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武汉的路,现在的人最多的感受是堵,在我眼里那只是城市建设的需要,对于武汉的路其实相当有意思,这一些别说是外地人,就武汉本地人而言也知之甚少,对于城市的记忆一般都要从道路说起,因为它贯穿了过去和未来,武汉的路颇有讲究、武汉的街五味杂陈,全是因为老武汉的记忆汇聚于此
不可否认城市的建设最能体现的地方无非就是道路与建筑,因为它直观,说起武汉的路一定要先从老汉口讲起,不知大家知否对于武汉的路与街的区别在哪?先来阐述一下区域,上世纪初开始,武汉在全国属于非常重要的城市之一,不过那时的城市规模要比现在小得多,老汉口是以铁路外与铁路内来区分城与乡,这条铁路叫“京汉铁路”,老汉口是码头文化,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水运集散地,自然那时的汉口集家嘴及周边一带成为了最热闹的地方,以京汉铁路为北线,南至汉水边,西至玉带门(今玉带街),东至单洞门,这就是老汉口城区。
搞清上述内容,我们再来谈一谈关于路和街的区分,首先武汉道路分为三个级别,第一个是,大道,老汉口在上世纪开始只有两条大道,即沿河大道与中山大道,沿河大道最初一定是最为繁忙的地段,所有码头的货运物流基本全部都要通过这条道路来运输,这也是老汉口最深的记忆之一,除此之外就是中山大道,这是为了纪念中山先生而修建命名的,到了49年,新中国成立,所以才有了解放大道、建设大道、发展大道和和谐大道,其中寓意就是为了纪念武汉解放、新城建设、谋求发展、共创和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便是与长江和汉水平行而建,同时这也是老汉口文化的延伸。
第二个是武汉的路。相比大道而言,老汉口的路就没有那么宏观,细心的人会发现,老汉口的路会让很多驾车出行的人摸不到北,单行线无时不刻充斥着每个司机的大脑,除了复杂其实内涵颇深,老汉口的路从没有现在的那么宽,由于其中历史建筑、名人故居随处可见,它的命名简单而有趣,以地名而言有:北京路、天津路、上海路、南京路、南陵路等等,以人名而言有:张自忠路、黄兴路、郝梦龄路等,如果你到这些路上走一圈,就能发现,不管是建筑还是格局都充满了那个年代的气息。
当然还有本地的著名的江汉路,本人对于江汉路有着特殊的感情,绝非是从小在这里长大,而是江汉路本身就证明了当时的老汉口是多么繁华。上世纪初江汉路还居住着很多的居民,有一年发大水,当时的"地皮大王"刘歆生为了购买这些地契,于是叫人驾着木筏前去谈收购,没有测量工具,于是用划桨的方式来讲价,用力一划,木筏漂多远就算多远,再通过后期的建设,最终江汉路的兴起带动了其他资本的参与,不到10年就成为了最为繁华的商业街。老汉口的路,你不难发现都是垂直与长江汉水,垂直与大道而建(除开现在新修命名的路),同大道相比,老汉口的路加上简单而有趣的名字深深的垂直于武汉人的内心,因为它就是时代的记忆,或许你不再居住在这里,但凡是你从小在这里长大,内心一定是五味杂陈!
第三是武汉的街,如果你走在武汉的某条街,相信一个老武汉都不见得能够分清楚,黄陂街、分金街、岳飞街、和以湖泊命名鄱阳街、洞庭街,这些道路你不难发现,基本都是与道路垂直交叉,你也可以理解成是为呼应大道而建的辅路。而这些街相比路而言又进一步深刻了老武汉的记忆,因为它记录了每一位在这里生活过的人。
期初这些街在没有大规模改造之前俗称巷子,老汉口的居民就是依巷而居,巷子在武汉有着特殊的味道,我曾记得武汉的巷子或街,不仅仅是交通这么简单,如果你出生的城市有巷子,或者你是一位老武汉,你是否记得有这样一条巷子,他是童年时最干净的记忆,曾经是我和伙伴们嬉闹跌倒再爬起的地方,它使我清晰记得外婆脸上没有皱纹的时光,它包容着所有的嘈杂并使其依然和谐,它可以是休息与玩耍、聊天甚至吃饭的场所,在岁月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是不再相见的朋友,剩下的是爬满外婆脸上的皱纹,剩下的是世态炎凉的嘈杂,剩下的是乌烟瘴气的当下,直至今天我依然很感激有那样一条巷子,因为它可以通往内心深处。
这就是武汉路,看似简单的路,回首望去,其颇有讲究而且是那么的让人五味杂陈,它似乎还保存着一丝新鲜,让我们将记忆汇聚于此!欢迎下方留言、关注!讨论你印象中的武汉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