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不及腾讯一半,任正非却说:华为最大的问题就是赚太多

2019-07-26   首席人才官

经授权转载:人力资源分享汇



在最新《财富》500强排名里,华为已经到了第61位。

从收入方面来看,华为在2018年收入达到了1090亿美元,而阿里和腾讯分别是561亿美元和472亿美元。

也就是说,华为的年收入数额超过了这两家互联网巨头之和。

但收入数额不能代表利润。

阿里和腾讯的利润率分别占有23%和25%,华为仅有8%,不及二者的一半。

即便如此,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仍坦然表示:

“华为赚的钱太多了。”

又是一句典型的“大佬言论”吗?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

既然华为有着两家巨头公司加起来也比不上的总收入额,为什么最终得到的利润却这么低?

我们忍不住要问:

华为的钱,到底花在哪了?

1

花在技术:

“华为从基础研究的积累中获得了什么?手上的牌多了起来。”

之前听过一个概念:华为在研发上一年的投入,等于联想十年的投入。

靠技术竞争的产业,谁懂的更多的关键技术,掌握更先进的芯片设备,往往才能与时代的发展契合,与当下的潮流并行。

但是,想要研发自主技术的投入相当大,并且投入之后对应的产出,基本没有人可以去保证。

这就像你用小木棍,把一公顷的土地给翻松一遍,终于散下了种子,可也并不知道明年的收成。

那华为每年又开了多少荒土?撒了多少种子?


2016年,华为的财务报告显示年收入为751亿美元,其中研发投入了110亿美元。这一比例还在随着年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升。去年,华为的研发总额高达1015亿美元,占了全年总收入的14%。

而同年的腾讯,在研发上面的投入为27亿美元,约占年总收入的7.3%。

2018年,全球研发总额超过千亿元的企业一共有四家,分别是:华为、三星、谷歌和大众,依次对应的研发总额为1015亿、1060亿、1055亿和1035亿美元。

要知道今年的《财富》中,科技公司中排名前两位的是苹果(第11位)与三星(第15位),单看研发投入额,华为(第61位)高于苹果,略低于三星。

华为曾表示:每年会将10%的销售额拿去投入研发,在华为内部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就有8万余人,约占总人数的45%。

有人问,华为撒下的种子,现在发芽了吗?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回头看看美国联合众多科技公司,来封杀华为,最终的成效如何?欲在全球掀起禁止华为5G技术的想法,如今实现了吗?

当面临谷歌和微软的限制时,华为能从容不迫地从身后拿出“鸿蒙”。尽管道路艰难险阻,华为的5G技术,在全球仍旧是最顶尖的!


2


花在人才: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就会葬送公司的前途。”

华为的技术和人才没有区别,真正优秀的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是一种财富,而要驾驭能令世界侧目的技术,那人才肯定是标配的。

任正非和华为对人才的渴望与珍惜,是路人皆知的。

前几天刚公布的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管理,华为招收了8位应届博士生,其年薪的最低限为89.6万元,最高限为201万元。


企业高薪聘请人才不乏前例,但华为的魄力和诚意,真的是破了纪录。

咂舌羡慕的同时,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是:华为为何对人才这般注重?内部已经有了那么近半数的研发人员,还不够吗?

不够!

任正非在《20分钟讲话》讲到:

“公司每个体系都要调整到冲锋状态,不要有条条框框,发挥所有人的聪明才智,英勇作战,努力向前冲。”

任正非口中的人才,就像“泥鳅”一样,可以钻活组织、激活队伍

可见除了技术型人才,华为在后续一定还会针对企业管理、领导方面,广纳能打破旧思想,提出新思维的人才。

就像任正非在接受《面对面》采访时,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华为内部最大问题:

“华为现在出现的问题就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整个管理层级太多,我们正在改革。”

人才的需求,就像时代对技术的革新,一旦你不合时宜了,就得赶紧把你换下来。

技术是企业机器在时代运作的硬件,而各个岗位的人才是机器的软件,只有硬件加上软件,技术配合人才,华为这台巨型机器,才能屹立在世人眼前




3

假“大佬”,真“战略”:

“惶恐才能生存,偏执才会成功。”

技术与人才,应该是华为年度账单上面的巨款开销了。

可对于目前在技术和人才两个方面的投入,华为仍不满足。

任正非在采访中,解释了“赚的太多”的原因和顾虑,是因为华为的战略投入不够:

“加大战略投入,就好比把现有的化肥养料送到田地中去,等到土壤肥力好了,后几年庄稼收成就都好了。”

华为没有唯利是图,享于安乐。或者说趁着公司近两年发展不错,便大力投入在收入来源和盈利途径上面。

反而具备着安不忘危的压迫感,和远见卓识的前瞻性。




这或许正是任正非的明智之处:较低的利润率换来的是人才与技术的储备,以应对未来不确定的风险。

有人形容,任正非是华为在时代海洋中航行的舵手,甚至是华为的灵魂。

他在华为成功的计算公式之中占到了80%:




我觉得这个比例,并没有夸张。

企业一旦有了稳固的根基后,对领导者管理层的要求就会越来越大,必须不断扩宽眼界,迈开步子,爬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怎样领导员工,如何激励人才,怎么打造核心竞争力,如何赢在时代与未来?

这些问不完的问题,就像华为的一次邮件中说的那样:

“不懂战略退却的人,就不会战略进攻。”




今天,我们接触任正非越多,越深刻意识到,这个古稀之年的老头子身上,埋了这么多的宝贵财富。

他早已不再是一位企业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战略家

精神矍铄的他,如今依然孜孜不倦地操心着华为的未来,这也给了我们足够的自信,在创造这条路上,中国终将走到世界的最前端。

比起这个,企业能赚多少,或许真没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