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用是“超人”,用对技巧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其实一点都不难

2019-07-18   春花育儿

如今孩子学业压力大,而且大多数家庭都是4+2模式,家里所有的长辈都更关心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成绩,恨不得他们天天坐在书桌前面,不要说劳动,就连玩的时间都很少。

好不容易等到放暑假了,孩子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父母想要让孩子做点家务,却不知孩子已经没有了“劳动”的概念。

帮家长做家务的孩子越来越少,孩子的知识水平很高,但是相对来说动手照顾自己的能力很低。

除了看得见的动手能力低之外,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美国的专家认为:孩子热爱劳动培养的不仅仅是动手能力,还有认知既能和责任感培养。

1. 培养孩子独立性

做家务不管大事小事都是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一开始可能是父母教导孩子怎么做,但是当他们会做了之后就是全部由自己思考并且完成的,这都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务做得好的孩子一般都会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需要父母来帮忙”的心态,这样的孩子不仅仅是对父母,对别人的依赖心态都会比较低,拥有独立人格。

2. 手脑并用,促进联结

在孩子年小的时候,家务对孩子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游戏,在这种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孩子手脑联结的能力,俗话说“心灵手巧”,其实做家务也是一种锻炼,尤其是对于动手能力还不强的孩子来说,很多劳动都在开发脑细胞。

除了锻炼脑细胞之外,劳动还能让孩子有更好的体格,虽然说在家里不像过去种地一样是体力活,但是劳动一样需要走来走去,可以增强孩子一天的活动量。

很多时候孩子不爱劳动,是父母养成的结果,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早教课,慢慢的成了补习班,兴趣班各种各样繁忙的行程,让他们无暇顾及家务,更别提劳动了。

学习任务多是造成孩子没办法劳动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是现在很多家务其实不需要人去做,洗碗机,扫地机器人各种智能家电逐渐代替了人力做劳动,最后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并不在能够整理好房间,而是要有好的学习成绩,有一技之长,其他的都不重要,天天做家务就是在“不务正业”,过度将天平倾斜到孩子的学习上,而忽略了让他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机会。

但是劳动并不是只有看起来那么简单,从小喜欢劳动的孩子思维更加活跃和敏捷,并且共情能力也更强,他们有更高的抗压能力,愿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知识和学历只是一方面,当真正步入社会的时候才会发现,其中的佼佼者靠的不仅仅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历背景,还要有高情商,高逆商,创造从无到有的勇气。

关于如何能够让孩子爱上劳动,培养他们的动手习惯,美国专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不怕麻烦

很多家长之所以不让孩子劳动,是因为觉得孩子年纪小,笨手笨脚,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相对于帮忙,他们做的更多的是“添乱”。

面对孩子做家务增加的更多负担,家长不要觉得很麻烦,孩子将来喜不喜欢劳动其实就在这个时期,因为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他们不能完全理解做家务的概念,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会很愿意帮助父母做事情。

即使孩子会把家务搞得一团糟又或者是无法完全理解父母的意图,但是家长也不要埋怨或者责备。

父母首先要充分信任孩子,不管他们做的好还是不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这是增加孩子完成任务信心的关键。每一次父母的信任都是孩子下一次继续做家务的动力,孩子的家务劳动习惯都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2. 贵在坚持

一旦孩子已经有了可以帮助父母做家务的意识,怎么样能让孩子坚持劳动呢?常言道贵在坚持,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帮助父母之后,父母就要尽可能多的向孩子发布指令,比如说“帮妈妈晾衣服好吗”又或者是“来帮爸爸搬东西”。

在建议孩子如何能将家务做得更好的时候,父母也要注意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如果孩子比较坚持自己的做法也能将任务完成的话,就不要强迫他们非要用父母的方式去完成。

要让孩子打心里原意自己去完成工作,而不是一直被训斥或者是强迫。

3. 如何正确做示范

给孩子做示范的时候,家长不要用老师的语气让孩子觉得自己被是在受教育,尤其不要用批评或者是斥责的方式,这样很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下次他们就不愿意动手去做事了。

父母可以用亲身示范的方式,不一定非要说话,就在孩子面前做一遍,比任何说教都管用,耐心和好脾气很重要,凡事都有个学习的过程,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中途孩子忘记了什么,或者是做错了什么步骤,家长可以提供场外提示,但是不需要用完美主义的心态严格苛求孩子。

4. 奖励很重要

不管是口头奖励还是实物奖励,对待任何年纪的孩子来说这都是他们爱上劳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年纪小的孩子更喜欢奖励一个糖或者是妈妈温柔的抚摸。

而年纪大一些的孩子从言语上的肯定会更让他们觉得自己身上有责任感,因此会更愿意做家务。

5. 用其他方式来教导孩子

最常见的就是游戏和绘本,通过游戏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为别人服务或者是劳动之后带来的成就感。

还有就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孩子知道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年纪小的孩子可以阅读绘本,而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则可以通过其他的阅读方式,比如说父母转一些微信给孩子看等等,只要不是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其实他们还是挺愿意听父母意见的。

教育孩子要讲究技巧,对于孩子来说任何事情都需要家长用心去设定一些策略。

劳动习惯的养成其实都是很多小事累积之后的结果,不一定非得要做什么很复杂的家务才叫劳动,一开始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完成一大半,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完成,之后随着熟练度的提高,孩子自己就对独立完成任务感兴趣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用耐心和信心让孩子培养劳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