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帝国”曾屹立在世界之巅,为何会最终灭亡?

2023-05-29     云夕客

原标题:“东罗马帝国”曾屹立在世界之巅,为何会最终灭亡?

如果将时间倒推回两千年前,欧亚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雄踞着一个强大无比的帝国。那里出现过不可一世的凯撒大帝,他的战马和铁蹄铸就了帝国的辉煌;那里还有着"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都市传说,背后暗含着"为理想而奋斗"的世界之巅闯荡之梦。

那里是西方的世界中心,很多人云集在那——多才多艺的手工业者,勇猛好战的士兵,虔诚的教徒,渊博的学者,勤劳的农民……

那里俨然一片繁华富庶的福地,空气里流淌的都是梦想、财富、野心混合在一起的欲望的焦香。而那里,正是曾经闪耀欧洲,生生不息,至今余威犹存的罗马帝国。

一、庞大帝国的分裂,东罗马的诞生以及它昔日的辉煌

如果罗马帝国有一个slogan,那一定是:虽然已经消失于江湖,但江湖一直流传着它的传说。在经历了公元1世纪和2世纪的辉煌之后,罗马帝国成了雄踞亚、欧、非三洲的庞然大物。但好景不长,随着"三世纪危机"的爆发,罗马帝国逐渐走向了没落。

到了公元4世纪初,问题变得愈发严重,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危机全面爆发,作为都城的罗马渐渐失去了它的各方面优势。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的首都搬到了经济富庶的东部地区,博斯普鲁斯沿岸的拜占庭(君士坦丁堡)。

到了公元395年,当时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罗马帝国分成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以罗马城为首都,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与此同时东西罗马的信仰也产生了分化,西罗马继续信奉天主教,东罗马则转而信奉东正教。

就这样,罗马帝国彻底分成了两个国家,后来过了不到一个世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遥远的东罗马则依旧守着宁静的生活井然有序地发展着,从395年的建立到1453年衰亡,这个帝国整整屹立了千年之久。

彼时的东罗马帝国是一片富裕辽阔的国度,首都君士坦丁堡雄踞在欧亚两洲交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三面环水,背靠大陆,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它地处黑海的出海口,又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桥梁,所以世界各地的船只云集于此,其繁华富庶的城市图景超乎人们的想象。

地理上的优势,商业上的发达,使得东罗马帝国的城市日趋繁荣。到了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时,东罗马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疆域十分辽阔,国家欣欣向荣。

与此同时,作为曾经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东罗马帝国在中世纪的欧洲直接代表了"罗马精神"的继续,这种特殊的历史优势,使得东罗马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是标杆一样的存在,它引领着当时欧洲的潮流、风尚和思想形态。

到了公元7世纪,东罗马的国力达到顶峰,其疆域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尔干半岛、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外高加索的一部分、北非以西以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东南地区。

和当时雄霸东方的唐朝、中东的阿拉伯帝国并称世界三大帝国。

二、一夕之间,帝国崩塌,世间再无东罗马

然而,历史的发展规律是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再强大的势力也无法永远保持强大。很可惜,东罗马帝国也没能逃过这一魔咒。

到了公元12世纪,东罗马帝国大贵族的独立性增强,上层统治者和底层百姓的矛盾日益尖锐,封建分裂的倾向严重加剧。

12世纪末,东罗马帝国已经仿若风烛残年的老人一般,变得内外交困——外族的不断入侵蚕食着它日趋衰弱的"肉身";国内工商业衰落,封建剥削日益沉重,导致城市居民不断发动起义,进行反抗……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帝国岌岌可危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又对东罗马帝国发动了进攻。

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像曾经的罗马帝国一样不断雄起,蒸蒸日上。

从13世纪末开始,奥斯曼帝国就开始积极地向外侵略扩张,准备夺回东罗马帝国在小亚细亚的领土;14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达达尼尔海峡对岸占领据点,准备在此向欧洲进攻;

到了14世纪末,奥斯曼军队打败了欧洲封建主联军,占领了巴尔干的大部分地区,此后东罗马仅剩君士坦丁堡一座孤城,勉强维持着。

1453年,这是决定了东罗马帝国命运的一年。奥斯曼帝国的国王——年轻的穆罕默德二世率领着大规模的士兵和战舰,对东罗马帝国发起了进攻,目的在于摧毁东罗马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

最开始,奥斯曼士兵遭到了都城坚固城防的阻碍,一直久攻不下,后来穆罕默德二世巧施妙计,才突袭了君士坦丁堡。

1453年5月29日清晨,奥斯曼军队如水泄地一般地攻入城内,此时君士坦丁堡已经弹尽粮绝,东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帝君"君士坦丁十一世"只好弃城逃亡,最终惨死于在混战之中。

也正是在那一天,奥斯曼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全城,那是东罗马城民的末日,士兵在城内大肆劫掠,残忍烧杀,城内的金银财宝被洗劫一空,华丽的建筑也被付之一炬。

东罗马帝国就此覆灭,穆罕默德二世在那里重新建都,并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三、绵延千年、傲视群雄的东罗马帝国为何最终走向了衰亡?

对于东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经济、政治、民生、瘟疫都是诱发因素;统治者的堕落,贵族对百姓的剥削也是国家衰亡的加速剂;但要说最根本的原因,一定逃不过盲目的领土扩张和宗教矛盾问题。

首先,对于领土方面的盲目扩张直接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旧时的罗马帝国凭借四处征战而雄霸欧洲,东罗马帝国也企图延续这种成功路径,所以在它存续的1000年里,君主曾不断开展对外征服,但每次大规模的征战,都会使帝国陷入一场衰退。

查士丁尼大帝是个狂热的战争分子,他毕生的心愿就是让东罗马帝国恢复曾经罗马帝国的荣光。所以在他在位期间,开启了一系列对外战争,使得帝国几十年战乱不断,虽然领土确实扩大了不少,但许多矛盾问题也随之诞生。

其一迅速扩张使帝国四处树敌,周围都是想干掉它的敌人,国家处于不友善的危势之中;其二即便占领了大片领土,也无法真正地使当地人归顺,当地人不断反抗暴乱,新领土又一个个地相继丢掉;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此,网络上有种戏谑的说法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的别称)应该称为'败仗庭'才更为合适!"

其三战争给国内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消耗,打仗需要钱,每一场战争的胜利都是靠金钱堆砌的。

为了维持连年的战争和巨额的军费,东罗马帝国几乎掏空了国家财政,并造成了帝国内部的经济危机——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都有所减退,庞大的军费压在每个百姓的脊梁骨上,使得他们的生活日益艰难,社会矛盾也日趋严重。

东罗马帝国灭亡的第二个关键原因是宗教问题。一直以来,东罗马帝国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它信奉东正教,东正教和后来崛起的伊斯兰教是"势不两立"的敌对关系,与西方的罗马天主教廷也处于"互不认同"的冷战状态。

后来,西方的天主教对中东地区发起了十字军东征,目的是为了收复天主教圣地——圣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天主教、东正教以及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此时在伊斯兰教的势力范围,罗马天主教廷便借着夺回圣城耶路撒冷的旗号,攻打阿拉伯地区。

而西方士兵东征的路线恰好经过东罗马帝国,由于收复耶路撒冷也是东正教的夙愿,同时能够对付伊斯兰阿拉伯帝国,所以东罗马帝国同意十字军在自己的地盘上经过。

然而残酷的是,在公元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十字军背信弃义,攻击了东罗马帝国,他们在那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次大规模的洗劫给与东罗马帝国造成了重创,甚至一度亡国。

到了公元1261年,东罗马帝国复建,但它的实力已经大大缩减,领土范围只包括小亚细亚西北部、马其顿、色雷斯以及爱琴海北部一些岛屿等。此时的东罗马是一只受了重伤的衰老巨兽,还没等它实力恢复,新的威胁又随之而来。

它虎视眈眈的邻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断地蚕食着东罗马的领土,最后只剩下君士坦丁堡一座城池。然而这座代表着东罗马帝国最后命脉的城池,也在奥斯曼军队的大炮进攻下,被惨然攻克。

就这样,延续了1000多年之久的东罗马帝国轰然坍塌,而它的灭亡也意味着罗马帝国的彻底落幕。

从此,罗马帝国成为历史烟尘中的一个伟大传说,东罗马这个的强大分支也成了传说中一幕巨大的悲剧,回顾它曾经沧桑热血的历史,不禁使人惋惜,从此,世间再无东罗马。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65856e8b621943a429206a6b60c1a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