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社会学刊(第1辑)
周飞舟 主编
定价:99.00元
商务印书馆 2023年6月
内容简介
《北大社会学刊》是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文学术辑刊,刊登社会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术成果,旨在提供一个高水平的综合性学术平台,推进在理论、经验和历史分析方面深具原创力、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流研究。《北大社会学刊》每年出版两辑,每辑包含论文、书评、学术评论三个栏目。“书评”栏目刊登对国内外社会科学经典著作、最新著作(包括译著)的介绍和评论;“学术评论”刊登学术史钩沉、学人访谈和其他相关的学术评议。除此之外,本刊也会不定期开设主题专刊。
主编简介
周飞舟,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系主任。主要从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地方政府行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及社会思想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制度变迁和农村工业化:包买制在清末民初手工业发展中的历史角色》《以利为利:财政关系和地方政府行为》等。
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
论文
“面向人本身”——社会理论的再认识
渠敬东 孙飞宇 / 3
文明与农村人类生态
王明珂 / 25
街头——一个持久的社会学议题
刘能 / 42
社会团结的概念及其发生机制——国外研究文献评述
陶林 / 62
当代中国城市居住模式的空间结构与动力机制
孙秀林 / 105
治理负荷、激励设置与基层政府的控制权分配——基于乡镇管区的组织学分析
狄金华 / 130
社会科学定量研究中的“复现危机”与重复研究——提高研究可复现性的创新实践经验及其对中国社会学的启发
李代 / 159
庇护、培植与继承——民营企业组织机制的伦理逻辑
丁冠兰 张正涛 李雪源 / 182
学术评论
二十年目睹北美社会学之怪现状
刘思达 / 211
书评
流动的族群边界和现代中国的形成——评王利平新著The Imperial Creation of Ethnicity—Chinese Policies and the Ethnic Turn in Inner Mongolian Politics, 1900-1930
张临希 / 231
《北大社会学刊》投稿指南
《北大社会学刊》
发刊词
《北大社会学刊》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半年期学术辑刊,分为春季卷和秋季卷,于2023 年上半年出版第1辑。2022年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重建40周年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系100 周年的重要年份, 这份辑刊就是在纪念和庆祝的过程中筹办的,主旨是继承燕京和北大的社会学传统,广泛吸收国内外社会学研究的先进成果,扎根中国大地,紧贴时代脉搏,推动群学大义,辉光日新。
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40多年以来,费孝通先生当年提到的学科建设的“五脏六腑”已经很完备,学术期刊发展得很快,各家期刊在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其中有些期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这种局面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创办这份学术辑刊,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之举。北大社会学系秉承了民国时期老北大和燕京大学的学术传统,从陶孟和先生的北平人力车夫和生活费调查,许仕廉和杨开道先生开启的清河调查,吴文藻先生提倡的社区研究,到重建以后费孝通先生的城乡发展和边区开发研究, 北大社会学系积累了大量从实地调查而来的学术成果,以几代学人的心血贯彻了“从实求知”的学术理念。同时,北大社会学系也十分重视理论研究,译介了大量国外社会学理论著作,发表了大量社会学理论研究作品,是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重镇。近十年以来,北大社会学系力倡将历史维度引入社会学研究,拓展社会学研究的传统界限,以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中外社会学史等研究新路为社会学中国化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在弘扬传承的基础上,北大社会学系在城乡发展研究、民族研究、数字社会研究、人口和劳动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左为《社会学杂志》书影;右为余天休1919年在美国
左图来源:全国报刊索引;右图来源:《纪念余天休先生执教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手册
北大社会学系最早的期刊是余天休先生任总编辑的《社会学杂志》,创办于1921年,也是第一份全国性社会学研究刊物,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杂志自1922年到1932年共断续出版5卷13期,载文200余篇。 时过百年,北大社会学系创办《北大社会学刊》,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宗旨是沿承余先生所倡导的“必须具有了解中国人民之识力”的社会学。本刊充分发扬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不设门槛,开放办刊。我们创刊号的文章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领域,兼有理论方法、定性定量,作者从资深教授到本科学生,形式从论文到评论和书评,不拘一格。 欢迎海内外社会学的研究者不吝赐稿,让我们共同把本刊办成推出新见解、发展新思想、建立新理论的园地。
感谢商务印书馆的老师对《北大社会学刊》第1辑出版的辛勤工作,承担本期责编工作的诸位老师和协助编辑工作的同学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一并致以真挚的谢意。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