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仲文
“琼英与王蕊,片片落前池。问着花来处,东君也不知”。全诗短小精干,自然流畅,前两句把下雪的情景描写的惟妙惟肖,极富诗情画意。后两句则说明了雪花的神奇,更彰显出了作者探究事物的本源,追问到底,并难倒东君(春风)的聪颖过人之处,被诗被元好问《中州集》载入,成为传世之作。读者绝对想不到,该诗出自一位年仅四岁的孩童所作。
虞仲文故里.山西五寨县
虞仲文(1069-1123),辽代武州定远(今山西五寨县北)人,四岁能作诗,十岁能述文,日记十言,刻苦学习,后进士及第,后任翰林侍讲学士,三迁至太子少卿。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二年,金军攻陷了辽都中京(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城西大明城),天祚帝奔逃西京大同。三月后,金军西进,天祚帝自鸳鸯泺(今河北省张北县西北安固里淖)逃亡保阴山。天祚帝堂叔秦晋国王耶律淳趁乱称帝,号天锡皇帝,建立北辽政权,并降封天祚帝为湘阴王。耶律淳素遂据有燕、云、上京、中京、辽西六路,并赐封左企弓为司徒,燕国公,虞仲文为参知政事,领西京(大同)留守、同中书门下平掌事,内外诸军都统。
虞仲文撰书
同年六月,天锡帝病死,德妃萧氏称制,改年号为“德兴”,并遥立天祚帝耶律定为帝,德妃为皇太后。十二月(公元1123年)金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率军攻打居庸关,德妃由古北口逃走,逃奔天德军,去面见天祚帝耶律延禧。不曾想,天祚帝怨恨其堂叔耶律淳自行称帝而废自己为湘阴王,当即处死德妃,并降已死去的耶律淳(天锡帝)为庶人,并屠杀其家人以及亲信。国难当头,天祚帝为报私仇而诛杀其同族,致使人心不安,部分人便暗中投靠金朝。辽都监高六等送金银财物给金太祖,暗中叛变投敌。完颜阿骨打率军径直至燕京城下,高六等开城门迎接金军入城,左企弓,虞仲文见大势已去,便上表投降。
虞仲文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封虞仲文枢密使、秦国公并安抚燕京诸州县。当时金国的枢密院在广宁府(今天的辽宁北镇市),天辅七年即公元1123年五月,左企弓,虞仲文等到广宁赴任,途经平洲(今河北卢龙)。驻守平洲的金南京留守张觉,原为辽辽兴军节度副使,后降金,金改平洲为南京,任张觉为南京留守。当时宋、金微蜜月期,金太祖把燕京的空城交给了宋朝,将大批汉人经平洲东迁。而汉人大多不愿去,便把怒气撒在了丢失西京和燕京左企弓,虞仲文的身上。便对张觉说:“左企弓,虞仲文等不谋守燕(今北京)、云(西京大同),致使我等迁徙流离,今明公临巨镇,握重兵,尽忠大辽必能复故土,而明公也会深得民心”,张觉在民众的推动下,有了叛金之意,便下令拘捕左企弓,虞仲文等人。
虞仲文故里.山西五寨县
并以九宗大罪缢杀二人,一为天祚帝逃亡保阴山,不奉迎;二,诋奸君父、降封湘阴;三:天祚帝遣官来议事,杀之;四,檄书至,有迎秦(天锡帝)拒湘(天祚帝)之意;五,不受燕、云而降;六,臣事金朝;七,搜刮燕京之财,取悦于金;八,使燕人迁徙失业;九,教金人先下平洲。而等九罪,所不容诛。虞仲文处于辽末朝兴替之际,为拯救摇摇欲坠的辽王朝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辽主逃亡,金太祖进驻的情况下,奉表降金,原本也无可厚非。因天祚帝诛杀德妃,也断难容左企弓,虞仲文,耶律大石被迫西迁,远走新疆也是实属无奈之举。张觉虽然以九罪杀死虞仲文,然而在他降宋后又被宋人出卖,辽、金、宋均认为是叛臣,最后也落的惨死。
虞仲文
虞仲文死后(五十五岁),金朝谥号文正,也算是实至名归了。唯可惜英年早陨,壮志难酬,身处辽末乱世,难扶大厦于将倾,虽世路坎坷,但在辽代文学史上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虞仲文故里.山西五寨县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