长以为这只是指出孩子细微不足,还是饱含赞扬。殊不知,从心理学角度,孩子往往更在意负面评价,并且因为“标签效应”,朝着家长评价发展

因此,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哪怕知道他的注意力比较弱,也应积极寻找办法提升不要反复强调这个弱点

同时,还要给予足够的鼓励。如当孩子能专心完成某一件事时,家长要及时给予明确的肯定,“你真厉害,通过集中注意力这么快就完成了”等,让孩子了解集中注意力做事的好处,才能继续发扬

3、通过兴趣激发集中注意力做事的能力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所有有成效的活动,先决条件是兴趣。”

也就是说,只有孩子对某一件事物感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专注完成能力。毕竟在此过程中,成就感大脑产生的多巴胺会令他感到愉悦,也更有兴致继续

如孩子喜欢做游戏,家长不妨安排他喜欢的类型,让他习惯集中注意力进行之后,再慢慢过度到其他游戏、指令学习等。

我家孩子喜欢迷宫、数字、连线游戏,各种迷宫游戏都玩过,他觉得,这种探索,很有成就感。我也因为他这个爱好,给他入手了一套《神奇的专注力》,400多个游戏关卡,让他一次性玩个够。

本以为,只是玩而已,没想到,他的专注力,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之前,他写作业磨蹭,写一会儿,去上个厕所,再写两分钟,又要去喝水,或者找吃的,总之很拖拉。

但我发现,他玩过《神奇的专注力》后,写作业的效率提高了不少,正确率也高了。以前需要30-40分钟写完的作业,现在15-20分钟就能搞定,足足快了一倍呢!

我觉得很神奇,认真看了看这套书,才发现,它的排版设计很合理,能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不自觉提升专注力的稳定性。

这上面的每个关卡,都需要特别专注,一旦走神,就可能搞错了。刚开始我家孩子用铅笔画,错了就擦掉。后来,他开始用圆珠笔,因为基本不出错了。我真的很佩服!

这些连线、迷宫图,都是经过欧洲教育专家多年研究,最终确定的。能达到跟儿童不断互动的效果。涂涂画画的过程中,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以及专注力,都不自觉地得到了提升。

我搜索了一下,买过这本书的家长评论,发现大家都认为非常不错,觉得这套书值得买,可以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让孩子投入玩耍,更能放下平板,沉浸其中了!

你看,只是一套“玩”的书,居然达到了这么好的效果!我虽然是无意间发现的,但推荐给身边的宝妈后,她们也赞不绝口,说自家孩子的专注力,被拯救了!以前总是走神、拖拉的习惯,也得到了改善!

4、适当安排运动,包括精细运动

运动不仅能强健孩子的体格,也能利于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发展,这就便于孩子克服生理因素影响注意力的状况。如专心跑步、游泳等。

此外,进行一些精细的运动,将眼睛达到默契配合的效果,也就是提升孩子的“感觉统合”,进而令大脑的指挥能力变强

哪怕孩子不运动静坐时,大脑也能保持良好的控制、指挥能力长时间安静做事不会出现烦躁、不耐

枕边育儿寄语:

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提醒:“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学习方法就是教会他们聚精会神地学习。”毕竟,她一直认为聚精会神、专心学习与做事,是比知识还要重要品质。所以,家长们切不可忽略培养、提升孩子注意力的事情!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27df39a44fcbd7f0ce1210b96060d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