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是山西省高考查分的日子。凌晨,泽同用手机点开了查分网站。他揣着略显紧张的心情,盯着手机屏幕:
————619分!当看到这个分数的时候,他的心里大石头落了地,同时也闪过了一丝丝的失落。“我自己估的分是635,数学我自己估了137。”
今年山西高考理工类一本分数线是505分,虽然自己的成绩整整高出一本线114分之多,但泽同对自己的成绩依然不太满意。
这本是一个普通的高考学子故事,但是却因为泽同的不同身份,显得有些特殊。
泽同
1
“黑漆漆的,听力测试室的耳机发出滴滴哒哒的声音,像是暗示什么的到来。门开了,一群人对着我强颜欢笑。 是在说话吗?我听不到。”
——泽同
2003年,泽同出生在山西忻州一户特殊家庭。因为父母都患有轻度智力残疾,家庭条件非常困难,主要靠低保和残补度日。平时的日常生活主要靠爷爷奶奶来操持。
2007年,家里人发现泽同的听力似乎有些问题,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是“感音神经性耳聋”,于是在国家的政策补贴和家里亲戚的帮助下,给泽同配了助听器。
泽同家的院子里有两颗枣树,夏天的时候一边在枣树下乘凉,一边和爷爷下棋,是他感觉最幸福的事。
而每当他考了好的成绩后,也总是愿意第一时间告诉爷爷,然后让爷爷陪他下棋作为奖励。
看着他蹦蹦跳跳高兴的样子,“还是高科技好,带上助听器,咱娃就能和正常人一样念书。”奶奶一脸欣慰地对爷爷说。“是啊,看这娃娃灵的,次次都考第一,以后他长大了他爸他妈也就不用愁了。”
泽同的家
2
“我向来是不信命运,可老天像是给我开了个玩笑。”
——泽同
2013年,泽同的爷爷因为肺气肿去世了。一下子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奶奶的身上,而这一切对泽同的影响似乎格外巨大。
曾经,爷爷是他最亲的人,他喜欢和爷爷聊天,缠着爷爷给他讲故事、陪他下棋。爷爷离世之后,他似乎少了一个和外界交流的窗口,从此之后变得有些沉默寡言。
慢慢地,他开始习惯了没有爷爷的日子。“不喜欢交流、内心麻木,确实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影响。但到头来,人什么都能习惯。”
2018年,泽同被确定为“双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听力波动性下降,得了这个病之后听力会逐步下降直至全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残余听力的病人可佩戴助听器,极重度聋者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但当时家里的情况也没有条件给他植入人工耳蜗,只能让他继续佩戴助听器。
泽同觉得,他似乎喜欢上了助听器。对他来说,助听器就像一个可以随意开关的“耳朵”,他可以随时关掉它,不去理会外界那些嘈杂的声音。
因为不断下降的听力,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小乌龙,比如他常常把“水壶”念成“毁壶”,或者把他的物理老师名字误听成“寒食节”,这反而给沉闷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些许乐趣。
泽同获得的奖状
3
“努力是会上瘾的,尤其是你尝到甜头之后。”
——泽同
上高中后,泽同一直想考进全校前60名,让自己的成绩再有一个大的飞跃。
于是,他每天早上四点半开始起床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之后,晚上还会复习当天的课程,然后预习明天的课,十来本草稿本被他用得满满当当。
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他的成绩从全校500名考到了43名。之后的月考,37名、43名、36名。他的心中充满期待,像黎明的光。
然而,泽同的听力状况还在不断恶化,这对他学习都带来了不可预估的影响。2022年7月,他的右耳完全失聪,两个月里跑了六次医院,用他自己的话说,“十二月的夜,像是要把我吞没。”
最后的期末考试,只考到了全校200名。随后的月考周考,他的成绩一直在下降,全校排名又退回到了400名、500名…
但这一切没有击倒泽同,他继续疯狂的一遍又一遍刷卷。数学、语文的历年高考真题做了一套又一套,写一张找老师批一张;生物课本每一页每个字都反反复复看了十几遍;英语前后找了四个老师问衡水体...
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回宿舍的他不是眼睛疼就是手张不开。“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高考了,有种很熟悉却又很微妙的感觉。”在双耳听力完全丧失这样的状态下,他仍然交出了超一本线114分的好成绩。
4
“对不起,我没有赢。可我也没有输。”
——泽同
在泽同右耳完全失聪后,医生就建议家里给他植入人工耳蜗。当时的他只听到了手术花费差不多需要二十万……
他半开玩笑的对姑姑说:“我这个病给家里带来挺多麻烦的。” 姑姑让他不要乱想,专心复习参加高考就行了,其他的问题家里人会帮他想办法解决。
爱的分贝工作者到泽同家走访。
没过多久,姑姑就给他带来了好消息,原来他们的救助申请在爱的分贝2022年7月第二次评审会中获得通过了。有了爱的分贝的资助,家里亲戚又凑了一些钱,等他高考结束后就可以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了。
爱的分贝理事冀玉华在评审会中。
爱的分贝理事冀玉华在评审会后给泽同寄去了一个书包,一支钢笔,她想鼓励这个家庭困难却积极向上的少年。
对于即将到来的暑假生活,他也有许多规划:想和同学聚会,去看看学校老师,学习PS、考驾照……
泽同
等到上大学的时候,相信泽同应该已经完成植入了人工耳蜗,这对一直饱受听力障碍折磨的他来说,无异于一次“新声”。
新声即新生,我们相信你将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追光吧,少年!
您的每一次资助都能带来改变,与爱的分贝一起,为听障儿童和青少年“唤醒耳朵”,追逐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