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鸿星尔克,到白象方便面,中国消费者正在改变中国企业

2022-03-19   科技真探社

原标题:从鸿星尔克,到白象方便面,中国消费者正在改变中国企业

“请大家理性消费,请大家理性消费,请大家理性消费。”白象方便面的直播间,最近也感受到了中国消费者“野性消费”的威力。

根据一组数据,白象方便面在职残疾员工,约占公司总人数三分之一左右。

请注意,白象招聘残疾员工这件事并不像听上去那么简单,为了全面照顾残疾员工的工作、生活,整个厂房都要进行无障碍改造,安全保障设备也要比正常工厂更加严苛,据说,白象方便面每年花在生产线无障碍改造上的钱,就多达上百万,而且很多基层的组长、领导,都可以流畅使用手语与员工交流。

正是这些感动人心的助残举措,使得白象方便面在这段时间备受消费者赞誉。

作为对白象方便面积极帮扶残障人士,践行社会公益的感谢,国内消费者们纷纷“用钱支持”,三天内,白象方便面销量暴涨300%,有些平台上甚至出现了售罄、脱销。

其实联想起前段时间的鸿星尔克,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清晰的市场动向:中国消费者正在积极回馈那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

在2009年,社科院公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09》,其中特意提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水平偏低,在当时,国内连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执行标准都没有。

不得不说,社会责任在过去是一个长期被中国企业忽视的领域,起步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

相比之下,经过数十年发展,西方的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建立起一套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执行框架。

20世纪3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贝利教授与哈佛大学多德教授展开一场论战,多德教授认为,企业是既有营运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的经济机构,需要建立社会责任感,而贝利教授则认为,公司的唯一目的就是为股东赚取利益。

这场论战持续了20多年,参与讨论的经济学家众多。

最终,贝利教授同意了多德教授的观点:企业不应只注重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也应该考虑自身社会责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至此以后,西方企业发展,逐步把社会责任列为公司发展的重要职能。

客观地说,如今的中国,也在探索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和规划,一切都还在路上。

但通过鸿星尔克、白象方便面这两个案例来说,这种企业、社会、消费者三者融合、相互推动的良性互动,正在加强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社会更和谐,消费者获得更多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