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干预案例:停二甲双胍、减10单位胰岛素、血糖达标

2019-12-07     糖尿病康复之路

49岁2型糖尿病人李某经过2个月左右的整合肠道菌群重建,糖化血红蛋白达到6.3,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血脂达标,体重有一定减少。大家可以私信发送:糖尿病,加入我们糖尿病管理群,获取更多专业的糖尿病等健康知识指导,学习糖尿病管理与肠道菌群调养知识

一:病友基本情况

病友李某,男,49岁,2型糖尿病13年,广东人,身高164CM,体重64.15kg。

糖尿病整合干预理论依据

二:干预前后用药

1、干预前:

二甲双胍:早中晚各1颗

达格列净:早空腹1颗

阿卡波糖:早空腹1颗

甘精胰岛素:睡前14u

2、干预后:

二甲双胍:停药

达格列净:早空腹1颗

阿卡波糖:早空腹1颗

甘精胰岛素:睡前4u

三、干预方法:整合肠道菌群重建疗法 两个月,继续干预中

1、评估病友身体情况制定方案;

2、植物提取物饮料去除有害菌;

3、中药提取物杀灭有害菌;

4、素食两周;

5、每天保持1公斤蔬菜摄入量;

6、每天有氧运动半小时,适当力量运动;

7、戒烟限酒,睡眠保证,充足饮水。

四、干预过程部分血糖数据

五、两个月干预前后检查结果对比

1、干预前检查结果:

2、干预后检查结果:




六、案例效果分析

1、停用二甲双胍,减少10单位胰岛素,显著减少用药;

2、糖耐量显著改善;

3、血糖达标;

4、胰岛功能保护;

5、糖化基本达标。

七、肠道菌群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中,超过99%都是细菌,存活着数量大约有100兆个,有500~1000个不同的种类。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有益菌,也称之为益生菌,主要是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

有害菌,数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中性菌,即具有双重作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许多问题。

人体的健康与肠道内的益生菌群结构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菌群与宿主之间,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对宿主表现为不致病。

有研究指出,体魄强健的人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达到70%,普通人则是25%,便秘人群减少到15%,而癌症病人肠道内的益生菌的比例只有10%。

八、结论

通过以肠道菌群重建与有氧运动结合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确实可以改善糖尿病人血糖控制。

大家可以私信发送:糖尿病,加入我们糖尿病管理群,获取更多专业的糖尿病等健康知识指导,学习糖尿病管理与肠道菌群调养知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1JR4W4BMH2_cNUg71_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