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空军装备歼-20战斗机以来(2017年9月国防部发言人宣布歼20正式入列),其具备的空中优势为我国军队提供了多种以前没有的作战模式,显著增强了我国的军事投射能力,我国空军也借此从本土防御型空军转变为攻防兼备型空军。
歼-20隐身战斗机
作为先进多用途隐形战斗机,歼-20既可满足制空作战任务,也可用于突防作战任务,如果从性能数据上看,歼-20比目前亚太国家部署的任何其他战斗机都要先进,歼-20所配备的系统和隐身功能满足了国际公认的“第五代”战斗机的标准,第五代战斗机是指达到一定的隐身能力、可进行超音速巡航和拥有高度集成航空电子设备的战斗机,歼-20是中国第一种符合第五代战斗机标准的战斗机,也是继美国F-22和F-35和世界上第三种正式部署的第五代战斗机,之后是俄罗斯的SU-57。
中美俄隐身战斗机
据公开资料显示,歼-20的最大起飞重量预计为34吨万至37吨之间,相比之下,F-22的最大起飞重量为38吨,SU-57的最大起飞重量为34至37吨,基本差别不大,在尺寸上J-20最大,其次是F-22和SU-57,而且相对于F-22战斗机来说,歼-20的发动机更加靠近机身后方,因此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因此在理论上,歼-20的主侧弹舱能够搭载比F-22和SU57更多的武器。
歼-20打开主侧弹舱
在动力方面,歼-20的原型机和早期生产的机型搭载的是俄制的AL-31航空发动机或是其仿制品WS-10,也许是鉴于发动机研制能力的薄弱,J-20在设计上就使用了鸭翼和其他动力补偿系统和部件,这一点也是网络上讨论的热点,在早些时候,歼-20总设计师还曾经说过:“歼-20还未达到完全状态,预计要到2025年才能达到”。结合WS-15发动机要到2025年完成研发的消息,我们很有理由相信歼-20距离完整状态只缺一个合适的发动机,有报道称,WS-15发动机可能与F-22目前使用的F119发动机相媲美,WS-15可以让歼-20的速度更快,航程更远,但就目前来看,歼-20在动力上处于弱势。
歼-20的圆形发动机喷管
在隐身能力上,歼-20作为符合第五代战斗机标准的飞机,当然拥有非常强大的隐身性,但歼-20的某些方面设计,如早期机型所匹配的圆形的发动机喷管(AL-31发动机)和为补偿动力的设计部件可能会降低它的隐身能力,好比SU-57具有相似尾部设计的特征一样,导致SU-57有时被称为“前向”隐身战机,当然,目前装备WS-10发动机的歼-20的尾部设计采用了更有利于规避雷达侦测的锯齿设计,但相比之下,F-22的方形喷管才是使其隐身能力得以最大化的设计,因此在隐身能力上或许F-22更胜一筹。
SU-57的圆形发动机喷管
歼-20还携带各种先进的电子系统,特征包括一个电子扫描阵列,一个机腹红外线/光电搜索与跟踪传感器,以及一个在飞机四周提供360度全方位球形覆盖的无源电/光探测系统,这些技术预计相信可与F-35的系统相媲美,此外,歼-20大概率会装备无人机指挥平台,指挥众多国产无人机进行早期预警甚至进行无人机作战,这一点与F-35正在整合的数据链平台类似,SU-57据说也在开发这种功能,就看未来谁的速度快了。
F-22的方形喷管大大增强其隐身能力
当然,关于歼-20和F22、SU-57的许多细节仍不为人知,而且战机的强弱与否很大程度上也与数据无关,好比两伊战争中曾经传言伊拉克飞行员驾驶歼-7战斗机击落过伊朗F-14战斗机那样,武器装备的强弱更多的是与使用的人有关,就算是在现在,歼-20在中国空军中到底是作为空中优势战斗机存在,还是作为多用途战斗机存在也未可知也,如果歼-20作为空中优势战斗机使用,那么其装备的数据链系统才是其战力的表现,如果作为多任务战斗机使用,那么需要分析整个空军甚至陆海军的作战模式,因此本文所谓的比较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本文资料和图片素材均来自于网络,由作者整理发出,如有不严谨之处或侵权行为,请联系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