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白侵略者,让平民反思,这就是反战电影的本质?

2023-09-16     抽屉电影

原标题:洗白侵略者,让平民反思,这就是反战电影的本质?

众所周知,《西线无战事》是一部优秀的战争题材的电影,它为什么优秀?原因在于它展示了战争的惨烈,这种惨烈一定程度上让观众触目惊心,与此同时,观众也会对于战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会让观众的反战情绪高昂,甚至于久久不能停滞。如果以宣传反战为核心的话,每一次的改编都是成功的,甚至于本片作为2022版的改编,与前几次想必也难分伯仲吧。

但是也有人认为本片没有将原作的灵魂核心表现出来,在细节方面有待提高等等。当很多的讨论都夹杂在这部影片之上的时候,说明《西线无战事》确实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优秀的电影值得被广泛的观众所知晓。因为类似的作品的核心永远是反战,而反战是电影届的一个被约定俗成的战争题材核心,这个核心好不好,决定了一部影片,尤其是一部战争影片的走向。即使不是战争影片,即使是仅仅经历了战争年代,反战的声音依旧是最高昂的。

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待,战争影片展现出来反战的时候,它是想要告诉给观众们战争多么的惨烈,惨烈的战争泯灭了人性,而参与战争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被扭曲的灵魂。大家可以通过反战电影的观看来提高自身对于战争的认识以及对于战争的厌恶情绪。但是问题来了,观众们是参与战争的核心吗?

很多创作者都看到了战争的危害,但是却从来绝口不提那些制造危害的人。向着广大人民群众播放战争的惨烈以及反战的必要等思想,这是一种途径,但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是战争的发起人吗?广大人民群众能决定战争的走向吗?广大人民群众充其量只不过是战争的参与者,他们是被动承受战争的,因此,当战争袭来的时候,不论是士兵还是人民,都不应该是这种反战情绪轮番轰炸的主体,真正的主题是谁?自然是那些发动战争的人。

但是有一部反战电影是给他们看的吗?话不能说的太绝对,可能有,但更多的电影都是给战争的承受着看的,并没有哪一个战争的发起者是受到这些反战电影狂轰滥炸的。这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了,没人给他吃药,反倒是对着一群没有生病的人狂喂药。你生病了,老让我吃药干嘛?这样就造成了原本生病的人逐渐的病入膏肓,而原来没有病的人却被迫要患上一种战争疾病,以后再面对战争的时候,一定要痛斥战争的危害,共同的反对战争,然而这有用吗?

不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哪一次的战争发起者考虑到了民众的利益?没有的,如果仅仅是靠着民众反战情侣就能很好的防止战争发生,那么这个世界应该是美好的,应该不会有任何的冲突发生。然而现实是这样吗?很明显,不是的,战争的发起者发起战争的时候,从来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唯独不考虑民众的利益,普通民众们不过是战争的承受者,当战争的发起者发起战争的时候,战争的承受者是没有反对的权益的。当战争的发起者结束战争的时候,战争的承受者却有着享受战争结束的喜悦以及承受战争所带来的衰亡的权力。这些,创作者们能想到吗?

我相信拍摄电影的没有一个是愚蠢的人,但是他们为什么不去深究一下战争的发起者为什么发动战争,战争?为什么不让战争的发起者看看这茫茫大地生灵涂炭的悲剧?为什么要让战争的承受者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反思一下战争的惨烈,且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在战争中扭曲人性?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当然,创作者自然不会让战争的发起者看到这些影片,因为战争的发起者从来都是疯狂的,基本不会因为一两部表现战争惨烈的电影就停止自己的行径。他们也对于这样的电影没有太多的留恋以及反思,即使是死亡了成千上万的人,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是数字。正因为他们拒绝反思,所以战争的承受者必须要一次次的反思,一遍遍的反思,一直反思到自己看见一部战争片就主动要求反思才行。这就是创作者的目的吗?如果是,何等的卑劣。

让生病的人吃药,让正常的人拒绝毒药,这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逻辑,然而在创作者眼中,这样的逻辑是不存在的,本末倒置之后,看似让普通人看到了自己所要表现的核心内容,然而却忽视了或者说忘记了原本应该面对的人群恰恰不是普通人。因此,当我们谈论反战电影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什么?

那些高高在上的战争的发起者们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思一下自己曾经为什么要发起战争,也没有一个人因为看完了一部影片而良心自责睡不着觉。相反,战争的承受者本来就很痛苦了,还要被一些卑劣的创作者反复的往伤口上撒盐,美名其曰“反思战争”,反思战争?反思***。

……

你好,再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e16f740ab328fbf9d267b150c1c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