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话 | 从红花郎到青花郎,看郎酒跌宕起伏的今生。

2019-05-29     成都云沣酒业


坚持初心,还是墨守成规?


上期我们有讲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地方国营古蔺郎酒厂正式成立,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郎酒和茅台被誉为赤水河畔的两朵姊妹花,同作为中国名酒,无论是销售额和零售价格,都几乎一样,并且同样是获得一大堆各种大奖。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在改革开放之后,郎酒逐渐落后,迎来了它的第一个低潮期。90年代到2000年初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大踏步前进的时期。随着人们生活逐步步入小康,大家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变化,作为具有深厚酒文化底蕴的大国,对白酒品质的要求也逐步提升。是时,茅台、五粮液也开始进军全国,大力宣传品牌,纷纷提价做高端产品;而此刻的郎酒却坚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维持便宜亲民的价格策略,导致最终被淘汰出了高端白酒的舞台。

老郎酒

从某种角度来说,郎酒是坚持了自己的初心,希望把最好的酒用最便宜的价格带给更多的中国老百姓,但在全民奔小康的当时,大家反而觉得喝这么便宜的酒没面子,这一幕虽然很扎心,但老酒友相信都有过这种体验。

然而缘,妙不可言。命运在关掉一扇门的时候,往往会打开一扇窗。郎酒从98年响应号召开始国企改制,在经历了一段艰难岁月之后,于2002年完成从大型国企向民营企业的转型,也是在这一年,一个传奇人物入主郎酒,他就是郎酒现任董事长——汪俊林。从此,郎酒走上了康庄大道。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回过头来看,汪俊林的加入无疑可以说是郎酒的救命稻草。入主郎酒之前,汪俊林曾先后参与泸州国营制药厂、四川长江机械集团的改革工作,成功盘活两个企业。年龄大一些的酒友对当年的国企改革应该印象颇深,郎酒的症结和当时大多数国企类似,归根结底在于“体制”两个字。于是,汪俊林进行了百分百的改制,解除全民职工身份,转变资产性质,转换经营机制。

郎酒董事长汪俊林

然而制度问题解决了,企业发展的问题便展露无遗。2003年至2004年,无疑是郎酒最艰难的两年,从基酒的储存量到品牌的维护和发展,郎酒改革后都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酱香酒的生产周期至少需要3年,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郎酒首先是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通过有限的产品在消费者中形成口碑。同时,郎酒意识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孤芳自赏最终只能默默无闻的凋谢。所以确定了“神采飞扬中国郎”的品牌策略,通过运用电视、户外、杂志等媒介传播品牌文化,让外界了解郎酒;同时邀请到各界人士来参观,利用得天独厚的美酒河和天宝洞等自然地理优势,弘扬郎酒文化;也是在2004年,郎酒彻底更新的了产品线,打造出头狼产品“酱香典范 · 红花郎”,在2004年至2007年间斩获数个奖项。

酱香典范 · 红花郎

2006年至2011年恰逢中国白酒行业的高速扩张期,郎酒更是抓住机遇,通过铺天盖地的高空广告轰炸以及深度的分销策略,2009年以来,更是连续冠名春晚数年,最终实现郎酒最终的高速增长。从此,“神采飞扬中国郎”的品牌形象便深深的扎根在国人心中。郎酒的销售额也是从2002年的3亿元疯狂增长到2010年的58亿。然而就在业内为这个数据震惊的时候,2011年郎酒更是实现77%的增速,一举从58亿突破到103亿。2012年更是继续保持百亿俱乐部身家,实现110亿元的销售额。

从3亿到百亿,毫无疑问,2011-2012年,是郎酒卧薪尝胆多年后的高光之年,走向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的一年。



命运的捉弄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就在郎酒最高光的一年,郎酒董事长汪俊林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一时间谣传四起。2013年白酒市场又因为之前塑化剂事件爆发的影响,陷入了低谷期。同时郎酒之前快速扩张的弊病也逐渐显露。与大多数白酒企业一样,郎酒为了扩张也采用了“渠道压货”的典型策略,但因为前面说到的各种因素的交集,导致市场的动销无力,大部分产品并非真正被消费者所消费,存货积压严重。而经销商出于资金上巨大的压力,为了生存便开始低价出货,依靠返点盈利,最终引起价格倒挂,市场一时乱象纷呈。

青花郎

而汪俊林的“消失”,似乎也让郎酒失去了主心骨般,接连爆出各种“公共事件”——2013年5月底郑州大学的学生发微博称在等待了6个月后被告知解约,郎酒陷入“解约门”。2013年8月,有媒体爆出郎酒便变相裁员。2014年又有媒体爆出因为工资待遇问题,郎酒生产基地“千人罢工”。一系列的事件,尽管郎酒高层处理及时,事态也快速平息,但是内忧外患之下,业内部分人士甚至一度曾认为郎酒这座百亿大厦坠毁在即。

这一次的经历不可谓不惨痛,直至2015年8月,汪俊林重新回归公众视野。当时的郎酒销售下滑严重,整体营收几乎腰斩,只有60亿左右。并且市场价格倒挂、经销商压货严重的问题也并未找到解决途径。然而就在这样的时候,汪俊林却在会议中提出要在2018年重回百亿的豪言。面对这样的豪言,业内大部分人不置可否,议论纷纷。而这次,郎酒也一反以前的狼群形象,只是默默的埋头做事,面对议论也没有任何反驳。



涅槃重生,是为成就更好的自己


直到2017年,郎酒又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革。一方面汪俊林在不同场合强调郎酒不会再走压货老路;另一方面郎酒精简自身事业部,产品线也进行了精简。同时在2017年6月,首次发布了“青花郎,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的广告标语,也是首次将主体形象产品从红花郎向青花郎倾斜,剑指高端白酒市场

青花郎CCTV广告

适时的郎酒重回百亿的豪言还未兑现,究竟何来底气对标茅台呢?

这其实就要说回郎酒这几年的动荡。早在2010年,汪俊林就表示:“要用5年到10年总投入100亿将年总产能提升至5万吨,打造中国最大的酱酒基地,将二朗镇打造成国际名酒小镇,世界酱香酒谷。”虽然之后因为汪俊林的遭遇耽误了一些事情的进度,但做大酱香酒的总体思路却一直被郎酒贯彻。加上2013到2015年之间一直在消化之前的库存,销售虽然下降但并未放下生产。时至今日,郎酒从几年到几十年各种存储时长的基酒已达12万吨,而随着扩展,到2022年,郎酒库存基酒将达到25-30万吨。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不久的将来,郎酒有能力做到每一瓶青花郎的基酒至少存储七年以上。

青花郎礼盒装

也是凭借这一点,郎酒在2017年5月上调了青花郎的出厂价,建议零售价也上调为1098元。同时整个2017年郎酒在全国各地举办800多场“青花盛宴”品鉴活动,通过品鉴将评审权交还给每一位参与活动的人,用产品直接与消费者对话。郎酒试图告诉消费者,千元以上的顶级酱香佳酿,不再只有飞天茅台,还有一个青花郎。于是,我们熟悉的哪个“郎”又回来了,2018年,郎酒重回百亿阵营,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酒窖

从红花郎到青花郎,郎酒发展的历程可谓是三起三落,跌宕起伏。然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在灰烬中涅槃重生,需要有无尽的勇气和毅力。从第一个百亿到第二个百亿历练后,褪去了浮华与骄傲,多了沧桑与坚毅。有时候重要的不仅仅是成功,而是历经生活后的那种心境——宠辱不惊,安之若素。接下来郎酒将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dsEPGwB8g2yegNDM-Q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