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癌症日,市七医院肿瘤专家助力打破“癌症焦虑”

2023-02-07     四川名医

原标题:世界癌症日,市七医院肿瘤专家助力打破“癌症焦虑”

癌症,是生活中让人谈之色变的存在,国际抗癌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2月4日定为“世界癌症日”。在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80万,死亡病例更是超过229万,每分钟就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防癌筛查、早诊早治极为重要。

癌症该如何预防?患癌了怎么办?2月3日,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成都市癌症防治中心肿瘤科三病区主任陈济、副主任张纪良,肿瘤科四病区副主任陈萍作客四川名医直播间,为大家解疑答惑,破题“癌症焦虑”,直播共计16万人次收看了直播。

预防肺癌,这7类人群要定期做好监测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被称为“癌症头号杀手”,早期肺癌十分“狡猾”,具有隐蔽性,大部分患者在确诊肺癌时已经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想要避免肺癌找上来,张纪良主任建议,一定要有体检、复查意识,重视肺部结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结节有良性、恶性之分,大部分结节都是良性的,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和治疗。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的高危风险会导致肺癌,尤其是这7类人群,更要积极做好肺部健康监测。

1、抽烟、二手烟人群。烟草是引发肺癌的“主凶”,每年抽烟超过400支的,就属于肺癌的高风险,患癌的几率比不抽烟的人要高出数十倍。

2、爱吃烧烤的人群。烧烤不仅产生大量的油烟,对肺部造成不良影响,同时烧烤物中烧焦的过分也会有许多的致癌物质。

3、接触石棉的人群。从事和石棉有关的工作,由于长期吸入石棉,导致肺部发生病变,进而会导致肺癌发生。

4、长期接触装修的人群。装修过程中有较多的有害气体,长期吸入也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

5、有肺部疾病的人群。如有慢阻肺、肺部纤维化的人群,更要做好肺部检查,定期随访。

6、肺癌家族史人群。一级亲属中患有肺癌的,家人的患病率也会更高。

7、心态阴郁的人群。心态良好的人群,机体免疫力会更加完善,而性格阴郁、爱生闷气的人,则更容易造成肺结节。

女性预防肺癌,心态调整是关键

在肺癌的患者群体中,女性患肺癌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不吸烟、生活方式健康,为何肺癌仍然找上来门?陈济主任指出,除了常见的油烟、二手烟、家族史等因素以外,情绪也是导致肺癌发生的重大诱因。

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会相互影响的,女性不良的情绪、压力过大、焦虑型性格等心态,会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身体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癌细胞并进行清除,进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是肺癌常见的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肺癌病人都会出现这些的症状,有的患者呼吸道症状不明显,反而出现肩周炎、骨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也有可能是肺癌转移造成的症状,身体出现这些病症时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诊治,不要忽视拖延。

对于已经确诊肺癌的患者,陈济主任也呼吁大家,一定要做好营养的支持,不要陷入了营养误区。通过饥饿将肿瘤“饿死”是极大的误区,肿瘤是饿不死的,营养不够反而会拖垮身体,所以要高度重视营养治疗,饮食上要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做到营养均衡,可以多食用百合、山药、梨等对肺好的食物。

消化道“报警”,四川人更要注意

消化道肿瘤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年轻化的趋势,在癌症“杀手榜”前五位中,消化道肿瘤就占据了三席,但只要能提前预防、及早发现,战胜消化道肿瘤并不是不可能的。

民以食为天,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与饮食有着莫大的联系。陈萍主任指出,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在四川地区人们更爱吃泡菜、香肠腊肉这些腌制食品,其中就含有亚硝酸胺等致癌物,长期大量食用就可能会引起消化道的癌变。同时在口味上也更偏向辛辣,对于消化道也是不小的刺激与负担。当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黑便等身体“报警”情况时,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风险人群消化道肿瘤的筛查是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尤其是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炎、幽门螺杆菌等消化疾病的,以及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长期爱吃烫食、高盐、重度饮酒等人群,消化道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陈萍主任建议,一般在40岁以后,就应该将胃肠镜的检查纳入计划。肠胃健康的人群每3-5年做一次胃肠镜就可以了,而患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人群,则要缩短间隔时间,每1-2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为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101718223e8c9d09b70097e4442f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