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这话有一定道理,大意是说,这个荒坟,比古庙安全(夜宿的话)。
古庙不安全在于:这个地方,犯罪分子,逃犯,强盗,等等,可能在这里“霸占”,你要是过去了,说不定就麻烦了。
徐霞客曾经遇到贼人,亏了武功高强,制住歹人,要是普通人,那也完蛋了。
还有就是寺庙年久失修,比如以前的朱元璋,大家提到,有人追杀他,很多官兵,刚好逃到庙里,结果屋檐上瓦片掉下来,砸伤一个官兵脑袋,流血了,再看庙里还结着蜘蛛网,于是便觉得晦气,走人了。
可之后,朱元璋一离开古庙,就发现房屋倒塌了……
所以,除了有强盗歹人出没,危险,年久失修,导致坍塌问题,也很严重。
至于荒坟,大家说的也对,这边安全,鬼神之说,无论古今,其实这些人,都有些怕,心虚么。
当然现代不少歹人,也有些十恶不赦的,甚至做盗墓生意的,这类人身上行头很多,估计也不怕。
但这类属于特殊人种,一般的亡命之徒,不是走到绝境,一般也不愿意露宿在荒郊野外。
但在古代,大家都比较迷信,歹徒是不愿意住在野外的,所以这个情况,我觉得还是要区别对待。
(现在的荒坟,不是以前的荒坟,现在一些亡命之徒杀人,他没啥信仰,并不迷信鬼神,再说这种地方,女孩子,单身人士,体弱者,无助的游客……等等,甚至还有老弱病残,这类人去那边,我个人觉得也不太合适。
你真要找个地方住下来,还不如去附近派出所,让派出所人员帮你登记一下,要是实在不安全的话。
如果是在城里,你去网吧里呆一夜,也安全很多。
当然还有在肯德基里过夜的流浪汉,你谴责他,但这里毕竟也安全很多,这个大家都知道。)
但我就说说我看过的故事吧,应该是冯梦龙“三言”里的故事,故事是说一群书生,里面不乏都是富人,进京赶考,考试也便罢了,这些人,教了书童挑夫,不是直接拿银票或者银两,而是直接兑成铜钱子,便弄得箱子沉甸甸的,甚是扎眼。
然后这群人到了一个寺庙,庙里的小僧一看这些人,身家富贵,出言试探,又故意哄着他们说,他做了一个梦,金科状元必在这些人行列之中,让大家留宿。
于是这些人受了吹捧,留下,其中一个书生心中生疑,但大家都要留下,也没办法。
是夜,这小僧,他们庙里的,居然抬出不少美酒,发现问题的书生喝了一口,心想这寺庙拿来这样的美酒,而且喝了就醺,人喝了昏迷一般,便不喝,但其他人都喝了。
(他提醒别人了,可别人不听呐。)
后面其他人都倒下,而他发现,这庙里僧人开始杀掉自己同行的书生……顿时吓得逃生,直到逃到一户人家,正要借宿,被这户家里一个女孩子(13岁)点明,这户人家也是受了那庙里的恩惠,然后叫书生逃走,还给了钱,让他假装强奸自己,抢走银子,叫他将自己绑在柱子上,临走之际,两个人订了终身,之后书生逃走,还做了官,将僧人们都收拾了,而这户人家家里,他倒也没怎么为难女孩子的母亲(因为她去报信。)……
这个故事倒是有点奇,但也说明人心叵测,别看人家僧人,当时也受尊重,出家人不爱女色,不贪财,但并不是所有出家人都这样。
冯梦龙小说里面,多讽刺人情世故当中一些糟粕,有些僧尼传闻,也着实……
好的当然也有,不如佛印与苏东坡之间故事,总的来说,冯梦龙借世俗人情,表达一些道理,那书真的好看。
但我们回到正题,无论人在任何地方,也不要轻信他人,尤其是像那些书生一样,到了庙里,还兀自炫富,其实是人家眼中的肥羊,最后只逃掉一个,唯一一个冷静的人,而且运气成分居多。
到了现实,你可未必有这么好运气。
所以,人要低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