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诗家集评(七)|《小楼听雨(2016-2020)》

2023-06-16   小楼听雨诗轩

原标题:众诗家集评(七)|《小楼听雨(2016-2020)》

《小楼听雨(2016-2020)》卷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上市,单价58元(含邮费)包邮,同一收件地址每10本赠一本。如有意购书者请联系微信号15021309959,附上:名字+手机号+收件地址,

以便安排邮寄。谢谢支持!!

该书内容精选自《小楼听雨》诗词平台2016-2020年,所有公开刊发的作品。有当代诗词创作理论文章,诗赛获奖点评,优秀诗词及赏析等内容。

(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

K

孔繁宇 网名布典儿。黑龙江省大庆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宴 别

话到别时开口难,倾杯一饮泪潸然。

天涯不在云遮处,只在转身挥手间。

归樵评:“天涯”是别后的距离,“转身”是当前的情景,挥手之间,已觉人在天涯,把未来时空压缩到当下,其张力足以使惜别的情感强度大大增强。

2019-11-12《一诗一得》

孔汝煌 男,浙江人。诗教促进中心副主任。

河姆渡遗址有作

渡口烟村碧鉴平,野原谁识古文明。

七千年稻火畲种,几百世田刀耜耕。

素饰陶纹犹见织,短腔骨笛不闻声。

至今鱼米桑麻地,不舍姚江昼夜行。

钟振振评:河姆渡遗址位于今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镇金吾庙村,乃我华夏新石器时代最早文化遗迹之一,距今约五千至七千年,足证我中华古文明不仅起源于北方之黄河流域,亦肇兴于南方之长江流域。史前考古乃现代科学,古人未尝梦见,故诗咏阙如。当代诗词自有古人所不能涵括者,题材之与时俱进,亦其一也。此诗首联点题,是常规做法。次句似提问而实叹嗟,调动读者进入诗境。颔联点其业经测定之年代,点其水稻耕作之特色,皆精切不移。颈联出彩,上句一笔双绾河姆渡人之制陶及纺织技术,下句以其文化娱乐与其生产劳动作对仗。陶器有饰,惊人心目;骨笛无声,引人遐想。以典型器物为艺术概括,且兼顾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颇具张力。尾联愈加出彩。五千至七千年前之河姆渡文化精神,是我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之表

征,至今生生不息,前行不已,一如此地之姚江,日夜奔流。末句即“姚江不舍昼夜行”,本为调平仄而颠倒语序,然如此更生动,句法愈见奇崛,是为积极修辞。此本化用《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却变其时光流逝之哀叹为时代前行之赞颂,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以景收束,不发议论,曳情韵以行,余音袅袅,尤使读者含咀不尽。

2016-11-05

L

蓝 衣 原名陈少娟,居广东。

秋 色

新稻青黄杂菜蔬,野花开到野云庐。

人间巧极丹青手,不及秋风随意涂。

归樵评:一、二句写秋色之美,三、四句没有接前两句继续描绘,而是笔锋一转,说人间再巧妙的画家,也不如秋风的随意涂抹。烘云托月,即从侧面描写来突出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2019-11-05《一诗一得》

李爱莲 山西人,兰社社长。

汨罗江

千载奔流事未空,当年曾此识孤忠。

至今绿水含余愤,尚共诸江声不同。

归樵评:这首诗妙在三、四句的主观想象从一、二句对客体的描绘中解脱出来。足见诗人主观想象远远超越了客观景象的能量。此法尤宜于生发感喟。

2019-04-12《一诗一得》

李海霞 山西阳城人。

清洁工(新韵)

帚似生花笔,汗如脱线珠。

一支交响曲,多少小音符。

段维评:一、二句单独看不觉新奇,但三、四句的转合妙入精微,真乃清新脱俗之作!

2019-11-25《小楼周刊品鉴》

李建新 上海诗词学会办公室主任。

赠抗日老战士

烽火年方少,今成九十翁。

一提驱寇事,声响尚如钟。

杨逸明评:前两句言简意赅叙述了老英雄的一生。但是人老心未老,老战士一提及当年抗击倭寇的岁月,还是兴奋异常,激动不已。寥寥几笔,小小一个细节,把九十岁的抗日老战士的火爆性格、铮铮铁骨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样的老英雄,何等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古人赞扬杜甫:“欲知子美高明处,只把寻常话入诗。”写诗“深而晦,不如浅而明”,能词浅情深,词浅意深,诗短情长,最妙。

2020-03-13《小楼诗词品鉴》

重阳登龙华古塔

桂香飘古刹,菊影映清波。

诗客登高去,秋风塔上多。

刘鲁宁评:诗句通俗易懂,并且俗也俗得有分寸,不伤雅。结句意境高远。

2017-01-06《时光应许我回头》

李利忠 又名李庄、李重之,浙江建德人,《浙江诗联》主编。

柳浪闻莺

又来湖上听娇莺,小倚阑干风日晴。

拂面垂杨无赖甚,教人想见眼波横。

段维评:拂面垂杨与“眼波横”构成比兴,绘形绘色,煞是动人。

2019-10-28《小楼周刊品鉴》

李梦唐 (1964—2016),本名宗金柱,河北任丘人。历任中国新闻社摄影部编辑、编委、主任。

为人写别意

笛里落花一梦寒,别愁苦绪为谁添。

凤凰泣碎昆山玉,转向蓝田已不堪。

归樵评:首句秾丽,“笛里”“落花”“梦”,一句三折。二句着一“添”字上下粘合。三四句把笛声的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化典渲染别意。

2019-04-25《一诗一得》

李明科,网名梅斋,安徽蚌埠人,蚌埠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作品多次获奖。有诗词集《梅斋吟稿》。

立 冬

威寒临故国,草木最先闻。

庾岭梅望雪,衡阳雁抱群。

天风旋菊径,霜气逼松云。

欲赏幽林叶,西山日已曛。

段维评:中二联颇见气势与襟抱,结句稍觉气弱。

2019-11-22《小楼周刊品鉴》

李树喜 河北省安平县人,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光明日报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现《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

清平乐·山中溪流

渐行渐远,曲曲还款款。圆缺阴晴全不管,涂抹山光浅浅。

时而隐匿潜行,时而欢跳奔腾,精彩只一小段,看来好似人生。

杨逸明评:有位教授告诫我创作诗词要“力避古典诗体白话化、口语化”,我表示“我喜学乐天诚斋,走性情一路,正不避白话,反而力求口语化”。他当然不以为然,坚持认为:“过于大白话,以为时髦,则不如作自由体、现代诗,那样更山寨,更平民,不必戴镣上铐,不伦不类。”所以他及这一群体的人写诗,“以为学问即是诗词”,遣词造句生涩难懂,僻典生典随处皆是。袁枚早已说过:“人有满腔书卷,无处张皇,当为考据之学,自成一家;其次,则骈体文,尽可铺排。何必借诗为卖弄?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这首词,明白如话,我读来觉得很有味。像“精彩只一小段,看来好似人生”这样的句子,放在“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中,也不逊色多少。大家不妨也读一读,然后思考一下,究竟是那位教授说的对,还是我说的没错。

2016-06-02

寄赠武昌诗人

遥忆东湖绿几围,大江诗酒楚云飞。

春来不是春消息,手把梅花赠与谁!

杨子怡评:首用“遥忆”一词,今昔相贯。昔日聚首东湖正是春绿时候,如今又绿几围耶?思念自在其中矣。次承以大江、诗酒、楚云,旷逸之景与豪迈之情,浑然相融。转结二句即题写“赠”。武汉时值抗疫,举城封闭,故曰春来仍不见春之消息也,诗友何在?梅花孰寄?暗用驿使之旧事,思念怅惘之情渗乎笔端。用语清雅,寄情含蓄,洵为好绝!

2020-06-15《小楼诗词品鉴》

李伟亮 别署挹风斋主人,1985年生,中国诗歌网编辑,半亩塘诗社社长。

望 月

最是天涯游子心,清风桂影满衣襟。

甜甜一块中秋月,嚼着乡音品到今。

刘鲁宁评:读李江湖的诗,就喜欢上了:从容不迫,干干净净。看透人心很难,看透一颗诗心不难。李江湖便有这样一颗诗心,别人的月亮多愁苦,他的月亮却有些甜。这是一种带着乡愁的微甜:多情,而温暖。

2016-09-07《时光应许我回头》

回保定乘K字车

过眼风光数点青,黄昏广播细聆听。

慢车自有人情味,每在深秋小镇停。

归樵评:转句以“有人情味”比喻“慢车”引出结句。“慢车”“深秋小镇”,让人联想到静谧、古朴、从容、恬淡,余味无穷。

2019-04-12《一诗一得》

春日寄重楼兄

多情日色浮春草,随意垂杨点碧芽。

我去君家应不远,想来只隔半城花。

归樵评:“我去君家应不远,想来只隔半城花。”只有把创作的动机根植于内心深处最纯净的圣地,才能写出如此唯美的诗句。

2019-08-29《一诗一得》

李玉莲 1969年生。山西人。

初 春

院前老树逗清风,雨润斜桠新试葱。

总有早花先入眼,一枝初绽小楼东。

归樵评:一、二句“老树逗清风”“雨润斜桠”极尽渲染春色萌动,三句“先入眼”发力,为“一枝初绽”做足铺垫,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2019-06-17《一诗一得》

李育林 网名诗酒当歌,四川人。

夜 市

灯张廛市送余霞,物阜原非眼误差。

吆喝贩携尘赶集,徜徉步带月回家。

摊多套路方频劝,囊少浮财敢乱花。

混在底层终不易,小生意也衬繁华。

段维评:市井题材写好不易,然作者把小贩的艰辛狡黠与作者的窘迫精明交织叙写,意境登时丰厚。“小生意也衬繁华”句式的意义节奏为“三四”,诵读节奏则为“四三”,变而不破。结意堪称警句也!

2019-11-25《小楼周刊品鉴》

廖国华,网名龙洲道人。湖北荆州人。

那一天也是母亲节

陵谷更移转瞬过,创痕转绿望尤多。

只今唯有天边月,曾照生民堕劫波。

归樵评:5.12母亲节,十一年前的“陵谷更移”似已“转瞬”消散,废墟上已然越来越多的青草,只今唯有天边的月亮曾见证过生民深堕劫波之痛。“创痕转绿”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得前人所未道者也。

2019-06-17《一诗一得》

廖志斌  江西人,江西赣州诗联学会副会长。

赏枫叶

重阳结伴赏丹枫,健步登高六秩翁。

笑看南山霜叶色,谁言不是老来红。

段维评:前三句铺垫充分,结句拈来自然贴切。若“霜叶色”与“丹枫”能避开意象重复更佳。

2019-10-28《小楼周刊品鉴》

林崇增 浙江温岭新河人。

中秋月

无限蟾光下九天,千山明到一窗前。

痴心但爱家乡月,不管西方圆不圆。

钟振振评:俗说有崇洋媚外者云:“西方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这固然是偏见。但要说什么都是中国的好,不免又走到另外一个极端。然而,中国人、外国人,东方人、西方人,有一点是共同的:很少有人不爱自己的祖国。诗人就抓住这根脉做文章:我只痴情地爱着自己家乡的月亮!这与西方的月亮圆还是不圆无关。借题发挥,直指人心,不纠缠,故妙!

2016-12-11

林从龙  (1928—2019),湖南宁乡人。原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过秦俑坑

胆丧荆卿剑,魂惊博浪椎。

泥封兵马俑,能否慰孤危?

方伟评:这是林从龙先生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时所作的一首五绝。过秦俑坑,自然联想到秦始皇,于是本诗就从秦始皇两次遇刺说起,一是荆轲刺秦王,二是张良派人在博浪沙以椎袭击秦始皇车驾,意在说明秦始皇是一个不得人心的人人得而诛之的独夫民贼,他死后妄图用兵马俑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富贵,是徒劳的。结尾冷冷一问,足以令千古暴君褫魄丧胆。诗很短,但令人回味无穷。

七七过卢沟桥

烽火卢沟迹已陈,长桥风物焕然新。

东邻未必妖氛净,忍拂残碑认弹痕。

方伟评:首句切题,二句写眼前之景,三句点东瀛日本,四句又写眼前。眼前的长桥,隔海的东邻,当年的炮火,眼前的弹痕,时空交错,来回转换,对东邻的警惕,对国人的警醒,都在不言中。总之,这首诗以少总多,孕大涵深,是一首不减唐人高处的当代绝句。

回乡偶感

弦歌旧地夕阳斜,霜叶仍如二月花。

万里风尘添雪鬓,卌年魂梦绕星沙。

溪山犹辨儿时路,松菊难寻劫后家。

浊酒一杯酬父老,明朝萍梗又天涯。

方伟评:这首七律,是林从龙先生有一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而作。首联,上句点题;对句“霜叶”写时令。颔联,“万里”写宦游之远,“卌年”写离乡之久。颈联,“溪山”“松菊”,皆眼前之景,可见可触,又如幻如梦,往事难寻。尾联与父老话别,多少不舍和无奈。“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古之人耶?今之人耶?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咏新荷

玉立亭亭高复低,洁身何必怨污泥。

污泥不作池中物,哪得年年绿一溪!

归樵评:古今诗家咏荷,大都赞颂其高洁品质,从而贬低污泥。此诗为污泥翻案,使用翻笔,叠出新意。

2019-09-17《一诗一得》

林东海  (1937—2020),福建南安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助理兼古典文学编辑室主任、审编室主任。

三亚题南天一柱

南游海角到天涯,烟雨迷茫夹浪花。

忽地涛声如裂石,回眸一柱立黄沙。

钟振振评:首句缴题中“三亚”。海南三亚滨海沙滩有巨石,古人题曰“天涯海角”。次句承上“海”字出“浪花”。三句即承即转,由“浪花”出“涛声”,前是视觉形象,此是听觉形象,是互补,而非相重复。首句“海角”“天涯”已暗含题有“天涯海角”之巨石,至此“如裂石”三字明点出“石”,照应甚密。忽然有巨浪袭来,拍岸岩作“裂石”之声:一转有力,突如其来,令人陡然一惊。由此逗出末句,有惊无险。何以故?回眸看时,身后更有一石柱耸立沙滩,上有古人题云“南天一柱”。有此柱支撑,海浪又何惧哉!四句小诗,平起、缓承、陡转,促使末句缴出题面关键四字,极高而坚壮,章法不弱,气势不凡。

2017-04-15

林 峰(香港) 1920年生,香港诗词学会会长,香港文艺出版社社长。赋《怀玉堂吟稿》

江左如今纸贵乎?十年寒夜一灯孤。

书声万里人怀玉,笔底千钧气夺吴。

聱叟有情思太古,阮生无路哭穷途。

君因辞赋纵横意,黄绢题碑价最殊。

段维评:中二联颇见笔力,化典用典信手拈来。尾联略欠含蓄。

2019-12-02《小楼周刊品鉴》

林作标 笔名海风,浙江温岭人,温岭市诗词家协会秘书长。

海岛来客有寄

心思不可猜,邀月上楼台。

夜半微风起,潮音入梦来。

曹辛华评:“邀月”一句佳。“潮音”句含蓄,“不可猜”之心思乃等欲负心之人也。

2020-09-06

刘 刚  笔名一禅,山东人。《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

中 秋

那般情景那般痴,此际相看欲语迟。

瑶月不唯今夜好,思君多在未圆时。

江合友评:转折得妙,末句尤佳。前二句言中秋相聚,欲言又止;后二句说别时思念,聚少离多之叹,溢满全篇。

2020-02-10《小楼诗词品鉴》

刘鲁宁 网名老刘茶舍。《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策划,上海诗词学会常务理事。

夜起(新韵)

清幽灯下夜将阑,小巷依稀谁弄弦?

细雨零星傍花落,留痕都在有无间。

归樵评:“清幽灯下”、“依稀”琴声、“细雨”落花,皆为结句“留痕都在有无间”作铺垫。唯美中渗透哲理,自有一种淡淡的愁绪在其中。

2019-07-09《一诗一得》

刘能英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驻会签约作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驻校作家,鲁院第22届高研班学员。

摊破浣溪沙·野趣(新韵)

为采池边那朵花,草虫惊我我惊他。偶见槐阴陡坡下,有西瓜。

解带抛衣斜过坎,屏声敛气倒攀崖。隔岸却闻村妇喊:小心呀。

刘鲁宁评:读这首词,一下想起了辛弃疾的那首《清平乐·村居》。后者是场景的组合,前者是动态的捕捉。皆因俗而雅,清新可爱,一诵难忘。

2016-09-19《时光应许我回头》

刘庆霖 1959年生,黑龙江省密山市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副主编。

鹧鸪天·山中听琴

古寺檀香漫夕林,一人幽谷一张琴。数条溪水流于指,每寸高山贴在心。

松竹石,尽知音,有云宛约远来寻。偶然襟落橙黄果,恰是秋风寄意深。

段维评:“数条溪水流于指,每寸高山贴在心”,化典不仅浑融,而且生新,成自家面目。

2019-12-02《小楼周刊品鉴》

高原牧场

远处雪山摊碎光,高原六月野茫茫。

一方花色头巾里,三五牦牛啃夕阳。

钟振振评:此诗写雪域高原夏日草场风景如画。“一方花色头巾”,比喻开满斑斓野花的草场,新奇,似未经人道,且极优美。以小写大,恰是远望。末句之“啃”,炼以俗字,不见着力痕迹,甚佳。牦牛所“啃”者草,偏不说“啃草”,而说“啃夕阳”,与上录郭诗《叱犊》“一鞭喝醒东山日”同妙。

2017-05-10

杨子怡评:刘熙载曾云:“词中句与字,有似触着者,所谓极炼如不炼也。晏元献‘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触着之句也。宋景文‘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触着之字也。”吾以为刘先生“三五牦牛啃夕阳”亦可当之,是为“触着之句”也。想一“啃”字何其妙也,一字为全篇生色!优美之画境,草原之风光尽在一“啃”字中。顺手拈194来,不见痕迹,不炼之炼也。

2020-06-02《小楼诗词品鉴》

壶口看黄河

西出昆仑有巨龙,烟云烘护雾藏踪。

山中养性九回曲,日里吐波千丈红。

脚步那堪半天下,情怀不在一壶中。

悬崖峭壁等闲过,吟啸能期东海逢。

钟振振评:此诗句句扣题中之“黄河”。起句咏其发源,末句咏其归宿,平铺直叙,是堂堂正正之排兵布阵法。颔、颈二联,将黄河人格化,深得中国古典山水诗词之三昧。且气魄绝大,笔能扛鼎。“情怀不在一壶中”,点题中之“壶口”,极自然,举重若轻。细细咀嚼玩味,觉其又不止于咏壶口、黄河,诗人之襟怀亦隐在其中矣。

2017-08-31

西安怀古

秦腔唐乐古今闻,霸业风干剩几斤?

渭水枯成黎庶井,烽烟凝作帝王坟。

阿房烧尽星分火,雁塔劫馀云抱尘。

欲向城头寻旧事,有人独自夜吹埙。

钟振振评:次句特奇。“霸业”既可以轻重论,则亦如腊肉可以“风干”而上秤称量。此非古人仓猝之间想得出来。尾联收得尤有余韵,气氛苍凉,是怀古诗之长技。以不说为说,令人回味无穷。且末句“吹埙”回应首句“秦腔唐乐”,气脉完足。

2017-08-09

武湖渔民

日色涂成秋枣容,晨昏出没水云中。

平湖锦帕船犁破,却用渔歌细细缝。

归樵评:渔船划过水面,在渔歌声中水痕复原的情状,以借喻的手法写来,其想象力和表现力让人叹服。

2020-02-05《一诗一得》

刘如姬 笔名如果,福建永安人,公务员。

汀江春日

溶溶一水柳婆娑,拂面风清景趣多。

时有劈波飞艇过,绿琉璃上掷银梭。

归樵评:“绿琉璃上掷银梭”把江水比作“绿琉璃”,“飞艇”比作“银梭”,以一动词“掷”来衔接,色彩漂亮,动静相谐,形象鲜明、韵味十足。

2019-07-10《一诗一得》

乡村夏夜

农家饭罢坐门坪,天幕如绒缀斗星。

摇椅撑腰风细细,流萤照眼夜明明。

篱前竹影婆娑舞,草内虫声隐约听。

最爱清溪浮水月,一泓掬起梦晶莹。

钟振振评:此诗写乡村夏日夜晚景象,宁静幽美,如画,如乐曲。次句尤佳。末句尤奇。“梦”本虚无缥缈,如何可“掬”?这便是诗之神技,画与乐曲都无法表现了。“晶莹”由“水月”来,关照得好,乃不突兀。

2017-08-31

刘 雄 蜀人,岷社社长,南雅诗社副社长。《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

湖畔见樱花

湖上晴波动碧粼,一枝窈袅正当春。

唤回二十年前梦,犹作东西南北人。

苏俊评:情韵两胜,意境尤深。花非花者,人也;人不如花者,则更进一境矣!

2020-01-04

重到吴山茶楼分韵得遥

流年无迹没江潮,却认吴山作久要。

石友偶同分茗坐,秋魂暂得对灯销。

清言主客三更近,玄想人天万古遥。

归去嫩寒馀薄醉,卧听梦雨正潇潇。

钟振振评:此首风格同上。首句甚慧。“流年”如水,故可设想其“没”于“江潮”。颈联无一字不工。主客三更,人天万古,时空距离愈大,语言张力愈大。尾联亦健举而潇洒。唯题曰“茶楼”,上言“分茗”,此则云“薄醉”,偶失关照,不无小疵。

2017-09-28

刘 征 1926年生,北京市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编审。

临江仙·北海公园重新开放,园中散步

十年不见湖光好,重来恰是新晴。旧时杨柳笑相迎。经寒枝更健,破雪叶还青。

歌喉久似冰泉涩,今如春鸟声声。我心应胜柳多情。满湖都是酒,不够醉春风。

刘鲁宁评:刘征作诗,不端架子,不装风雅。看其篇章,如东风送浪,层层叠叠,赏心悦目。看其诗文,清新可爱,有性情,有好句。“满湖都是酒,不够醉春风”一句,可证前言。

2016-09-19《时光应许我回头》

楼立剑,浙江义乌人,1968年生。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顾问,义乌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

奇峰如雪卧天涯,朝暮窗前对酒茶。

爱那十分清净地,欲锄一亩种梅花。

归樵评:结句之奇想由转句而生发。而转结又是由首二句铺垫而来。故结句虽奇则未觉突兀。入情、入理、入味。

2019-04-02《一诗一得》

早 春

嫩寒浅暖未均匀,小院风情已逗人。

才有桃花三两朵,却教蜂蝶炒成春。

钟振振评:一、三两句扣题。三、四两句出彩。三两朵桃花,只略有春意;得蜂蝶炒作,居然春光烂漫矣。“炒”字炼得妙!套用王国维《人间词话》语:着一“炒”字,而境界全出。

2017-11-15

早 春

乱鸟喧喧落短篱,寒崩如裂薄玻璃。

环山四面春埋伏,隔岸千家雨转移。

柳吐新黄鱼欲啄,池生暖碧鸭先知。

早将诗句安排了,要报东风一味痴。

钟振振评:次句写冬之余寒转为春之乍暖,得“早春”神理。而谓冬日余寒之崩解犹如薄玻璃之迸裂,比喻既新颖又生动,是今人语,未经古人道者。颔联“春埋伏”“雨转移”,亦有此妙。而“春埋伏”,亦扣“早春”。

2017-08-09

卢象贤 江西九江人,九江市诗词联学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

重到王安石纪念馆信步踯躅园

踯躅荼蘼一例开,相才无奈做诗才。

时人莫笑先生拗,多少楼台是戏台。

归樵评:首句便颇有讲究,踯躅既是园名,又是杜鹃花名,暗含凄凉冷寂之意,荼蘼既是花名又暗含兴衰之意。为先生“无奈”,“拗”,看穿“楼台是戏台”起兴。

2020-01-20《一诗一得》

骆春英  70后,生长于义乌。浙江义乌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

水调歌头·中欧专列

朝发义乌站,暮出玉门关。阿拉山口西去,万里抵波兰。恰似长龙驰掣,穿越芸芸列国,一往一回还。千载古丝路,向此焕新颜。

无生有,无不有,史无前。货郎应记,异乡穷巷度荒年。挑起全球市场,更借春风一路,胸次白云边。又见鸡毛起,拨浪鼓喧天。

杨逸明评:写改革开放以来成就的诗词,往往过于概念化,空话套话太多。这首词选了一辆中欧的列车作“形象大使”,反映义乌小商品贸易市场的发展和壮大,有了创作意象腾挪和展开的空间。“玉门关”“古丝路”,有历史底蕴的沉淀感;“货郎”“鸡毛”“拨浪鼓”,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义乌站”“抵波兰”“全球市场”,更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用清新流畅的语言串在一起,读来朗朗上口,反映义乌的现状甚是贴切。前人有云:“夫以矛盾相持之今社会,新旧事物与意境杂然并陈,盖取之左右逢其源。”这是我们比古人的优越之处。但是以新词语入旧体诗词,必须产生诗意和美感,这就要求我们下功夫进行有意义的试验和探索,就像这首词的作者一样。

2020-03-21《小楼诗词品鉴》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