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文:中国家庭最需要教育的不该是孩子,而应是“爸爸”

2023-08-29     IF枕边育儿

原标题:人民日报发文:中国家庭最需要教育的不该是孩子,而应是“爸爸”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描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时,他说,在孩子眼中,父亲集法律、约束力、权威于一身的“超人”。

事实上,父亲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也确实如同“超人”一般强大、伟岸,不过令人觉得遗憾的是,在中国家庭中,“超人”父亲们在孩子成过程中所做的实在太少。

小童刚过完6岁生日,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生日宴过去没多久,个头小小的他,居然偷偷离家出走了。周末那天,小童妈妈一大早就在阳台洗衣服,可等到她忙活完时,却发现儿子小童不见了。

小童妈妈慌乱地查看了房间里所有的窗户,在发现没有一扇窗是打开的时候,她松了口气。随后她又赶紧拿起电话打给物业,请求对方帮忙寻找孩子。

好在小童一家所在的小区治安很好,小童妈妈在联系物业调取监控后,很快就在小广场的假山后面找到了背着书包离家出走的小家伙

“你真的把妈妈吓死了!我还以为你被人贩子拐跑了呢!”小童妈妈抱着儿子泪水连连, 想想刚才发生的事,她一阵后怕。“为什么是你?我爸爸呢?”小童看见妈妈后却并不开心,甚至神情里隐藏着淡淡地失望

小童妈妈惊诧于儿子的反应,她沉默了一会儿后问道,“你是故意的?”小童看了眼妈妈后没有立即出声,他默默地转身拿起书包,随即将其狠狠地扔向了远处。“你们都是骗子!爸爸是最大的骗子!

原来,小童爸爸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能够陪伴儿子。原本他已经答应这次会陪小童过生日,可是最后他还是爽约了。为了见到爸爸,也为了惩罚爸爸,小童这才想出了离家出走的办法。

真相大白后,小童妈妈背着儿子,偷偷给丈夫打了个电话。可电话那头忙着开会的小童爸爸却不以为然。

“这熊孩子真是欠收拾了,好端端地弄什么幺蛾子!你看看他吃的穿的住的玩得,哪样不是我挣钱买的,臭小子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人民日报发文称,中国家庭最该受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

人民日报在此前发表的文章中,特意提到中国家庭中父亲缺席孩子成长的现象较为普遍。站在大人的角度来看,孩子们年幼无知,心理稚嫩单纯,他们是家庭教育中接受教育的主角。但是,人民日报却发文称,中国家庭中最该接受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他爸

在文章中,人民日报给予了广大父亲十条建议,以此希望能够帮助爸爸们更好地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在建议中提到,父亲对孩子的陪伴有助于增加亲子间亲密的情感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的积极性

文章鼓励广大宝爸们做一个“学习型父亲”,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来和孩子相处。同时,父亲们也要时刻自律,尽可能地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作用,让孩子可以在父亲的指引下,走出一条更顺遂的人生之路。

父亲代表着家庭权威,但是他们却又更该懂得平等和尊重。所以,人民日报鼓励宝爸们试着蹲下来和孩子交流,同时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包容和耐心。父亲高大的形象不会因为“蹲下来”而被轻视,孩子们反倒会因为与父亲之间近距离的相处而倍感信服

“超人爸爸”很忙,可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

很多父亲在谈到家庭教育时,他们会习惯性地把话题推到孩子妈妈身上,“我平时工作忙,孩子的教育都是他妈妈在管!”似乎“工作忙”这个理由就已经足以回避他们在孩子教育上的缺席。

但是事实上,孩子对于父母教育的渴求是有时效性的,如果父亲不能够在他们面对成长的困惑时,为其答疑解惑的话,那么等待孩子长大后,这份错过的陪伴就会成为亲子关系疏离的诱因。

心理学家皮亚杰直言不讳地说,童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关键的阶段,同时这也是父母教育的最佳契机。所以请别再拿“工作忙”当借口了,亲子关系的经营不该被选择性忽视。

家庭教育并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不懂得教育之法的父亲总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烦躁、易怒、无聊的样子。

儿童教育学家尹建莉说,大人冲孩子发的三分脾气,最后会变成为对孩子的七分伤害。所以,当父亲要有个当父亲的样子,别轻易辜负了孩子成长中对父亲本该有的期待。

做一名合格的父亲并不难,对待孩子重在要用心

首先,别浪费碎片化的相处时间。

扛起家庭的经济压力和抽时间教育孩子,这并非是完全冲突的两件事。父亲们可以试着利用起一天中的碎片时间,多做一些仪式感强的事,相信这些生活小细节的助力可以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小确幸,同时也会使得他们感受来自父爱的温暖。

其次,给予家庭成员最大的尊重。

武志红说,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一定是出生在一个母亲焦虑,父亲缺席的家庭之中的。如果父亲不能够给予伴侣足够多的理解和尊重,那么不堪重负的母亲很有可能会亲手毁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

如果父亲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多的理解和认可,那么永远生活在贬低和质疑中的孩子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最后,对孩子多一点善解人意的耐心。

父亲们在处理孩子身上的教育问题时很容易代入自我视角,但是事实上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是很难帮助他们走进孩子的内心的。

就像教育家汪曾祺说的那样,一个想要用自己一贯以为的理想模式来塑造孩子的父亲,其实是非常愚蠢的。疼爱孩子是为人父亲的本能,但是愿意给予孩子慢慢成长的耐心这却是尤为需要教养的。

心理学家皮耶罗·费鲁奇说,为人父母,就等同于拥有了照顾孩子的特权,并且也同时获得了个体再次成长的机会。

当上天把那个可爱的小家伙带给你时,请父亲们一定要用伟岸的肩膀为其扛起一片天,让其感到被爱包围的暖。

枕边育儿寄语:

家庭教育专家蔡笑晚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任何其他人都不能够替代的。父亲既是孩子生活中的规则制定者,同时他们也是孩子成长中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所以,父亲身上的教育责任重大,别再轻易地将这份责任感交托给他人。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e26ac0b3de6c0d9632f2316622eb7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