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盛夏,天气可谓“如火如荼”。气候炎热,晴雨交加,让人浑身不适。
外有湿热之气,内有多方压力。现在的人,谁的生活都不容易,有几个敢说自己活得毫无压力?
两相夹击,就容易引来很多“不舒服”。
具体有哪些“不舒服”呢?
体感上,出现胁肋不适或疼痛、头痛、肩颈痛、腹痛腹泻等;精神方面,表现为烦躁易怒、疲倦、失眠、胸闷、心悸等。
这些说不上来是什么原因的毛病,按一按穴位、刮一刮经脉,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常按、常刮这几处,疏肝解郁通气血
1. 期门穴
它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胸闷、胁痛、呕吐等。
定位:在从乳头垂直向下推2个肋间隙处(前正中线旁开4寸)。
图源/网络
2. 肝俞穴、胆俞穴
肝俞穴及胆俞穴有疏肝利胆、调畅气机的作用,能改善失眠、焦虑、胸闷、呕吐、腹泻等症状。
定位:采用正坐姿势,从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肝俞穴。第十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胆俞穴,如果有头痛、胸痛等痛症,可以再按按膈俞穴。
胆俞和膈俞两穴并称为四花穴,具有通调全身气血之效,有助于缓解痛症。在第十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
如果你嫌取穴太麻烦,可以直接刮背部的膀胱经。这几个穴位皆位于膀胱经,刮一刮,能通调五脏六腑。
定位:取脊椎旁开1.5寸分支处(大拇指横纹处宽为1寸)。
方法:刮痧时,取刮痧板,在刮痧部位涂刮痧油后,使刮痧板与皮肤成45度夹角,分别在以上施术部位自上而下单向施行刮痧,每处3~5分钟。
刮痧板,可用光滑、钝圆的物件,如汤勺、牛角梳柄等。刮痧油,可用甘油、润肤油等黏稠润滑的液体即可。
注意:肿瘤、血液病、感染发热患者,孕妇及高血压发作期,皮肤破损有瘢痕处及皮肤病患者不宜刮痧。
刮痧完,还可以配上一杯暖暖的玫瑰花茶。
玫瑰花泡茶,宁心安神又助眠
玫瑰花有宁心安神、疏肝理气、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可用玫瑰花(干鲜都可以)煮水、泡茶喝。
另外,泡玫瑰花茶,加点乌梅更好。
《神农百草经》指出,乌梅能“和肝气,养肝血”,还能生津开胃,夏天吃再合适不过。
做法:玫瑰花、菊花、乌梅、冰糖适量,先用热水简单冲洗乌梅,再用开水冲泡。
三伏过半:牢记“四多四少”
气温逐步攀高,人体消耗越来越大,尤其老年人耐受力弱,要安全度夏,就应关注日常生活的细节,要遵循四“多”四“少”的养生原则,不仅能让夏季保健事半功倍,关键时刻还能保命!
原则一、多喝热茶,少吃冷饮
多喝热茶解暑止渴、护血管
中医认为,夏天养生要“顺应天时”,采取“以热制热”的方法,安然度夏,更需要“热养生”。喝热茶比喝冷饮更解渴更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营养学教授周俭指出,喝一杯热茶其实是解暑的法宝。一杯热茶,出点汗,闷热之气得以宣泄,顿时就会感觉清爽无比。
这是因为,饮用热茶能促使毛孔张开,促进汗腺的分泌,体内的大量水分通过皮肤上的毛孔渗出并蒸发掉,同时带走体内的热量,使降温效果更好。
而且,热茶还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热茶中的茶多酚、果胶、氨基酸、糖等物质,可与口中唾液发生反应,滋润口腔,使人产生清凉的感觉。
夏天,午后喝杯绿茶,不仅清热消暑,还能解毒、止渴。喝绿茶具有坚固牙齿、保护毛细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绿茶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流失的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
少吃冷饮,保护脾胃防寒邪
夏季寒邪还是慢慢累积病根的过程。中医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很多在夏天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感冒、发烧,大多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寒邪还可能累积在身体中,由表入里,慢慢侵犯到经络、关节,导致风湿病、关节炎等,也可能让慢性咳喘到冬天更加严重。
因此,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防寒,最要防的就是饮食之寒。各类冷饮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解热,但会对消化道黏膜产生不良刺激。
尤其是中老年人的脾胃消化功能日渐虚弱,进食冷饮,会出现胃脘疼痛、怕冷、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少吃冷饮。
原则二、多吃果蔬,少吃肉类
多吃果蔬增强免疫力、活得更长
中老年人消化功能差,因此,应以温软易消化、清淡有营养的食物为主,适当多吃些新鲜瓜果、蔬菜及豆制品,还可经常吃些藕粉、莲子粥、荷叶粥等。
少吃肉类防湿热、护心血管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夏天的时候,中老年朋友要少吃油条、烤饼、肥肉等厚味之物,以防生痰、生热、生湿。
另外,吃太多肉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而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会增加人们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美国糖尿病协会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少吃肉会降低人们患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它是与2型糖尿病、中风和心脏病相关的一组风险因素。
原则三、多吃酸,少吃甜
多吃酸健胃消食、抗菌抑菌
夏季出汗多,易损失津液,需适当吃酸味食品,如番茄、柠檬、乌梅等,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高温天气下,人们常会感到食欲不振、胃口差。想要调节胃口、刺激食欲,用醋调味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此外,夏天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醋有一定的抑菌能力,在外用餐时配些醋吃,对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夏季人们喜欢吃凉菜,用醋调味既可增进食欲,又能够杀灭肠道细菌。
少吃甜食防湿痰、防疲劳
甜食尽量少吃,糖分过多,会影响到中老年人脾胃的消化,更会生湿生痰,给体内添上“一把火”。
另外,吃完甜食后,糖分在胃肠道很容易被消化吸收,胃部血流量增多会引起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人犯困。甜食还可能让人长胖,疲劳感也会加剧。
原则四、多用扇子,少开空调
多用扇子防中风、增强大脑功能
夏天不妨采用古老的方式纳凉,扇子轻轻摇动起来是清新的自然风,能起到平衡机体、健身活络的作用。
热中风是盛夏季节的一种常见病,与使用空调不当关系很大。若装有空调的房间温度调得太低,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会使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脑中风或其他血管疾病。
左手扇扇子,保护心脏,防止脑溢血,这也是摇扇子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摇扇是一种单侧肢体运动,且对脑血管也是一种锻炼,不仅可使肢体的关节、肌肉得到锻炼,还可锻炼大脑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此外,俗话说:“十指连心。”按中医经络理论,十个手指的末端与六条手经相连,这六条手经又分别与心脏、肺、脑相连,摇扇子的时候,对手指、手掌各穴位的刺激,必然使血气保持通畅运行状态。
少开空调防关节病、手脚麻木
空调的冷空气会引起关节受损、受冷、疼痛,导致脖子和后背僵硬、手脚冰凉麻木等。老人长时间处在空调的环境下,会出现很多健康问题。因此老年人应尽可能远离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