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在甘肃兰州团结小学课间活动时,老师发现一名学生戴的口罩竟没有绳子,询问得知,孩子的口罩挂绳掉了,只好一直咬着戴。老师看后又好笑又心疼。有网友调侃,孩子都能这么自律,这就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原因之一。
孩子为什么不向别人求助
我觉得这不是自律的问题,视频中男孩看上去有些委屈,有些害怕,让人很心疼。口罩绳掉了,要么丢掉口罩,要么跟老师说一声,看看能否换一个新口罩,这是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孩子不会这样做,却要坚持用嘴咬着,这是多么费劲的事情啊!
孩子这么做,有可能是这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孩子胆小,怕老师,不敢向老师寻求帮助。儿子曾跟我说过,班上有一个男孩子发烧了,头疼,却不敢跟老师说,我儿子想替同学去找老师,男孩子也不让去,一直挨到放学。
第二,孩子好面子,怕被同学嘲讽,或许我们会觉得口罩绳掉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有的孩子就是这么“小心眼”,生怕同学嘲笑,这会让他感到没面子,自尊心受到伤害。比如,校服上有一小滴墨汁洗不掉,孩子就不肯穿,怕被同学嘲笑,或者作业本撕掉了一个边角,孩子也会觉得难为情。
不管是何种情况,都反映出孩子不够自信,缺乏安全感,对成年人缺乏信任感,所以他遇到难题时,不会向成年人寻求帮助,做出一些令人不解的行为。大家一定有这样的发现,在同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怕老师,有的学生则和老师关系很好,这既与老师有关,也与学生的性格有关。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经常调皮捣蛋,多次被老师批评,他对老师产生了畏惧心理,所以有问题时就不会找老师帮忙了。也有的孩子自卑、胆小,即使老师没有批评过他,他也不敢向老师寻求帮助。
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家庭中,亲子关系不融洽,孩子对父母不信任,惧怕父母,遇事就不会告诉父母,而是自己扛。曾看过一条新闻,河南新乡一个9岁叫小楠的男孩在2018年6月份的时候曾经被小狗抓伤,半年后和小狗玩耍时又被小狗舔了一下伤口,害怕家长责怪,小楠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家,不久后不治身亡。
出现这样的事情,着实令人心痛,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就因为孩子不相信父母,导致了身亡,这也提醒我们好好思考一下:该如何让孩子信任父母。
如何让孩子信任父母
信任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只有孩子信任父母,才会对父母无话不说,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想什么,心里的困惑是什么,才能有效地帮助到孩子。那么,如何让孩子信任父母呢?
首先,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众所周知,婴儿是非常需要安全感的,父母会好生照顾孩子,给孩子吃饱穿暖,陪他玩,然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往往就忽略了这一点。其实,无论什么时候,孩子都是需要安全感的,只不过他所需要的安全感不再简单地是吃饱穿暖,有人陪他玩,孩子越大,越需要有人理解他,有人能帮助他成长中的困惑。
比如,孩子近段时间学习退步了,他特别难过,但又不知道如何将成绩赶上去,或者在和小伙伴交往中遇到了一些麻烦,这时他就特别需要父母充当导师的角色,给他一些建议和帮助。可是不少父母缺乏耐性,或者方法不对,不仅没有给孩子很好的建议,反倒是让孩子更加不敢,“你怎么学的,为什么别人都考那么好,你就考这点分,是不是你太懒了?”“别人为什么不和你玩,肯定是你的脾气不好,没有人喜欢你。”
如此一来,下次再遇到什么事情,孩子就不愿意和家长讲了,自己想办法解决,那么就有可能因为处理不当,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其次,不要过分地苛责孩子
孩子犯了错误,不是一定要批评,而是帮助孩子,若孩子是无心之错,让孩子知道怎么错了,如何改正就好。若孩子是故意犯错,或者屡教不改,就要对孩子严厉一些,但严厉归严厉,依然要做到无条件的爱孩子。
比如,有的孩子犯错后,父母将孩子暴打一顿,然后对孩子不闻不问,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孩子犯错后,首先我们要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若性质恶劣,然后考虑责罚,并且要让孩子明白责罚的原因,让孩子心服口服,最后还要告诉孩子,不会因为孩子犯错就不爱他。
不少孩子犯错误被父母责罚后,都会担心父母不爱自己了,孩子心中有这样的顾虑,下次再犯错误就会遮遮掩掩,不愿意向父母讲出实情了,批评过后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安抚,让他体会到父母的爱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孩子却不信任父母,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而这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有关,反思自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才是认真负责的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