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也有真假?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还真有卖假毒品的。那么这种情况被抓,应该追究其贩卖毒品罪,还是诈骗罪呢?看过这个案例或许会解答您心中的疑惑。
据广西南宁隆安县法院2020年1月14日消息,该院日前审理了一起贩卖假毒品案件,在对涉案被告马某平定罪量刑阶段,马某平表示自己贩卖的并不是真的毒品,不应当以贩卖毒品罪追究刑事责任,请求法院从轻判决。
贩毒、吸毒都是令人憎恶和为法律所不容的违法犯罪行为,但如果真如马某平辩解的那样的话,那顶多算是贩卖假货的行为,只能算是违法行为,不会构成犯罪。但真是这样吗?先来看看马某平贩卖假毒品的经历再说。
即将而立之年的马某平是名社会闲散人员,为了赚钱,马某平于2019年8月从他人手中购买了毒品“K粉”,此后马某平又将购买的毒品冲兑成两包毒品混合物,并分两次卖给吸毒人员叶某乐,并从中获利。
正当马某平沾沾自喜的时候,警方在扫毒行动中将其抓获,并现场缴获马某平贩卖的毒品,经鉴定,在马某平贩卖毒品中未检测出甲基苯丙胺、MDMA、氯胺酮成分。但此后警方以涉嫌贩卖毒品罪将马某平拘留,并移交检方起诉。
然而在庭审中,马某平不愿承认自己是贩卖毒品罪,认为自己贩卖的并不是真的毒品,并妄图以此脱罪。当然那是不可能的,那么,马某平究竟构不构成贩卖毒品罪呢?
先来看看马某平的犯罪事实分析,从现有证据表明,当时马某平他人手中购买毒品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假毒品,由此可以认定马某平是明知自己购买的是毒品的,也知道毒品的危害性,根据法律规定,应当认定马某平构成贩卖毒品罪。
再来看看贩卖假货方面的法律责任,制贩假货构成的是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这个包括的范围十分宽泛,贩卖伪劣产品一般以贩卖数量和价值定罪,与贩卖毒品罪的标准相去甚远。贩卖毒品只有具有这种行为既构成犯罪,但贩卖伪劣产品需要达到一定的价值。当然,二者的社会危害程度也不在一个档次上。
那么马某平是否构成诈骗罪呢?诈骗罪也是刑事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办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案中的马某平从购买毒品开始到被警方抓获期间,一直以为自己持有的就是毒品而非假毒品,完全不适用诈骗罪定罪标准。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贩卖假毒品一样构成犯罪。虽然本案中马某平贩卖的是假毒品,但属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的情节,应当是作案未遂,应当依照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如果马某平明知自己持有的是假毒品而进行贩卖,不仅会被追究贩卖毒品罪,如果数额较大的话,还会构成诈骗罪,这是要数罪并罚的。
毒品无论真假都不能贩卖,这是基本法律常识,但很多人为了获取不义之财,铤而走险,一旦被擒,将面临较为严重的处罚。马某平最终因贩卖毒品罪(未遂)为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