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7日),
“北海一浴场突发不明鱼类伤人事件”
这一话题冲上热搜,
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网传图片显示游客被咬伤腿部。
不明鱼类到底是什么?
调查进展如何?
广西北海多部门回应
8月17日,广西北海侨港浴场管理处发布关于暂停侨港浴场涉水活动的通告。通告称,2023年8月16日下午,有游客在侨港浴场下海时疑似被不明鱼类咬伤,具体原因正在全力调查中,为了确保游客人身安全,现暂停侨港浴场的一切涉水活动。
8月17日,网传视频显示,在北海侨港浴场,现场广播提醒请所有游客立即上岸。有游客表示,其朋友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咬了,伤口全部在冒血。有救援工作人员回应称,没有见到"鱼",咬完就走了。
北海市银海区海洋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昨天相关部门开了会,但是目前政府办还没有结论,具体是什么东西咬的还不清楚。
银海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称,相关情况还在核实处理,受伤游客有相关部门在对接工作。
近期,很多游客
会选择前往海边游玩。
在海边,
哪些海洋生物会
对人类造成一定的威胁?
宁波海洋研究院工程师方增冰:
我国近海的大部分地点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从具体分类来讲,一些爬行类生物,如海蛇是带有毒性的。
部分鱼类,如俗称“狮子鱼”的蓑鲉是有毒性的,𫚉尾巴上的尾刺是有毒性的。还有一些常见鱼类,如褐篮子鱼(俗称泥猛鱼),它的背鳍是有毒性的。
另外,刺胞动物如水母、海葵等,它们的“触手”会分泌毒素。还有一些软体动物也是有毒的,例如芋螺(又称鸡心螺)。这些海洋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如果人类触碰或是侵扰它的领地,它会对人类发起攻击。
除此之外,有些海洋生物本身带有毒素,不能食用,如河豚、正直爱洁蟹、绣花脊熟若蟹等。其实,很多有毒的海洋生物长相特殊,或自带警戒色,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当注意,不要食用,也不要去惊扰它们的生活领地。
在海边游玩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注意潮汐的变化。退潮的时候可以去海边游玩,涨潮的时候需要尽快返回安全地点。
陌生海域、海底等情况不熟悉的地方尽量不要去。一般情况下,对外开放的、管理完善的海区、浴场区等地,海底平坦、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问题不大。
穿戴方面。在海区下水的时候,可以选择穿着包裹面积较多的泳衣。否则很有可能会被水母蜇伤,导致身体出现红肿、红印。另外,海边的岩礁上可能会长很多的藻类,会让岩石变得非常光滑。因此在岩礁上蹦跳、穿拖鞋行走是不可取的。
被海洋生物咬伤或蜇伤,
第一时间应该如何处理?
方增冰表示,水母蜇伤在海边较为常见。千万不要用淡水或酒精清洗擦拭,以免刺激刺丝囊进一步释放毒素,加重伤情。
应迅速用干毛巾或衣服沿着一个方向擦拭。另外如果被咬伤或蜇伤的伤口面较大,或被腐败的虾、蟹类划伤,建议及时就医,并说明受伤地点(海域)和受伤原因。因为海水中有些细菌毒性较强的,如海洋弧菌等。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大皖新闻、央广网、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