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内三次迁都,哈萨克斯坦的首都为何老变?

2023-05-22     以史为鉴

原标题:100年内三次迁都,哈萨克斯坦的首都为何老变?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近期在中国西安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在如今的世界局势下显得意义非常,这也是中国和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

并且六国约定,中国-中亚峰会会晤两年一次,下一届2025年将在哈萨克斯坦举办。

提到哈萨克斯坦,很多人都记得在地理课本上讲过: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面积是世界第九,而且还横跨亚欧两大洲……

但是近几年来,许多人对哈萨克斯坦的印象是——怎么首都又双叒换了?

本期@以史为鉴 跟大家简单聊聊哈萨克斯坦换首都的历史。

一、克孜勒奥尔达

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很久远,但是因为中亚地处欧亚要道,在历史上先后被中国、波斯、阿拉伯帝国、契丹人、蒙古帝国、沙俄等所控制。

清朝时期,因为十全老人灭掉了准噶尔,这也解除了准噶尔对于中亚地区的威胁,当时中亚的多个部落向清朝臣服。

但是等到鸦片战争后,清朝势力衰落,这些地区就被沙俄所吞并,成了沙俄的一部分。

等到十月革命后,中亚在1920年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5年4月19日,中亚各国按民族划界,哈萨克斯坦被改称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此时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首都是克孜勒奥尔达。

克孜勒奥尔达位于锡尔河下游右岸,最早叫卡姆斯特-卡拉(芦苇之城),1820年浩罕汗国在这里建立了阿尔梅西特要塞,意思为“白色清真寺”。

在1853年,这里被沙俄彼得罗夫斯基带领的2000沙俄军队攻克,并把要塞改名彼得罗夫斯克,当时防守的浩罕汗国的将领就是后来祸乱一方的阿古柏。

在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时期,彼得罗夫斯克被改名为“克孜勒奥尔达”,在哈萨克语中,“克孜勒奥尔达”的意思是“红色+城市”。

克孜勒奥尔达市现在是锡尔河畔最大的城市,还是一个港口。

克孜勒奥尔达是哈萨克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个首都,但是它仅仅当了4年时间,1929年的时候,哈萨克把首都迁到了阿拉木图。

二、阿拉木图

阿拉木图在清朝时归伊犁将军管辖,当时名字叫古尔班阿里玛图,在蒙语中意为“有三棵果树之地”,1854年被沙俄侵占。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首府/首都。

从1929年到1991年一直是哈萨克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府;在苏联解体后,又当了6年哈萨克斯坦的首都,直到1997年迁都阿斯塔纳。

阿拉木图之所以能在苏联时期成为哈萨克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府,主要原因在于阿拉木图交通便利,人口众多且靠近中国,方便苏联控制中亚,并且觊觎新疆。

苏联为了更方便统治中亚,采取了下面几个措施:

1、移民

苏联把俄罗斯人、哥萨克人等各族人口向地广人稀的中亚地区迁移,希望改变当地民族单一的人口结构;

2、划地

苏联把原属于俄罗斯且靠近哈萨克斯坦的一部分土地划归哈萨克斯坦,包括土地上的大量俄罗斯族人;

3、重农轻工

哈萨克斯坦在苏联时期主要承担原料生产和粮食基地的作用,仅有的部分工业也多是与工业原料有关的采矿业和矿产品初级加工业,还有航天相关的重工业。

而阿拉木图也得益于外伊犁阿拉套山脉的众多山溪的灌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苹果之城”。

在苏联时期,阿拉木图作为哈萨克斯坦首都还很合适;但是等到苏联解体后,阿拉木图的弊端一下子就突出来了。

1、重心偏南

阿拉木图太靠近边境,在安全上存在隐患;

2、人口太多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人口密度很大,不利于发展;

3、距北方太远

苏联解体后,之前划分给哈萨克斯坦的原俄罗斯北方几个州分离意愿加强,哈萨克斯坦为了更好统治北方,压制当地分离势力,迁都势在必行。

三、阿斯塔纳

1994年,哈萨克斯坦刚刚独立3年,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的纳扎尔巴耶夫就宣布要在2000年之前把首都迁移到中北部城市阿斯塔纳。

在1997年,阿斯塔纳正式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永久性首都”。

阿斯塔纳最早是哥萨克军队在1824年于伊希姆河河岸建立的堡垒;在苏联前期,这里名叫阿克莫林斯克,是苏联发配犯人的集中营所在地,索尔仁尼琴就曾在附近劳动过。

赫鲁晓夫时期,阿克莫林斯克又改名为切利诺格勒,也就是“垦荒城”的意思。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当时赫鲁晓夫在哈萨克斯坦搞了一个垦荒运动,为了让哈萨克斯坦成为苏联第二大的粮食生产地。

1991年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又将带有苏联色彩的名字——切利诺格勒改称为阿克莫拉,也就是白色坟墓之意。

通过以上经历,大家都能看出来阿斯塔纳并不是一个大城市,但是这里的位置却非常重要。

阿斯塔纳得益于垦荒,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而且这里是哈萨克纵贯铁路和南西伯利亚铁路的交会处,而且地处北部工矿区中心……

纳扎尔巴耶夫综合考虑后,决定将首都迁移到这里,并且把原意为白色坟墓的阿克莫拉改名为“阿斯塔纳”,意思是“首都”。

从1997年开始,阿斯塔纳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新首都。

四、阿斯塔纳改名

哈萨克斯坦自从1991年独立,当时担任哈萨克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的纳扎尔巴耶夫,当选为新成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首任总统,并且此后连续当选5任总统。

2019年3月19日,纳扎尔巴耶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第二天,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为纪念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的功绩,将首都“阿斯塔纳”更名为“努尔苏丹”。

但是纳扎尔巴耶夫辞职后,哈萨克斯坦国内政局多变,短短两年半后,哈萨克斯坦再次修改首都名称。

2022年9月19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发出总统令,宣布将首都努尔苏丹重新命名为阿斯塔纳。

这就是一百年时间内,哈萨克斯坦三次变迁首都以及来回改名的历史。

其实不论首都或者首都名称如何变化,其背后最核心的逻辑还是国家利益。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首都都不容易发生改变,是因为目前的首都大都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是最适合治理好一个国家的核心!

而哈萨克斯坦首都的变迁正说明:中亚地区在一百年时间内多次发生剧烈变化,逼迫哈萨克斯坦不得不多次变更首都。

我们读历史、思考历史就要以史为鉴,希望哈萨克斯坦在这一次世界局势变化中能够把握好世界潮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b74875d3f88deca60bd6fbd02eff9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