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学术集刊辑要 | 全方位梳理发展现状和出版信息

2023-10-31     商务印书馆

原标题:中国人文学术集刊辑要 | 全方位梳理发展现状和出版信息

《中国人文学术集刊辑要》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编

ISBN 978-7-100-20227-5

定价:298.00元

商务印书馆2023年6月版

内容简介

学术集刊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出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图书和学术期刊的重要补充,已经成为一些学术领域创新成果集聚的优秀出版平台。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为此特出版《中国人文学术集刊辑要》一书,全方位梳理了我国人文学术集刊的发展现状和出版信息,向研究人员推介学术集刊,助力学术集刊建设,合力提升集刊的学术影响力,同时进一步厘清学术集刊的出版现状、学科分布、学术支撑、作者队伍、结构布局,为学术集刊的出版管理、质量提升和成果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所谓“学术集刊”,是介乎期刊和图书之间的学术出版形态,指具有相对稳定统一的题名题材、具有正式书号并计划无限期出版、以年刊或半年刊等周期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连续性公开出版物。学术集刊具有学术性、原创性、专题性、连续性的特点,具有年、卷、辑等标识序号并以分册形式出版,反映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我国学术集刊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办的《语言学论丛》。20世纪90年代,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学术集刊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学术基础,一些学术研究机构或学术团体在一批具有较高学术素养的学者推动下聚焦专门的研究领域,集聚同人学术优势陆续创办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术集刊,产生的学术辐射力和带动效应,对发表创新成果、拓展学术影响、扩大学术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出版界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集刊达千余种,目前每年出版的学术集刊近千种,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每年出版的论文篇数达万余篇,尤其为冷门绝学、交叉学科、区域国别研究以及新兴领域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提供了重要的传播平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术集刊已经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出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图书和学术期刊的重要补充。因为能够阶段性地聚焦专业研究领域,迅速便捷地反映研究进展、展示研究成果,所以学术集刊被很多学术共同体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发表平台之一。同时,学术集刊因其专业性和对冷门绝学、综合研究及交叉学科的关注等特点,已经成为一些学术领域创新成果集聚的优秀出版平台。在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学术集刊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助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是学术共同体各方成员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发展轨迹的记录者,20年来始终与时俱进,密切追踪、展现学术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新特征。2006年,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的指导下,中心开始启动“中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集刊引文索引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中心将学术规范、同行评价、学术影响作为学术集刊遴选的重要指标,初步形成了适合学术集刊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连续推出了八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学术集刊收录目录,有力促进了我国学术集刊的规范化发展。

为全方位梳理我国人文学术集刊的发展现状和出版信息,向研究人员推介学术集刊,助力学术集刊建设,合力提升集刊的学术影响力,同时进一步厘清学术集刊的出版现状、学科分布、学术支撑、作者队伍、结构布局,为学术集刊的出版管理、质量提升和成果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我们编写了这部《中国人文学术集刊辑要》,系统收录了人文学科中2016年以前创刊并持续出版的11个学科领域203种学术集刊的编辑出版信息、主办单位信息、期刊简介等多方面资料。书后另附音序索引,同时注明集刊名称和学科分类,方便读者检索。

在编写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给予了大力支持,各集刊编辑部和出版机构也对数据收集工作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因视野所限,涉及的集刊种类繁多、资料庞杂,出版时间跨度较大,错漏势在不免,敬祈读者谅解并多加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组

2022年10月

全书目次

马克思主义研究

哲学

宗教学

考古学

历史学

外国文学

艺术学

语言学

中国文学

民族学与文化学

综合人文

刊名索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8414e768f4f43ffce228eb6a4c40dd2.html







阅读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