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长子李葆华:16岁参加革命,官至省部级,被人民称为李青天

2023-06-28     奇趣谈史

原标题:李大钊长子李葆华:16岁参加革命,官至省部级,被人民称为李青天

94年前的今天是1927年4月28日,这一天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令人哀痛的日子,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先生在狱中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38岁。他的离世,对于中国革命是一个惨痛的损失。

李大钊

李大钊虽然去世了,但他留下了宝贵的革命遗产和精神财富,几个子女都成长成才,尤其是长子李葆华,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为党和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李葆华1909年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作为李大钊的长子,他从小就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1925年,年仅16岁的他便在父亲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在当年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李大钊遇害后,李葆华在父亲的好友、北大教授沈尹默的保护下免遭遇害,随后在沈尹默的安排下,他化名“杨震”东渡日本留学,并进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青年李葆华

在日本学习期间,李葆华于1931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书记。“九一八事变”后,李葆华回国,在上海参加了上海留日学生会、上海民众反日救国会、上海反帝大同盟等进步组织开展的反日爱国斗争。

1932年,李葆华奉命潜回北平,任中共北平门头沟区支部书记,后历任中共河北省委京东特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京东特委书记,领导人民群众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

1936年,27岁的李葆华任北平市委书记,是中共历史上最年轻的北平市委书记。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他又被当选为最年轻的中央候补委员。

1949年,李葆华(左)与叶剑英(右)在北平

新中国成立后,李葆华被任命为水利部党组书记、第一副部长,和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搭班子。这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选定的。因为他们认为李葆华谦虚温和、掌握政策好、工作细致踏实、善于团结同志,而且他才40岁,正是年富力强,一定能和傅作义合作好。

李葆华也确实不负所托,他比傅作义小14岁,平时尊称傅为“仁兄”,他这位“贤弟”则尽力多做些艰苦细致的协调工作,既不架空傅部长,也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决定大事前他总是和傅作义先商量好,再拿到部办公会上议定,对名利双收的事,他却经常于让。

傅作义

因为李葆华务实谦虚的作风,傅作义和他带来的5位旧部亲随官员受到感染,很快适应了部里的工作,发挥了应有作用。

1951年初春,为了治理淮河,李葆华和傅作义专门亲自到现地考察了半个多月,当时地上都是崎岖的泥土路,他们便携手而行,警卫人员则租了几条毛驴驼书籍和行李。

他们沿着崎岖沙石羊肠小道,边爬山边查看地形,此时傅作义已年近花甲,身体发福,不时气喘吁吁,汗滴不断。李葆华不忍心,便让他先坐毛驴歇歇,可是傅作义却拄着竹杖笑哈哈地说:“我能坚持,慢慢爬就是了,小毛驴也很可怜,我这么重,它受得了吗?”他们和随行人员都哈哈大笑起来。

回到北京一个礼拜后,李葆华和傅作义就起草了一份有根有据的调查报告,他们提出了“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也就是做到雨季能蓄水,旱季能放流灌溉,报告送到了国务院后,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肯定和批准,并迅速得到了落实。

1957年,傅作义在山西考察时突发心脏病,不得不离职休养,部里的工作全部压在了李葆华一个人身上,但他坚持以前的工作作风,团结同志,为共和国的水利事业埋头苦干了12个年头。

1961年,李葆华调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并在次年兼任了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他到任以后,首先平反冤假错案,积极落实党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而且李葆华在农业上开放了集贸市场,允许农民在完成征购后将粮食带到市场上销售,并亲自撤掉了省界上的边检站,让物资能够自由流通。他的这些举动在当时是有政治风险的,但他还是坚持做了,他的这些举动使得安徽的形势迅速得到了好转。

李葆华主持安徽工作四年半,团结带领省委一班人,脚踏实地,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掌握政策,勤奋工作,使安徽各项事业均较快恢复和发展,萧条景象一扫而空。从1963年到1965年,安徽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5.1%,轻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7.3%,重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2.5%。人心振奋,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安徽的老百姓纷纷称李葆华为“李青天”。

“文革”爆发后,李葆华也受到了冲击和迫害,尽管受了不少委屈,但他却得到了安徽的广大干部群众的同情。李葆华的妻子田映萱被关在安徽医学院时,食堂师傅给她打饭时总会多打一些,并安慰她说:“心放宽些,斗归斗,吃饭归吃饭。”

李葆华的保姆在他遭难时,坚决不肯离他而去,她经常会买水果给关押的李葆华送去,售货员知道她的身份以后,都会高兴地说:“是葆华书记家的啊,跟我到仓库去,给你挑点好的!”

1973年,李葆华终于恢复了工作,担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二书记、贵州省革委会副主任,上级关于工作征求他的意见时,他说了八个字:“服从组织,没有意见。”

贵州是“文革”在西南的重灾区,暴力事件频发,李葆华到贵州后,一抓稳定农村,二抓稳定学校,三抓恢复生产,很快控制住了局面。

“文革”结束后,李葆华进入中央党校学习,1978年元旦前一天,财政部部长张劲夫前来征求他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的意见,他以前从来没有从事过金融方面的工作,但他的回答依然是那八个字:“服从组织,没有意见。”

1978年1月15日,69岁的李葆华正式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他开始正式推动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在他的推进下,我国专业银行从人民银行里分离出来,并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重新建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各地还相继组建了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出现了金融机构多元化和金融业务多样化的局面。

李葆华还非常重视培养金融人才,在他的筹划下,1981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在北京海淀五道口成立。40年来,这里培养出了无数的金融人才,“五道口”也因此被誉为我国金融管理干部的“摇篮”。

1982年,李葆华退居二线,当选为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退休后的李葆华

李葆华对于子女的教育也非常严厉,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几个子女都成长成才,儿子李青和李宏塔都官至副部级,而且遗传了他良好的家风,是有名的清官,他们清正廉洁的事迹,经常被媒体报道。

李宏塔

2005年2月19日,李葆华于北京逝世,享年96岁。他去世后,原中央军委秘书长伍云甫送上了一副挽联:荣辱不惊,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后人典范。

有记者问李宏塔:“你父亲给你们留下了多少遗产?”李宏塔说:“我们不需要什么遗产,李大钊的子孙有精神遗产就够了。”

李大钊的儿子是个很沉重的担子,但李葆华当得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ff59b32feff97e7ab7e1cf49fd8df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