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非周公瑾:周瑜,文艺作品堆出来的东吴第二人

2023-06-27     奇趣谈史

原标题:孤非周公瑾:周瑜,文艺作品堆出来的东吴第二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东坡一曲赤壁怀古,将周瑜的英武霸气推上了巅峰。而央视版洪宇宙的造型,更将这种形象深入人心。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年少英雄,不仅和孙策从小就认识而且为东吴的解放真正做出参谋长一样的贡献,平定刘繇鏖战太史慈,定王朗江东见雏形的重要战役,都有他的身影。

那么,抛开三国演义,历史上的周瑜对江东的解放到底做出了什么样的历史性贡献呢?他是否也担得起总参谋长的定位呢?

《三国志》中的说法是。“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

三国志的说法,周瑜在历阳带兵投奔孙策,但是孙策势力发展到万人以后,周瑜就被遣送回家了。很多周瑜的粉丝认为,周瑜相当于江东的股东,不过如果这么算来,周瑜这个股东略有失败——不仅投资了血本,(带兵)而且被合作伙伴把资产全吞,最后孤零零的回到叔叔的怀抱。

历史上示意的周瑜投奔了袁术,后来在建安三年考虑到袁术没有前途,才打算另谋生路。“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

讲真,建安四年中原纷乱,袁术对刘备用兵无成,大中帝国必然灭亡,除了吕布之外,其他诸侯均在意料之内。我督要等到建安四年才发现袁术无成,也太后知后觉了吧?这波黑得真漂亮!

三国演义里当然没有这些桥段,实际上,三国演义的周瑜前半生的故事来自于真正的江东第二人——张昭。张昭在三国志中文武全才,孙策以仲父视之,实际上他这个吴侯长史就是东吴的军政总执行官。

从袁术处返回江东,孙策重新收编周瑜并交还了一部分兵马,大约2000步兵与500骑兵,授予周瑜中护军职务。中护军是中军系统的重要武官,甚至负责军官的录用和提举,相当于拥有人事权建议权。但是周瑜这个中护军却并没有机会在吴城任职,而是领兵驻防地方。在外镇任上,周瑜“恩信结于庐江”,积极的收买人心,故而被孙策几次调换防地,所以又名留下了另一个三国史上的周瑜专用代称——春谷长。

孙策死的时候,三国演义上说周瑜以大都督身份在鄱阳湖锻炼水军,实际上也不存在的,实际上在孙策死的时候,周瑜并不是什么大都督,更不是吴军体系内高级将领。在孙策死后,周瑜确实获得了巨大的权力,这一切都是周瑜自己努力的结果。

孙策死时,围绕继承人问题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以张昭为首的实干集团,希望让孙俨代替孙策的职务,而孙策更看好孙权。张昭对孙权的上位不冷不热,趁这种契机,周瑜果断兵进吴城,替孙权稳定局势,有了周瑜的支持,孙权才得以稳固位置,而周瑜“与张昭共掌众事”就得到了孙权的默许。孙策的文官集团以张昭为核心,周瑜则将主要目光投向了军队。作为新晋的掌权人,孙权和周瑜都急需胜利。周瑜带领吴军擒杀邓龙、屠城江夏,崭露头角,随着盛威日显,被周瑜和张昭挤压在外的老将集团与周瑜的矛盾就体现了出来,在赤壁战役的前后达到了顶峰,到了“几败国事”的地步。

由于江东受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素,孙吴军早期并没有参与诸侯争霸。赤壁之战中,孙权也做出谨慎的决策。由周瑜鲁肃程普带队三万人与刘备并力逆曹操,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殿后,一旦长江作战失利,孙权将在吴城与曹操决一死战。这种安排其实很坑队友,刘备本人就当着周瑜的面吐槽“你丫才带三万人来?太少了吧!”

周瑜在赤壁担当了一个怎样的角色?这个话题实在无法达成共识,先不说武帝纪里的“与备战,不利”只字不提周瑜,就算曹操战败后,也只说周瑜仅仅得到了一个“虚名”。从周瑜传的记载来看,周瑜与刘备联军击退曹操部队于赤壁后,周瑜等在南岸,其部将黄盖采用火攻与刘备火烧曹操(刘备火烧曹操见《山阳公载记》)之后,周瑜才和刘备“并力追到南郡”。周瑜本传并没有其在乌林之战有何作为的说法。

追到南郡之后,周瑜作为联军前指的重要领导,在关羽绝北道和张飞带兵辅助的前提下,几乎葬送了东吴的未来名将甘宁,自己也身中冷箭,不久就英年当逝。

周瑜作为儒雅的名将形象,备受诗人推崇,其聪明才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超常发挥。周瑜不仅精通军事,而且交际水平和郑略也非凡超群,他不仅顺利的帮助孙权上位,而且通过尊重孙权,和展示自己“大率”的性格迅速完成了“得人”这一目标(大率为得人),甚至为了收罗人心,刻意回避程普与他的矛盾,最终几获国事,程普也说他“和周瑜一起交流,简直是醉了”,将其形象描述的淋漓尽致。

周瑜还有极深的音乐造诣,有“曲有误周郎顾”之称。其在政坛上的张弛有度的政治表现,就与中国古典音乐的旋律多变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瑜的确堪称全面发展的典范。以史为鉴,周瑜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机会,从来都是只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作者 | 子梦 脑不释卷曰子,心尚阳光为梦。子梦,做正能量的历史传播者

渔樵春秋,香茗一盏,浊酒一壶,以渔翁的视角、樵夫的语言,讲老百姓爱看爱听的历史故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86f018197b795e5e56dc114f3f331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