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诗人墨客丝毫不吝啬,对于情感的表达。从一个人的诗,可以看出他的人格,一个人如何抒发情感,可以看出他对感情的态度。苏轼就是这样一位多情的词人。
苏轼有一首极其巧妙的回文诗,描写青葱、懵懂的爱情。院子里,女主人正在睡午觉,风吹柳叶轻轻摇。天气闷热,女子流了些汗,汗水浸透脂粉,香香的。女子醒来,端来一盘藕解暑,男主人嘲笑女子刚睡醒的傻样子,盘中的藕片竟然笑话男主人的傻样子。这便是《菩萨蛮·回文夏闺怨》了。
文中的"藕"字,既指盘中藕片,又与恰"偶"同音,取佳偶、良配之意。而"丝"字,既指长长不短的藕丝,又与"思"同意,取思念、相思之意。文中没有爱慕、欢喜的字眼,却从一件日常小事,流露出了无限的甜蜜。
对自己的老师,苏轼曾有《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表达对欧阳修的思念。西湖旱期,湖水没有往日那般波澜壮阔,仿佛在为恩师哭泣;多少年多去了,当地人还在吟唱恩师写下的诗句;人的生死往复,就像月的阴晴圆缺,自然不可逆;那些同样怀念恩师的人,看到这西湖水,也会有和我一样的情感吧。作这首词时,苏轼正好在欧阳修就职过的颍州,眼中故景,心中故人,有感而发。
后来,苏轼因为乌台诗案不断被降职。驻守黄州时,他渐渐放宽了心,看淡生死,看淡名利。一次,他与友人出门欣赏风景,不料天公不作美,突然就下起了暴雨。友人慌忙躲避,狼狈不堪,还因此心情抑郁。但苏轼却不为所动,在雨中散步,闲庭信步,逍遥洒脱,于是便有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过往的种种不如意,都不如这暴雨来的痛快,如此风雨之下,山林万物尚且不为所动,我难道要自此倒下吗?我已两袖清风,还在乎什么呢?且看雨停后,阳光依旧会照向大地。
多情的苏轼,对任何一种情感,都毫不避讳表达。这份洒脱,让他在命运坎坷,仕途受挫之后,还能逍遥自在。自己这一叶扁舟之于万千江河,不过是林中之一叶,九牛之一毛,大笑之后,继续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