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孩子,都有成长型心态!老师,当你批评学生时,遵循这8项原则才有效果!

2023-08-11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原标题:真正厉害的孩子,都有成长型心态!老师,当你批评学生时,遵循这8项原则才有效果!

要想学习好,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成长型心态。

你只要拥有成长型心态,无论是否聪明,一定能成为学霸。

为什么?

1

失败

  • 固定型心态的人,认为失败代表自己没有能力;
  • 成长型心态的人,认为自己可以从失败中学习。

一道题做错了,固定型心态的人会非常懊恼,认为自己怎么这么笨。比如他做一些简单的计算,五道题错了两道,他就生气不想做了。不练习的结果,是越错越多。

相反,成长型心态的人,做题也会出错。但他不会把错题和自己的能力画上等号,他会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错误中学习,解决问题以后,正确率就会越来越高。

有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固定型心态,根源在家长。孩子作业出错时,家长经常打骂吼,比如:昨天这道题就错了,你今天怎么还错?这么简单的东西你都不会?你怎么总是这么马虎?……家长经常对人不对事,把错误和个人能力画上等号,孩子也就开始讨厌错误

再比如,孩子考试得了60分,你只会拿着卷子对他痛骂一通。成绩是结果,你针对结果的任何反应,都不能改变结果。真正重要的是过程,找到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错30分,把问题解决了,分数自然会提高。

可惜的是90%的家长和孩子都不具备成长型心态,只拿结果说话,所以他们不会做试卷分析,讨厌做错题,不会从错误中学习,他们因此错过了最高效的学习机会。(《提高成绩最有效的方法——试卷分析》)

我小时候常跟藤藤说一段话。我问他:你考试得了70分说明什么?他说:说明有30分不会。我说:怎么办?他说:学了就会。我说:对,小时候你1+1=2都不知道,后来怎么会的?学了才会的。

没有人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所有东西都要学习,只要学习新东西,就一定会出错。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成长型心态。只要他不害怕失败、不讨厌出错、不把失败和自己的能力画等号,他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从错误中学习,是一个孩子最需要学习的能力。可惜的是,很多学校都不教这种能力,甚至很多老师就是给孩子造成固定型心态的重要原因。我朋友的幼儿园老师跟他说,他家孩子在幼儿园排中等偏上。这简直太滑稽了!从幼儿园就开始给孩子定性、贴标签。

我问很多学生,考试之前紧不紧张?他们都说很紧张。这一点也能说明成长型心态有问题。只有中考高考才算是有意义的考试,因为那直接影响结果。其他所有考试的目的,只是检测知识点哪里不会而已,哪里不会就学哪里。甚至有的学霸小考根本不复习,临时抱佛脚只会掩盖自己真正的问题。他不去做虚假的努力,不在乎一次小考的成绩,结果大考反而名列前茅。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太注重结果,太讨厌错误,不能正视错误、正视问题,反而错误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多,积重难返,成绩越来越差。

相反,你不把结果看作是句号,你只是让它帮助你发现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做试卷分析、做刻意练习,成绩就能不断提高。

成长型心态,决定了一个孩子能不能越来越好。成长型心态的父母,决定了孩子是否有成长型心态。

2

丢脸

固定型心态的人害怕失败,其实是害怕丢脸,害怕出丑,害怕自己显得不聪明。这样他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做出错误选择。

他碰到困难会轻易放弃;他会逃避挑战,不敢尝试新事物,那样容易失败,他只和臭棋篓子下棋;他认为只有天赋才是重要的,他反而看不起别人因为努力而获得的好成绩。他会对自己付出了很少的努力就获得了一个一般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他总是试图做难题,做出来会显得自己很聪明,但错了很多简单的题对他来说只是马虎而已;他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只要别人指出他的不足,就认为是坏事;他妒忌别人学习好,认为别人做的好对自己是威胁……

上面任何一条心态,都会成为阻止你进步的障碍。

证明你聪不聪明,根本不重要,没有人关心你是否聪明,人们只会看到你有没有成绩。

害怕丢脸,才会真正的丢脸。比如,你上课不敢提问题,你怕问题太简单,别人都会,显得自己很蠢。你不懂装懂,结果让自己越学越差。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有人嘲笑孔子:谁说孔子懂礼?孔子说:这就是礼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尚且不耻下问,何况你我。

再比如,你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就怕做出来的东西不完美,会显得自己很无能。有谁生下来就能做到完美?完美都是千百次尝试之后的华丽呈现。海明威说: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如果你能够以这样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文章,看待自己做的事,你就敢于开始。只要你不断努力,就能做得更好。

丢脸的本质,是把这一次的结果和自己的能力画上了等号,把自己的未来画上了句号。

内心戏过多,是成长最大的障碍。

完美主义,害怕失败,害怕丢脸……这都会导致你根本无法迈出第1步。很多事情,不做和做,是0到1的差别,只有从1才能一步一步走到100。你一切都没有开始呢,还在那里评头论足、挑三拣四,又是这个方法不好了,那个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不行了……这些对你的成长一点帮助都没有。记住,没有任何人对你负责,只有你自己

3

我们常说的抗挫力,就是成长型心态;我们常说的勇于挑战,就是成长型心态;我们常说的坚持不懈,就是成长型心态……

如果只用一条,来预测孩子以后能否越学越好,就是成长型心态。这是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的研究,她因此获得了教育界最高奖项一丹奖,她还写了一本书叫做《终身成长》。

你其实已经不需要看那本书了,你只要能够避免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那些固定型心态,只要能够拥有成长型心态,你就一定会变成一个终身成长的牛人。注意,不只是做一个战胜中考高考的学霸,更是为了你未来的人生。

祝你拥有成长型心态,这是最好的祝愿。

一切乾坤未定,你我皆为黑马。

中小学生正处在思想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犯一些错误,老师掌握好批评这门艺术至关重要。在批评学生时,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遵循以下8项原则:

01

态度诚恳

批评学生,必须是真心实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不能因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触动,丢了面子,就把心中怒气发泄到学生身上,进行挖苦、讽刺。批评要让学生体会到爱心和关切,从而真正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

02

实事求是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无稽之谈。同样道理,教师批评学生,评价也要客观,对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轻描淡写,不但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还要帮助找出改进方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

03

尊重、爱护学生

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到老师的用意。实际上批评也是爱。

人都是有自尊的,相对来说,学生的自尊或虚荣就更强。当我们当众发现学生的某种错误的言行和举动,或者由学生举报经过自己详细了解证实某生确有错误的时候,不宜在班会或公开的场合批评,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会令他们感到难堪,以致自惭形秽,甚者导致学生从此一蹶不振,消沉下去。

04

情真意切

感情真挚的批评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窗,切忌故作姿态,冷嘲热讽,甚至恶语中伤。中国有句古话叫"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更何况我们面对的还是孩子,是脆弱、敏感、易受伤害的心灵,因此,我们的批评要是善意的,而非恶意的;

是激励、鞭策,而不是打击、贬损;是维护人格的尊严,而不是辱没人格;

是爱而不是恨!是藏在严峻的外表下深沉的、炽热的爱,如果说是恨,那也是"恨铁不成钢,恨木不成材"的恨,而不是憎恨,要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05

有的放矢

批评学生方式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当时的具体环境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情绪状态及承受能力而定。如必须当场提出批评的,应及时批评;事态不严重的,事后提醒;学生已认识个人的错误,且处于自责状态的,用委婉的语气批评或事后批评;学生自认有理,且处于强烈的抵触情绪时,避开正面严厉批评。

批评学生还要考虑其个性特点,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批评的反应往往不一样,承受能力也不同,必须因人而异。批评有针对性,收效才会大。老师在台上大讲特讲,但讲得大,讲得空,一般学生既摸不着头脑,犯错误的学生也不怕,还是我行我素。批评要有的放矢,就是指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上,批评要带有明确的目的,点明改正的方向。

06

留有余地

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既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

如果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否定或者贬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从学生的心理承受出发,恰当地运用“留有余地”的批评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07

刚柔并济

刚柔相济是指老师批评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刚制柔,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可避免抵触心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刚与柔的使用均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为重点。特别是些犯有错误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就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做了错事,受到别的同学的责备,产生了自卑感,有时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莲柯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对这些学生,在批评时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美国著名的管理家亚科卡说过:“表扬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这就说,涵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更好。

08

迂回启发

我们不仅要有一针见血,开门见山的直接批评教育,也要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迂回批评教育。这样可以避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直接交锋,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消化、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使批评达到目的。如此批评没有剑拔弩张之势,往往却有事半功倍之效。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批评是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有些学者也认为“过度的严厉会造成恐惧,过分的温和会有失威严。不要严酷得使人憎恶,也不要温和得让人胆大妄为。”

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成长会更健康,祖国明天的花朵开放得会更灿烂。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