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人考:吴镒(7)

2023-10-01   小楼听雨诗轩

原标题:宋词人考:吴镒(7)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宋词人考:吴镒(7)

水调歌头·柳州北湖

[宋]吴镒

澄彻北湖水,圆镜莹青铜。客槎星汉天上,隐隐暗朝通。六月浮云落日,十顷增冰积雪,胜绝与谁同。罗袜步新月,翠袖倚凉风。〇子韩子,叫虞帝,傲祝融。御风凌雾来去,邂逅此从容。欲问骑驎何处,试举叉鱼故事,惊起碧潭龙。乞我飞霞佩,从子广寒宫。

吴镒,生于高宗绍兴十年。孝宗乾道二年春,郴州州学教授。四年二月,犹在此任。孝宗淳熙二年或稍后,已任常德府龙阳县丞。十二年,知郴州宜章县。十四年十一月,犹在此任。约十五年,知郴州郴县。十六年约三月至闰五月之间,干办行在粮料院。十六年闰五月至十一月,秘书省正字。十一月,为台谏论罢,奉祠。

光宗绍熙三年(1192)冬,起知武冈军(今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县级市一带)。未莅任,即改知郴州。

宋·黎喆等《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二《人物》二《乡贤·宋》曰:吴镒起知武冈军。

宋·陆九渊《象山集》卷一五《书·与刘漕》曰:计南浦之集,行将四换岁矣。伏自使华之东,尺纸问讯,亦复阔绝。怀仰盛德,我劳如何!杏山崔巍,蒙泉清澈,金莲在底,华叶可数。民愿土淳,易于开导。作奸为祟者,姓名可记。藏拙之地,孰便于此?第斗垒事力有限,频岁送迎,浸尔空竭。榷酤征商,今日所仰。此来并边法禁日密,行旅为之萧条,场务日入,顿以亏损。迂愚临此,未知所以善后,长者何以振之?吴仲权得武冈,尚迟次。傅子渊在衡阳,士人归之,太守亦甚礼之。但向来有一二同官不相乐,颇有违言,然子渊处之裕如也。邓文范为丞,德化政声甚美。尝摄两邑,皆整其弊坏,民之戴之,不愧于史册。所书皆向来会中客,恐欲知之。何时复如曩集,以快此怀?

按,“刘漕”,当指刘颖。刘颖淳熙末任江南西路转运判官;绍熙间任淮南西路转运副使,淮西在江西东,故九渊此书称其“使华之东”。

“南浦”,在隆兴府(今南昌市一带),即唐·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之“南浦”。

“杏山”“蒙泉”,皆在荆门军。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八《荆湖北路·荆门军·景物》下曰:杏子山,在城西十里。旧山顶有杏千馀株。又《荆门军·景物》上曰:蒙泉,在军城西。出于硖石山之麓,即蒙山也。南曰“蒙”,西北曰“惠”。泉每昼夜两潮,水溢数寸。世传南出玉,北出珠。崇宁三年,巨蚌夜游北泉,光彩四烛。又有流杯曲水。

据陆九渊《象山集》附《年谱》,九渊于绍熙二年(1191)九月三日至荆门军任知军,四年(1193)十二月十四日卒于任。此书既言及荆门军山水,当即作于此期间。

又据吴镒、刘颖之行实综合排比,可知吴镒淳熙十五年(1188)入京任职,途经隆兴府,参加了刘颖、陆九渊等人的“南浦之集”。三年后,亦即绍熙三年(1191)冬,九渊作《与刘漕书》。此时吴镒奉祠三年恰好期满,新除知武冈军。书中言其“尚迟次”,亦即犹在等候前任知军期满解任。不过吴镒年内即“改郴州”,似未莅武冈军任,故此差遣可不计。

绍熙三年(1192)冬至四年(1193),朝请郎、知郴州。

明·黎喆等《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二《人物》二《乡贤·宋》曰:吴镒起知武冈军,改郴州。创社仓八十馀所。属邑桂阳恶民持兵剽掠,乃严保甲,倍赏罚,不逾时皆就缚,则请兵戍之。

明·胡汉等《万历郴州志》卷二《秩官表》上《州·宋·知军》曰:光宗绍熙:吴镒,三年由朝请郎任。明年,除湖南提举。

又卷一五《循良传》曰:吴镒又知郴县,寻守郴。兴学训士,大有功于郴。

按,“桂阳”,即今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

“守郴”,即知郴州。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