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其家长都有这些特征,看看你中招了吗

2019-05-30   沛泽妈读心理

该吃饭了,妈妈已经喊了好几遍,让孩子过来吃饭,可孩子还是一个劲地说:“再等一会,我把这个动画片看完”;已经很晚了,孩子还在玩游戏,不肯上床睡觉,爸爸催促了几次,孩子依然微丝未动;早晨起床时间到了,孩子躺在被子里,嘟囔着说:“让我再睡五分钟”,其实,这已经是第三个五分钟了……

相信很多父母对这样的场景一定不陌生,孩子拖拉的坏毛病是令很多父母感到头疼的事情,拖拉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无法按时完成老师的作业,完成学习任务;因拖拉常常要到很晚才能温习完功课,导致睡眠不足;因拖拉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

关于拖拉的害处不胜枚举,但有一点可能是父母们没有注意到的,那就是拖拉会影响孩子的潜能。人类大脑的新皮质层半球额部有一块皮层叫做大脑前额叶,被称之为“脑中之脑”,大脑前额叶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对事物做出判断。如果孩子做事拖拉、磨磨蹭蹭,没有执行力,那么,他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做事情就不够专注,其潜能也就无法集中,将来孩子就不会有大的作为,而且这样的孩子可能对事情的判断会比较慢,还容易被周围人的意见所影响,无法形成自己的判断。

孩子做事拖拉的常见原因

要想纠正孩子拖拉的坏毛病,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是什么,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缺乏时间概念

孩子不可能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做事情总是很随意,想起什么就做什么。比如,早晨爸爸妈妈会催促孩子快点,不然上班就迟到了,可孩子并不明白你上班迟到了和我快点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我迟到。

第二,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

比如,你让孩子去洗手准备吃饭,他可能会因为看到水桶,就玩起水来,忘记了你交代的事情;孩子吃饭的时候,因为听到楼下小朋友的嬉闹声,立刻放下碗筷去看个究竟,所以他干起事情来总是边干边玩。

第三,对不感兴趣的事情漫不经心

有些孩子做事虽然拖拉,但他并不是对所有的事情都拖拉,如果你告诉他要带他去游乐园,他会迅速地穿好衣服,如果你要是带他去上课外辅导班,他就会磨磨蹭蹭,拖拖拉拉。

第四,能力有限

有些时候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并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在做一些有难度的事情时,就会显得很慢,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应该给予批评,而应该鼓励。

第五,家长包办的结果

一些孩子做事拖拉完全是父母惯出来的,比如,孩子吃饭慢,父母一着急,就会端起碗来喂孩子,尝到甜头的孩子就会每次在吃饭的时候故意拖拉,反正我一慢,你就会来喂我。

第六,孩子天生的慢性子

每个孩子的性格气质都是不同的,有些人是多血质的,天生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有些人是胆汁质的,反应虽然很迅速,但准确性就差一些了;粘液质的人则表现得比较安静沉默;抑郁质的人则反应迟缓。无论孩子属于哪一种性格气质,都是天性,是不容易轻易改变的,父母还是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好。

在以上六大原因中,其实很多原因都并非孩子故意为之,所以父母不要为难孩子,还是应该以尊重为前提,再有就是,我们之所以总认为孩子做事慢,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动作的快慢,在成人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动作就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但是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一切就都正常了。当然,对于孩子故意的行为,就应该进行批评教育了。

孩子做事拖拉,该反思的是家长

分析了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之后,我们再来“批评”一下家长,孩子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家长教育方式的反映,不要以为孩子做事拖拉都是孩子的错,父母们更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

首先,来想一想当孩子做事慢时,你经常对他们说什么?“快点,快点!”早晨起床的时候,你对他喊:“要迟到了,快点起床!”催促声一声比一声急;做作业的时候,你会说:“别磨蹭,快点做!”守在一旁的父母催促的声音越来越急躁;夜深了,“怎么还在看电视,马上关电视,上床睡觉。”父母已经火冒三丈了……其实,一个磨蹭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性格急躁的家长。

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假如你是孩子,被这样催促,你会怎样?是不是感到很不爽?心情烦躁、压抑,同样的道理,孩子也有这样的感受,此时孩子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反抗,与父母对抗,但这样的结果往往会招致父母更严厉的训斥;另一种就是拖拉,磨磨蹭蹭,我不愿意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但我又必须这样做,那就只能拖拖拉拉的,能拖一分钟是一分钟了。

通常爱拖拉的孩子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性格急躁,脾气较为火爆,思维敏捷,处事果断,高价值观,高期望值,做事讲究效率,他们在教养孩子的方式上,主要以说教为主,他们经常会说:“你应该……”“你必须……”等,这种权威式的教养方式完全没有尊重孩子的自身感受,就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本能地对你产生抗拒。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说:“妈妈,我好累了,我想歇一会再写作业。”大多数家长一听说孩子不写作业,立马会说:“累什么累,你干什么了就累了,赶紧写,写完了再玩。”

我们总是否定孩子的感受,这会激起孩子强烈的反抗,即便他迫于你的压力去写作业,大多也是糊弄了事。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你很累了,对吗?那就歇5分钟吧。”积极地肯定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休息5分钟,孩子写作业的效率更高。其实有的时候孩子并不是想休息,只是希望妈妈能理解他的感受,同情他的感受,支持他一下而已。一旦我们否定了孩子的感受,立马就会让关系紧张起来。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教育方式的结果,要改变孩子拖拉的毛病,父母首先要纠正错误的教育方式,实现父母与孩子共同进步,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要想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与时俱进,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