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余承东点赞,让马斯克刮目相看,这家深圳电池厂凭什么成功?

2023-07-11   科技真探社

能让华为余承东认可的友商并不多,比亚迪可以算一个。

6月16日,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在深圳召开,向来大嘴的余承东这一次又语出惊人,他预测未来新能源市场将进入惨烈的竞争状态,大部分没有实力的车企会被市场淘汰,未来5-10年,只会有少数车企存活下来。

但稍后余承东话锋一转,特意点名比亚迪:“很高兴看到比亚迪成功成为未来少数能活下来的巨头之一,其他的公司未来能不能存活下来成为巨头还很难说。

众所周知,华为余承东向来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风,口头禅“遥遥领先”更是互联网热梗。自从进入新能源领域之后,余承东把这种自视甚高的行事做派同样带到了汽车市场,在他的口中,宝马、保时捷等老牌车企都曾是他的“手下败将”。

然而在那么多的对手之中,老余唯独对比亚迪有着惺惺相惜的情感,原因或许就是:比亚迪有着与华为一样,专注技术研发的经营传统。

除了余承东之外,马斯克对比亚迪从无视到重视的过程,更印证了比亚迪这几十年来的逆袭之路。

在2011年的一次采访中,节目主持人询问马斯克如何看待比亚迪?

比亚迪?听到这三个字,马斯克哈哈大笑,反问道:“你有在路上见过他们的车吗?

曾几何时,马斯克并不把比亚迪放在眼里。

但到了今年5月,马斯克本人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他的新看法:“比亚迪的车极具竞争力。”正印证了那句老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现在连马斯克都必须要承认,比亚迪是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不得不重视的行业对手。

7月2日,比亚迪发布2023年6月产销数据,新能源车销量253046辆,同比增长88.79%,今年上半年1至6月,累计销量1255637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5.78%,重点是,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比亚迪都力压特斯拉、大众、通用等车企,成为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冠。

除了销量上的一马当先,但估计马斯克自己也没想到,这个后起之秀会在新能源技术上比特斯拉还要激进,按照比亚迪已经公布的计划,今年比亚迪还会继续招聘3万名应届生工程师,其中60%是硕士和博士,有700-800人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这种对顶尖人才的需求数量,通常只会在那些科技公司中才会见到。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比亚迪未来2-3年还是会用人海战术,用大量的研发人员来保持颠覆性迭代的能力。”从一开始,王传福就以科技企业的标准来定义比亚迪,并形成了以技术为导向的企业经营策略。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故事。

王传福1990年毕业之后,留在了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按如今的话讲,王传福已成功“上岸”,端上了“铁饭碗”,但后来王传福还是决定选择创业。

他的表哥吕向阳对此非常不解,问到:“你和我不一样,你是国家干部,工作稳定,也很有前途,为什么非要冒险下海呢?一个决定错了,就可能全盘皆输,到时你可怎么办啊?

但凭借研究电池的专业背景,王传福相信电池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笃定他能在电池行业里有一番作为。于是在1995年2月,比亚迪在深圳创立,一开始就瞄准了电池行业,至今已深耕电池技术二十八年时间,连一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对手,都要采购比亚迪的电池、电机,与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展开竞争。

所以说,比亚迪造车与很多其他新能源车企不一样,比亚迪造车是其电池综合技术的横向拓展,与那些拍拍脑门就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追风者截然不同。

近几年来,中国新能源技术领域的赶超,一跃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中心,诞生中国汽车竞争新格局。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更是拉动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力量,借着这股势头,比亚迪的海外市场已经扩张到包括欧洲、日本、巴西等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鉴于此,摩根大通上个月发布报告,给比亚迪以“增持”评级。

如今的海外市场,非常看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自研核心技术是产品出口的底气,已然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基本共识,而且也正是靠着诸如刀片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压箱底的技术,比亚迪的海外扩张之路才能如此顺利。

据说在上海车展期间,仰望U8就因为应急涉水行驶、原地掉头、横向移动等技术,成为了国外汽车媒体眼中的顶流。

如今看来,比亚迪从当年一家仅有二三十人的深圳电池厂,到如今全球汽车市场的重量级玩家,对技术的追求态度是一以贯之的,在当下非常具有时代意义。

这种技术偏执,帮助比亚迪在当年赢下了电池市场,又在如今竞争更为激烈的新能源赛道上,帮助其成为全球领先汽车品牌,这种后发先至的逆袭戏码,胜负手就在“技术”二字上。

6月8日,比亚迪召开股东大会,比亚迪将往何处去,王传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新能源汽车变革是一场技术革命,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