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名酒“陨落”,曾一力将鲁酒推上巅峰,如今却在超市积灰!

2022-06-06     麟大官人

原标题:山东一名酒“陨落”,曾一力将鲁酒推上巅峰,如今却在超市积灰!

如今说到盛产白酒的省份,我们最早想到的一定是四川和贵州,再不然还有安徽和江苏,总之是怎么也想不到山东的。

山东人热情豪爽,还很能喝,但就是这样一个白酒消耗大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却是一个没什么好酒的地方,想来这是对鲁酒最大的误解了吧!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鲁酒就已经成为了我国的白酒版图中非常抢眼的存在,如果非要评出一个第一,那时的鲁酒可谓是当仁不让,就连川酒也要甘拜下风。

可在那时,有这样一款酒,是它凭借一己之力将鲁酒推向巅峰、也是它致使鲁酒跌落深渊。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秦池酒。

另辟蹊径

90年代初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全国有很多的酒厂都深陷泥潭无法出头,秦池也不例外。

虽然那时的秦池和大多酒厂一样都在关停的边缘徘徊,但不一样的是,秦池遇到了姬长孔。

姬长孔接手秦池之后,发现在“一县一白酒”的山东本地,很难找到发育的突破口,于是将进攻点放到了东北市场

凭借出色的经营头脑,姬长孔很快便让秦池红透了东三省。然而,这只是秦池成名的第一站。

标王的诞生

到了90年代中后期,电视广告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就连央视也将自己的“黄金广告档位”拿出来招标。

那时的秦池,依照着上一届央视标王孔府宴酒的中标金额,准备了3000万,却没想到远远不够。

东拼西凑之后,秦池最终还是在1995年,以6666万元的价格拿下了央视标王。

广告播出之后,秦池名气、销量大涨,这个来自山东小县城的酒厂,几乎在一夜之间,将鲁酒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尝到了甜头的秦池,在第二年又以3.2亿的报价再次中标央视,可“祸根”也就此埋下了——激增的订单量为秦池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也成为了秦池灭亡的最大推手。

“丑闻”曝光

那时的秦池虽然一夜出头,可底子还是一个小县城的“老破小”,设备和厂房远远跟不上订单需求。

可不管是购入新设备还是扩建厂房都需要时间,秦池能等,订单却等不了,于是秦池心一横,决定从四川收购基酒,再进行勾调出售。

这样的做法确实平衡了供求,但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

没过多久,经济参考报就“秦池产、销差距过大”的问题发布了报道,披露了秦池外购基酒的事实,一时间激起了千层浪花。

由此,秦池的销量开始快速下滑,由于积压在仓库的酒卖不出去,不久之后,秦池便开始负债缠身。

虽然事从秦池起,却没能在秦池终。“勾兑事件”后,几乎所有鲁酒都受到了秦池的“拖累”。站在中国白酒之巅的鲁酒,就此跌落神坛。

说起来,秦池是很有经营头脑的,虽然能够一飞冲天确实是站在了风口,但它打响成名第一站的时候的经营策略,即使是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

但它之前成功的秘诀也绝对不止于经营,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最初的好酒质。

可见,一款酒想要成功,好酒质是基础,好经营是路径,二者缺一不可。但偏偏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能够踏踏实实把这两点都攥在手中的酒企实在不多。

他们要么把宣传玩得风生水起,酒质放任自流,如某小白。

狠抓年轻消费者的“命门”,猛灌心灵鸡汤,与其说它是一款酒,倒不如说它是文艺圈的资深“老炮儿”

情感共振有了,选择偏好也有了,可偏偏就没有酒质。年轻人能“喝个”文案,但对于资深酒友来说,这样的酒质实在难登台面。

他们要么用心做酒,忽略经营,如武陵酒

三胜茅台风光无限,如今却居于湖南默默无闻,别说被全国酒友知晓,就连湖南本地的酒友也很少人知道。

又如木台厚道酒,采用12987大曲坤沙工艺酿造,酒质不凡;勾调也师出名门,由“茅台八仙之一”冯小宁亲自勾调。

但却空有好酒质,没有好宣传。

其实早在问世之初,它就广受赞誉,酒质醇厚,入口酱味细腻上扬,落口回味悠长。当地很多的酒友都会在家中备上几箱,甚至还有外地酒友驱车前去购买,大有名扬天下之势。

可由于实在疏于宣传,这么多年来,它还是在贵州打转。

可见对于好酒来说,单是酒质口碑俱佳的意义实在不大,少了宣传,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上,说是寸步难行也不为过。我是麟大官人,一个每天认真更新美食知识和技巧的博主,如果您觉得看完我写的文章对您确实有一点帮助,欢迎您关注我每天学习更多知识,麟大官人非常感谢您的厚爱!美食的道路上一起加油吧!!

(本文由“麟大官人”原创制作,未经授权严禁搬运抄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3d074c3901503156f5d05c15298a7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