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诸葛亮,骂人不带一个脏字

2021-12-11     无风却起念

原标题:不愧是诸葛亮,骂人不带一个脏字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大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除了留下“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许多经典的故事外,诸葛亮的口才是当时无人能比的,他近乎是一个全才。

诸葛亮最经典的一句骂人话,完全不带脏字。(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建安25年,公元220年,魏武王曹操去世,其长子曹丕继承曹魏江山。然而曹丕上位后,迫不及待做了一件大失天下所望之事:废除东汉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魏”。自此,延续了将近200年的东汉王朝,就这样轰然倒塌了。

曹丕窜汉这件事,立即引发了为数众多的心系东汉王朝的世族阶层和以刘备、孙权为首的蜀汉与江东政权的极力反对,对曹丕此行的谩骂之声不绝如缕。当时,蜀汉有一位大忠臣,名叫杜微。杜牧一心向汉,也做过汉朝的官。汉朝衰微后,杜微自此再也不愿意做官,无论谁请他出山,他都一概拒绝。

曹丕窜汉引发为数众多心系东汉王朝的世族阶层的极力反对。(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后来,诸葛亮亲自请他出山为官,他仍然不愿出山,这时,诸葛亮直接祭出了一句骂人的话:“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这句话骂醒了杜微,不久后便出山做官。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曹丕当时自立为帝,龙是天子的象征,表面上看,这句话把曹丕称作土龙,是表明了他只是一个乱臣贼子,根本不算天子。实际上,“土龙”也有被埋没的人才的意思,刍狗明面上是说曹丕德行卑贱,实质上,这是一种祭祀用的祭品,是在暗讽杜微不愿做官造福百姓,只会抱残守缺,郁郁寡欢啊。

蜀汉大忠臣杜微。(图/翻摄百科词条)

明面上是在骂曹丕,实质上却在暗讽杜微,这句话堪称巧妙。更凸显了诸葛亮强大的口才能力。而诸葛亮这样一句骂人的话,完全不带脏字,不懂的人还以为是在夸你,也成为最为经典的一句“骂人话”。不愧是诸葛亮!他最经典的一句骂人话竟然不带1个脏字。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与发明家。被袁准称誉为集忠、义、智、勇于一身,自三国演义起在中华文化圈内很长时间代表智慧的化身。在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与日语里,诸葛亮几乎是作为智谋的同义词(日本战国时代的竹中重治就被称为“今孔明”)。因为诸葛亮同时具备杰出的才能与高尚的品格,后人对诸葛亮评价颇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诸葛亮最经典的一句骂人话,完全不带脏字。(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诸葛亮在政治上有极为突出的成绩,除了在《隆中对》提出了刘备政权长期战略外交规划之外,还经常为刘备足食足兵。等到他开始独掌蜀汉军政大权以后,则以法为根本,到后来在朝内作八务、七戒、六恐及五惧训诫各臣,而朝外亦民风朴实,赏罚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极为罕见。

他鼓励其他朝臣以集思广益的态度进谏。他又敢于接受问责、承认错误,在第一次北伐时,因为误用与他最为亲密的马谡而失败,他后来上表自责,自贬降官,及对马谡进行处分。

诸葛亮最经典的一句骂人话,完全不带脏字。(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因为马谡兵败,连坐,被诛(剃发),但是他对诸葛亮的评价却是“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诸葛亮极为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裴松之注引袁准“亮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这是蜀汉之所以长期对魏作战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同时代乃至后时代的人对诸葛亮的治国能力有着极高的评价,陈寿称为“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袁准评价为“亮之治蜀,田畴辟,仓橐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诸葛亮在世时,蜀汉虽然国力较弱,然而在正面战场处于上风,且在战争负荷的情况下国内经济仍然得到了较大发展,这可以体现出诸葛亮杰出的治国能力。

诸葛亮最经典的一句骂人话,完全不带脏字。(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参考资料:《三国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07199248_587798-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