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一
中国人有两个新年
过了农历年
新一年才算真正开始
穿新衣戴新帽
是春节专属的仪式感
拜年当然是今天的主题
喜气洋洋为亲朋好友送去祝福
又吉祥又亲热
传统拜年礼仪分三种
一是叩拜
孩子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
要行叩首大礼
二是躬身作揖
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
俗称“吉拜”
三是抱拳拱手
多是平辈间的拜年
当然
这些形式如今已不常用
我们更熟悉的拜年方式
是微信、电话
和表情包
一是叩拜
孩子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
要行叩首大礼
二是躬身作揖
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
俗称“吉拜”
三是抱拳拱手
多是平辈间的拜年
当然
这些形式如今已不常用
我们更熟悉的拜年方式
是微信、电话
和表情包
大年初一“注入灵魂”的
是优秀传统文化代表
红包
过年给红包
取义“红包压岁”
压岁钱又叫“压祟钱”
传说用它可以压住邪祟
保证晚辈平安度过新的一年
传统压岁钱
必须由家中最年长者给予
因为他们生活经验更多
压祟的力度更大
压岁钱始于汉代
是特别铸造的“厌胜钱”
只用来佩戴和玩耍不能流通
唐代宫廷内开始给真正的钱
但是立春日才给并非春节
宋代该习俗传入民间
到了明清
终于成为了春节的“标配”
作为中国传统年俗文化中
独有的一种“仪式”
发红包传递出亲长爱幼
团圆祝福
既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
也融洽了过年的喜乐氛围
过年给红包
取义“红包压岁”
压岁钱又叫“压祟钱”
传说用它可以压住邪祟
保证晚辈平安度过新的一年
传统压岁钱
必须由家中最年长者给予
因为他们生活经验更多
压祟的力度更大
压岁钱始于汉代
是特别铸造的“厌胜钱”
只用来佩戴和玩耍不能流通
唐代宫廷内开始给真正的钱
但是立春日才给并非春节
宋代该习俗传入民间
到了明清
终于成为了春节的“标配”
作为中国传统年俗文化中
独有的一种“仪式”
发红包传递出亲长爱幼
团圆祝福
既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
也融洽了过年的喜乐氛围
同样都是压岁钱 南北方的差距可不小
在北方
一般是长辈给未成年的孩子发红包
以祝福他们在新的一年岁岁平安
而北方人发红包的金额大多在一百元以上
要是家中的某个亲戚新添小孩
长辈过年还要给小孩发千元以上的红包
不过绝大部分收到红包的北方孩子钱还没捂热呢
亲妈就会说
“来,妈先帮你把钱存着”
而在南方各省
发红包被称为“派利是”
要红包叫做“逗利是”
“利是”有大吉大利
好运连连的寓意
南方人发红包
不仅要给小孩
也要给亲戚朋友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
最重要的是
南方人发红包也要发给未婚人士
尤其在广东
不结婚的人不仅不用发红包
甚至还能收到好多已婚人士的红包
不过和北方不同
南方的红包数额一般都不会太大
大多数红包的金额都在10元~20元之间
虽然每个红包平均不超过50元
但南方人收到红包的次数
却要远高于北方人收红包的次数
不管红包的金额有多少
不管发多少个红包
其代表的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在北方
一般是长辈给未成年的孩子发红包
以祝福他们在新的一年岁岁平安
而北方人发红包的金额大多在一百元以上
要是家中的某个亲戚新添小孩
长辈过年还要给小孩发千元以上的红包
不过绝大部分收到红包的北方孩子钱还没捂热呢
亲妈就会说
“来,妈先帮你把钱存着”
而在南方各省
发红包被称为“派利是”
要红包叫做“逗利是”
“利是”有大吉大利
好运连连的寓意
南方人发红包
不仅要给小孩
也要给亲戚朋友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
最重要的是
南方人发红包也要发给未婚人士
尤其在广东
不结婚的人不仅不用发红包
甚至还能收到好多已婚人士的红包
不过和北方不同
南方的红包数额一般都不会太大
大多数红包的金额都在10元~20元之间
虽然每个红包平均不超过50元
但南方人收到红包的次数
却要远高于北方人收红包的次数
不管红包的金额有多少
不管发多少个红包
其代表的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底
红包的真意是爱
钱不在多少
心意到了就好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新华网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 “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