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熟读三首诗,看透人生事

2020-02-28     麦家陪你读书

长安元年(公元701年),一个男婴在绵州青莲乡呱呱坠地。


这个男孩可不一般。


五岁诵六甲,十五岁赋诗多首,十八岁隐居大匡山读书,二十四岁辞乡远游。


他一生都想实现“兼济天下”的儒生梦想,可遇到一点困难便饮酒赋诗,大醉一场。


高兴的时候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高兴的时候就“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即使人生大起大落,他却始终率性而为,“年少轻狂”。


没错,他就是最狂又最浪漫的“诗仙”李白。



今天,是李白出生1319年的诞辰。

诗仙李白虽作诗无数,名篇甚巨。但我今天想和你聊聊李白诗中的三种情。


读懂了,人也就活明白了。


亲情,是让人安心的力量


小学时就出现在语文课本里的《静夜思》,相信人人都能成诵。


不过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却鲜有人知晓。


那年李白26岁,时值深秋,离他辞乡过去了两年。


从家中出发时,他意气风发,想要一展宏图。


如今病倒在扬州的旅店中,身边的钱财已基本散尽,寻求仕途的方向仍不明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不能寐,见地上疑似有层浓霜,抬头一望,才知是月光一泻而下。


秋月分外光明,又分外清冷。


离家两年,却一事无成的李白,此时对家乡父兄,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在明月的照耀下愈加难抑。


24岁,是李白第一次出川,离开父母,追寻梦想。

而写下《静夜思》的中秋节,也是他漂泊在外的第一个中秋。


举家团圆的时节,他却独自病倒在客舍中,途中所受之苦无人诉说,思乡之情亦无人聆听。



越是孤独脆弱的时候,我们就越渴望亲情的温暖。

和李白一样,我也是24岁离家打拼,今年正好26。

年前那段时间,我深受失眠的困扰。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导致工作频频出错,效率也下降不少。


白天的迷离恍惚,夜晚的辗转难眠,让我想要回家的心越发强烈。


但和李白一样,我没有回家。


为什么?

因为憋着一口气。

李白有济世安民、造福苍生的志向,我亦有实现人生价值、放手一搏的渴望。


只不过在前行的路上,有太多人忘了,当你倔强的想要混出个人样,并非要和故乡和亲人诀别。



失眠持续了一阵子之后,我回家休养了几天。


结果真是出人意料,连安眠药都无法治愈的失眠,竟然被家里的床和父母的唠叨治好了。


独自在陌生的城市,很多人流着泪,咬着牙也会继续埋头苦干。


却忘了或许和父母的一通电话,归乡的稍许休憩,就可以让你焕发新生。


千万别忽略了,故乡才是每个人心底最踏实的地方,是我们一生都无法逃离之地。


而有亲人在的地方,就是故乡。


李白对内心的坚守和对故乡的思念,成为一种永远无法解决的纠缠。


离川数十载,他都未曾归家。只能将思乡之情寄托在诗句中。



不知他心底是否有遗憾,但我希望你别留遗憾。


若是还在家,请多给父母一点体谅和关心。

若是不在家,请别让他们的惦念迟迟得不到回应。


懂你助你,才是真朋友

说李白好友遍天下,一点都不过份。

孟浩然、贺知章、杜甫、汪伦……随便拣一个,他们的诗就能从我们脑中浮现。

谁让李白太优秀,身边的好友也都是照亮唐朝文学天空的人。


不过我今天要提的这位,名声恐怕不如前几位响亮。


他就是元丹丘。


大家在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将进酒》,就是在元丹丘家写成。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理想无法实现,心情郁闷,借酒浇愁也无可厚非。



要朋友为你“倾耳听”也就算了,还要人家把宝马和狐皮大衣都卖了给你换酒喝,甚至使唤人家的儿子,这就有点过分了吧?


换做一般人,估计早就和你翻脸了。

可李白和元丹丘可不是一般的交情。


两人初相识的时候,一同住在元丹丘的道观里。李白把心里的秘密,都告诉了元丹丘。

比如他和发小吴指南在洞庭湖游玩时,吴指南突发疾病过世,李白痛哭不已,将发小暂且埋在洞庭湖边。


日后,他专门回到那里,将吴指南身上的腐肉剔除,用瓦罐装好尸骨,买了上好的楠木棺材,还请道士做了法事。


李白对朋友的情深义重,让元丹丘听得泪眼朦胧,也在心中暗想:这朋友我交定了!


由于李白是商人之子,按照当时的规定无法参加高考,他也不想参加高考。


他的理想是通过诗歌获得有名之士的赏识,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元丹丘听后,并没有觉得他在痴人说梦,也没有劝他读些“混账文章”,应付考试。


他深知李白是不受约束的人,考试的那套规矩太多,于是,他选择了默默帮好友找到能帮助他的人。


真的朋友,不仅懂你的“胡言乱语”,更会在需要时,默默助力,却不说一句。

李白26岁过江陵时,元丹丘得知司马承也在此,便让好兄弟赶紧前去拜访。

得到司马承赏识的李白内心大喜,一气呵成写下《大鹏赋》。

他赋予庄子的大鹏新的内涵,让壮志凌云的大鹏彪炳史册的同时,也让自己名扬大唐天下。


后来李白能见到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能在皇帝面前为他说上话,元丹丘都功不可没。


李白一生虽交友甚众,但像元丹丘这么了解他,并尽全力帮他实现理想的,只此一人。



作家麦家曾说:“朋友就是这样,他们需求你的机会总是很少很少,而给你内心填补的东西往往是任何人都难以替代的。”

人活到一定年纪才会发现,朋友圈越来越大,朋友却越来越少。


我们不需要虚伪的笑脸,却缺少真正的知己。


虚假的交情,是跟你吃喝玩乐后莫名的空虚,而真正的朋友,却可以管你一辈子。


他懂得你的所需,他知道你的所求。

他一心助你成功,是你真正的贵人。

苦难是爱情最好的试炼


李白的爱情,远不如他的友情史那般流传甚广。


但作为唐朝大才子,身边岂会缺乏爱慕欣赏者。


他的一生经历了四段婚姻,最让人羡慕的,莫过于最后一段和宗瑛的相知相伴。



最好的爱情,不仅是最初的互相吸引,更是患难时的不离不弃。


拥有宗瑛,是李白坎坷一生中莫大的幸运。


婚后,李白和宗瑛也曾有过一段幸福安稳的甜蜜时光。


天宝751年的秋天,一封意外来信打破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


来信者是幽州节度使李昌浩,邀请李白到幽州“共谋密事”。


李白二话不说就要前去,却遭到了宗瑛的阻拦。

彼时的幽州军事冲突不断,更要命的是,一把手还是不安分的安禄山。


宗瑛不同于寻常女子,作为前朝宰相的孙女,对于官场形势的判断比李白更清晰。


她忧心忡忡地对李白说:“我觉得幽州将有内乱发生,你千万不要去。”


可一心想实现政治抱负的李白就是不听,铁了心要去幽州。


到幽州后不久,安禄山果然起兵叛乱,宗瑛说的话都被应验了。

面对安禄山的虎狼之师,李白自感无力回天,赶紧骑上战马返回家中,接到宗瑛,两人到浔阳避难。


此时永王李璘带兵平乱,经过浔阳时遇到李白。永王久仰李白大名,多次邀请他担任自己的幕僚。


早就看透局势的宗瑛再次对李白苦苦相劝,两个人做对平淡夫妻携手此生,不也很幸福吗?

然而强烈的爱国情怀让李白再次昏了头,对宗瑛的泪水视而不见。

仅仅一个多月后,宗瑛不详的预感再次得到应验。

永王被刚继位的肃宗所灭,李白也以“从罪”的身份被关进了监狱。

得知消息后的宗瑛,为了李白四处奔走,放下身段在达官贵人面前哭诉求情,只求留李白一条命。


在宗瑛的努力下,李白最终被改判流放夜郎。



若是没有宗瑛死死不愿撒手的执着救夫,李白或许早已身首异处。

婚姻,不只是一纸契约。更是无论贫富的相伴,在落难时的相守。

在流放途中,李白深感宗瑛对自己的付出,相思成疾,望着天空纷飞来去的大雁,写下了令人断肠的《南流夜郎寄内》: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看多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露水夫妻,我们似乎忘了结婚时许下生死相随的誓言。


忘了爱情最美的模样,是有陪你熬过所有苦的底气,也有携手共尝甜蜜的信念。



李白的三首诗,写尽世间真情之美。


可惜我不是李白,面对亲人爱人,无法为他们写下流传千古的好诗。


面对牵挂我的父母、知我懂我的朋友、真心相待的恋人,

我只能常怀感恩之心,善忘他们的过,牢记他们的好。


走过,路过,惟有真情不可错过。


任何一份好的感情,都是真心换真心;任何一段好的关系,都是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


愿我们,眼里有爱,心里有光,让真情洒满人间。


参考资料:1. 别样明月《李白的浪漫爱情:遇见你,是我一生最幸运的事》

2.大佬振读经典《李白,友谊的小船永不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bj1i3ABjYh_GJGV3o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