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四个孩子就有一个抑郁,小孩常说四句话,父母可能需要提高警惕
“好想去死,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一位母亲前段时间说起儿子近来的状态,深表担忧。她提到,好像儿子进入到初中以后,一直都抑郁寡欢,食欲减退不说,记忆力也慢慢下降。
最后经过母亲和儿子的深入交谈,才了解到:原来儿子从小就好强,进入到初中以后,成绩突然滑落到中等水平,考试名次持续下滑,让他的身心疲倦不堪。
而这种苦又无处诉说,久而久之,心理的负担越来越大,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的生活。
得知此事的母亲异常抱歉,她从未想过,原来年纪轻轻的小孩,已经负重前行了这么久,可作为父母却一直没能发现儿子的异常。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失踪100多天的江西少年胡鑫宇,一个年轻的生命遗憾陨落,再次把“儿童心理健康”这个话题推到大众的眼前。
每四个小孩就有一个抑郁?
或许站在大人的视角上去看,孩子纯真又无邪,没有生活的压力,按理来说,不会出现心理问题,可现实的调查数据却狠狠地甩了大家一巴掌。
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中显示:
“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查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
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中显示:
“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查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
单纯提数据大家可能还没有实感,24.6%这个概念相当于“每四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检出抑郁”。
更棘手的问题在于:这几年疫情的爆发,不少孩子进入到网课学习中,抑郁的几率将会提升。
而为何会如此呢?专家认为,抑郁并非是一朝一夕出现的,也不是因为孩子玻璃心、矫情,它是受多种外部因素影响的综合问题。
美国心理学博士布丽吉特·沃克在《帮孩子摆脱焦虑》这本书中说过: 孩子大部分的负面情绪,都跟焦虑有关。
容貌焦虑、社交障碍、个人价值的虚无、达不到父母的高期待、校园暴力,甚至是原生家庭的不幸等等,都可能成为孩子心理健康的“阻碍石”。
小孩常说四句话,可能就是抑郁的前兆
家有孩子的,如果听到孩子把以下几句话当成口头禅,可能就是抑郁的前兆,父母需要提高警惕。
1、“真是没意思!”
孩子的性格底色多半是天真活泼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一点点小东西都能令他们乐上半天,这也是大人经常羡慕小孩的原因。
如果你发现自家孩子,在某一段时间内经常沉默不语,好像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成日里唉声叹气,并且把“真是没意思”挂在口头上,多半就是心理开始生病的前兆。
父母需要重点关注,异常持续两周以上,你们可能就需要进行一次深度的交谈。
2、“我比不上别人,这世上没有人爱我。”
抑郁背后通常伴随着习惯性自我否定、个人价值感的虚无等等。
专家分析,7~14岁的青少年往往处于一个情绪相对敏感的时期,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微小的外界因素而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中。
专家分析,7~14岁的青少年往往处于一个情绪相对敏感的时期,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微小的外界因素而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中。
而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正是社交圈扩大的关键时期,如果在亲情或者友情中遭受到了否定和打击,很可能就会让孩子变得一蹶不振,认为自己不配被爱,毫无个人存在感。久而久之,抑郁也就随之而来。
因此,当孩子们经常对自我产生怀疑时,父母需要注意是否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老师或者同学的语言暴力,以及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到,是否无意中刺痛了孩子的自尊心。
3、“我真是猪,什么都做不好。”
研究认为,如今的小孩从小就活在一个幸福的环境中,心理的抗压能力确实会弱一点。再加上孩子缺乏一个宣泄的出口。
一旦负面情绪叠加,往往会选择躲在一旁悄悄舔舐伤口,可超过了心理承受的阈值以后,小孩便会习惯性自我否定。
只要过得稍微不如意,就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不够冷静客观,久而久之,这些不良的情绪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把自己压垮。
4、“我真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我死了就好了……”
当说出这句话时,通常代表孩子的心理负担已经很严重了。
根据专家的解释,孩子出现抑郁问题后,通常会对自我的评价出现病态化的降低,他们会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情绪的波动起伏比较大,甚至一度出现“轻生”的念头。
根据专家的解释,孩子出现抑郁问题后,通常会对自我的评价出现病态化的降低,他们会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情绪的波动起伏比较大,甚至一度出现“轻生”的念头。
父母如果发现小孩开始说这句话,建议先观察一下孩子的生理行动是否正常,若伴随着记忆力减退、食欲降低、精神萎靡等不良表现,可以带着孩子去专业的医院做心理检测,不要避讳行医。
父母应该怎么做?
孩子是家庭未来的希望,所以希望父母能够重视起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发现他们的情绪不对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解决。
1、让孩子回归到“大自然”中
先来改变孩子的外部生长环境,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回归到“大自然”中,卸下心中的负担,从自然中获得快乐。
丹麦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从小在绿色自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长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风险将会下降55%。
丹麦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从小在绿色自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长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风险将会下降55%。
2、日常多陪伴、关心小孩
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都是与原生父母的漠视或者过高的期待有关,从小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爱的环境,让他们感觉到:哪怕世界如此不堪,哪怕我一无所有,但是有父母爱我,我便能以一敌百。
父母的爱,是支撑孩子对抗不公正、对抗艰难险阻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