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老巷的存在
就像是连接古今的一个桥梁
是历史的见证者
在黄阁东里村至莲溪村之间,有一条路,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黄阁古街”。它由东里大街和莲溪大街组成,长达两公里。这个地方居然有着800多年的历史,今天,小编想带大家感受下南沙黄阁镇的古街悠久的历史文化。
走进黄阁古街,你会发现充满浓浓的人文气息,超过百年的古迹祠堂,炮楼,几十年的小店铺、供销社等,都是历史文化的见证物。
黄阁古街,黄阁先祖最先定居的地方
据称,黄阁古街是黄阁先祖最早定居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繁衍子嗣,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黄阁,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时移世易,黄阁人仍在这条古街上生活居住,陪伴着这条见证历史变迁的老街。
随处可见的历史痕迹
走进黄阁古街的大街小巷中,你会发现依然存在着很多由青砖砌成的老旧房子和商铺,观看这些建筑物,已经很直面的看出了年代感。
虽然古街现在出现很多翻新的房屋或者商铺,但是以前民国时期的建筑还是保留下来了。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这家百货文具书刊店,店铺已经不再开了,但是依然保留着民国时期的风格。以为在电视剧才能看到的场景,在黄阁古街也能看到。
泛黄老旧的外墙,由于经历了多年的风吹雨打,外墙开始变得泛青和黑色了,有些已经脱落,楼体大致被保留下来了,在现代建筑的围绕下,格外显眼。
对比起南沙一些小区环绕的地方,黄阁古街仿佛就像“另类”的存在,不失繁华之余,还能看到历史的痕迹,实在难得!政府部门也保留了这样的文物痕迹,像有些商铺已经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现大部分商铺改建或重修,保留的商铺既有民国时建筑和商业民居,也有解放后各时代商业建筑,仍可见当年这条古街兴旺的景象。
还保留着番禺没有撤市的商铺名字
现在古街里面仍然有很多小档口,开了几十年的发廊,裁缝店,猪肉档,虽然过了多年,但是仍有当时的一份味道在。
村里的老人介绍说,当时先祖宋朝时为了躲避战乱,从南雄移民过来。当时的黄阁是一片荒地,他们在黄阁古街这里开荒建村,定居下来。
扎根在黄阁古街里的祠堂和炮楼
麦氏大宗祠
在古街莲溪村一端的麦氏大宗祠,便是祭祀这位麦氏家族开村祖先麦必达的。
麦氏大宗祠气势雄伟,工艺精湛,有石狮、石鼓、木雕、砖雕、壁画等工艺,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辉麦公祠
除了麦氏大宗祠外,古街上还有一个备受族人尊重的古祠堂,祭祀的是族中最有名的人物麦公进。
据黄阁镇史料记载,麦公进随父赴广西桂林平乱,作战英勇,屡建奇功,回京受封,官至副将军,享年108岁。为了纪念这位英勇的先人,黄阁人在古街上为其建立祠堂。
瑞辉麦公祠作为南沙黄阁麒麟文化展示馆,里面摆放着麒麟表演的道具、衣服、兵器等,代表四大村的麒麟威武地悬挂在梁上,门口还摆放着威严庄重的麒麟,十分威武!
黄阁麒麟舞始于明代,是黄阁镇古老的民间艺术,800年的传承确实名不虚传!
除了两座比较大的祠堂,在几百米的莲溪大街和它旁边的小巷里,竟然藏着不少的文物古迹:有大街上字迹斑驳的“亮采麦公祠”,隐藏在小巷里的“麦氏南方堂”,夹在民居间的“少山麦公祠”,甚至与理发大叔朝夕共处一地的“广升楼”等等。
天后古庙
据悉,1927年时候的黄阁天后古庙比现在的南沙天后宫还要大,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黄阁天后古庙被拆毁,现在的黄阁天后庙是后来村民们自发募捐重建的。
天后古庙长年香火鼎盛,黄阁的村民每逢节日都会在这里祭拜还神,这种风俗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了。
古炮楼见证黄阁近代史
说到黄阁古街附近的特色建筑,要数炮楼。这些炮楼均有百年历史,是当时为了防贼抗贼,当地曾经有过数十间炮楼建筑,其中海头炮楼是拆剩留下最完好的。
海头炮楼始建于1919年,历经百年风雨,坚固依然。当时正值清末民国,整个社会风雨飘摇,这个大的炮楼主要是为了防范盗贼、劫匪等外部侵略。
墙顶四周沿着内墙砌有走廊,外墙筑有防身墩和枪眼孔。炮楼还有炮眼瞭望台,专门用于监视外敌。整座炮楼建筑坚固、美观,充满历史的古朴气息。
除了保留完整的海头炮楼,还有公山炮楼等,都是南沙登记在册的文物。炮楼周围长出了绿色植物,整个炮楼周围因为这些绿植,又增添了一些生机。
“数”说古街的小人物小故事
在现代商铺林立的南沙,能够找到坚持几十年的店铺,实在是很难得。因为他们风雨不改,只为守着小小的一份家业,又或者是谋着小生计。
不止30多年的供销社日杂商店
对于不少90后、00后来说,“供销社”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供销社最浅的一层意思是指在农资、农机销售,或者供村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跟现在的超市很像,但是范围又很大。
而黄阁供销社更是陪伴着许多黄阁人的成长。在小编懂事以来,甚至是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每次经过,都忍不住感叹:哇,原来这家店还在,很多年了,都记不清时间了。
由于现在村里面都逐渐改造,供销社都经过翻新,不过有些还是保留了下来,依然能看到老旧老旧的感觉。
香炉、瓷器花瓶、瓦煲、铁锅等器皿,都能够在这里买到,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卖日常杂货的店铺不少,但是有感情的却少之又少。
无论周围怎么变,不变的还是你——黄阁供销社。
36年的单车铺
在古街附近,有一家单车铺特别显眼,已经开了整整36年。老板陈伯头发都已经花白,但是仍然有着好手艺,家里单车需要修修补补的街坊都会找到这里帮衬他。
一堆堆七零八落的单车零件,门口还摆放着一排排待修补的单车,这些小细节,都反映着街坊们对陈伯的信任。
娴熟的手艺,认真干着几十年如一的工作,这大概是陈伯最得意之处了。
每天准时准点,陈伯的老友记都会聚在这个小小的铺位,聊聊天下事,聊聊人生。一边修着单车,一边与老友记谈天说地,这大概就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光了。
现在很多人对单车的需求越来越少,一般帮衬都是学生居多,在我们探访的过程中,偶尔会看到街坊带着孙女过来修自信车,赚的不多,却始终坚持。
24年的凉茶铺
凉茶铺可以算得上是古老的产物了,黄阁的凉茶铺很多,不过一般都是店铺为主,像小摊档的就越来越少了。凉茶用保温壶装着,一瓶瓶摆在桌上,5元的价格就可以喝到啦。
凉茶铺阿姨还会在凉茶里面加上一小勺盐,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些街坊受不了凉茶的“凉”,实在是很贴心了。
平时来光顾的街坊也是附近的老街坊了,他们都表示,已经喝习惯了,功效也很好,也不想去其他店铺了。
档口小,赚到不算多,其实还是为了那份熟悉的味道与配方。
黄阁古街处处充满历史痕迹
大家有空不妨来探访探访
小编相信,在南沙还肯定这样充满历史痕迹的地方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
各位街坊知道的不妨下方留言给我们
一起发掘南沙的历史文物痕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