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广州市农业科学院东涌基地的菜田里正热闹非凡,阴沉的天气和冷冽的寒风也挡不住前来摘菜市民朋友的热情。这是由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指导,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州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我在南沙有块田”暨冬种蔬菜技术观摩会现场。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预示着南沙冬种蔬菜示范项目的快速推进,也代表着冬种蔬菜认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600亩优质蔬菜田
等你来认养
“‘我在南沙有块田’认养项目,采取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整合农业产业链资源,实现产业链条从‘产供销’变为‘销供产’,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惠彪在活动致辞时表示。
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惠彪(右)正在听取现场讲解
该项目是南沙探索传统农业与休闲农业结合的新途径和重要举措。联合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南沙农业集团,适时利用600亩水稻冬闲田种植省市主导蔬菜品种,包括油绿702号、广玉田5号、迟心4号、尖叶增城菜心等多个广东特色蔬菜和新优品种,蔬菜种植产量预计达500吨。在全力保障广州市“菜篮子”供应的同时,也满足广大市民对绿色健康农产品和都市田园生活的追求。
目前,项目中的现场采摘、快递到家、蔬菜礼盒、菜田认养等套餐已经上线“优品南沙”平台,市民朋友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线上下单和认养。
搭建优势平台
“我在南沙有块田”项目采取“政府搭台、农户种植、平台销售、大众参与”的模式,联合南沙农业集团旗下的南沙都市农业实验园和“优品南沙”电商销售平台,助农销售农产品,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此外,还将通过农文旅融合新模式,开展农耕体验志愿服务、采摘活动、科普讲座等一系列内容,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助推乡村多样化发展。
为了有力有序推进冬种,南沙区农业农村局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出多项惠农助农举措。通过有机肥购置补贴、产业项目以奖代补、牵头引进优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等方式,帮助农户优化品种结构,促进农作物增产提质。
稻-稻-菜轮作模式
亩收益超1万元
“新品种玉田菜心在南沙带动超过100户农民种植,整个种植时间不足100天,但亩收益超过10000元,是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广州市南沙区勤家园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孔杰荣开心地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戴修纯在活动中表示,南沙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地带,仍保留着大片肥沃、平整的农田,开展稻-稻-菜循环轮作生产方式,可以高效利用南沙区宝贵的优质农田资源,对于保障广州市粮食生产和蔬菜的有效供应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还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记者从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了解到,稻-稻-菜农业生产模式在收获春秋两季水稻后,结合稻草粉碎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有效满足蔬菜对土壤有机质的需求,改变传统免耕直播的粗放蔬菜冬种方式,利用旋耕机进行深翻耕、平整后播种种植蔬菜,提升冬种蔬菜品质和产量。同时应用了叶菜机械播种、水肥一体化喷灌、绿色防控等诸多蔬菜生产新技术,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轻简化水平,也让南沙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更加安全。
认养小菜田
“我在南沙有块田”项目东涌基地
稻-稻-菜轮作模式中的其中一种蔬菜品种
市民采摘现场
市民采摘现场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