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抗日神剧啊,已经给很多人造成了一个错误印象,日本鬼子愚蠢不堪,被中国军民耍猴般玩。一个民族不尊重历史,这是对自己最大的亵渎。如果再让抗日神剧这样胡编乱造下去,以后的小孩子会以为日本鬼子都是豆腐渣。
真实的日军到底是什么战斗力,八路军的这一仗非常说明问题。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红军主力改编成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这支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历练出来的百战雄师,在初与日军交手过程中,曾遇到过种种不适应的问题。但是这支铁军的总结、学习能力极强,很快便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型。
忻口战役时,贺龙的120师奉命在忻口以北的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贺龙决定让358旅、359旅在原平以西攻击大牛店等日军侧翼,让贺炳炎、廖汉生率716团直属队和第3营组成贺廖支队插到雁门关,袭扰、伏击日军的运输线,切断敌后交通,并相机占领雁门关。
贺龙根据115师平型关伏击战斗详报,以及在忻口前线向卫立煌等人了解到了情况,在贺炳炎、廖汉生率部出发前,特意当面叮嘱他俩:“现在打的是日军,不是过去的国民党军了。日军战斗力是相当强的,作战对象变了,一定要很快转变战术思想。”
贺炳炎、廖汉生二人都是贺龙一手带出来的心腹爱将。尤其是这位个性极强的独臂贺炳炎,那可是从尸山血河中打出来的战神,是贺龙手下第一悍将。军功累累,战场经验极为丰富的人,往往非常自信。贺龙的千叮咛、万嘱咐,他俩自然感激老首长的关怀,但内心深处,却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什么样的恶仗咱没打过,当咱是初上战场的新兵蛋子吗?
贺炳炎、廖汉生率部一路急行军,赶到雁门关西南临洮山中的老窝村驻下,侦察敌情,寻找战机。当时,该村群众都逃到山里去了,八路军派人找回逃散的老乡,帮助收割地里的荞麦,宣传八路军的抗日主张,赢得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一位放羊老汉带着人生地不熟的贺炳炎等人,插到雁门关附近勘察地形。
雁门关是内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也是沟通雁北高原与晋中腹地的门户,一条公路从雁门关以西的山腰处盘旋而过。自忻口会战打响以后,日军汽车队向南经太和岭往忻口前线运输援兵和弹药,向北经广武将伤兵和死尸拉回大同。他们认为中国军队早已败退,因此疏于防范,仅在广武驻有少量兵力。
在群众的帮助下,贺炳炎等人获悉:10月18日,日军将要从原平运回死伤的士兵,遂决定在黑石头沟一带设伏,同时派少量兵力占领雁门关。17日夜,贺炳炎、廖汉生支队进至离雁门关公路不远的王庄、秦庄隐蔽待机,连以上干部现场勘察地形。此沟南低北高,沟底尽是山洪冲下的乱石。公路顺沟贯通南北,南端有座小石桥。
18日5时,部队沿着山间小道向预伏地点开进,9时进入伏击阵地。不一会儿,日军车队拖着滚滚烟尘源源而来,有上百辆之多。车队缓慢拐过小石桥,爬上陡坡,进入伏击阵地。贺炳炎一声令下,八路军各种武器集火射击,瞬间将车队前面几辆车打得爆炸起火,车上日军纷纷跳车逃生。随着冲锋号响起,3营营长王祥发率各连如猛虎下山般扑了下去,将日军压制在沟里。
贺炳炎根据红军时期打伏击战的经验,认为只要敌人钻进了伏击圈,这仗十有八九就赢了。只要部队发起冲锋,敌人就得垮,战斗马上就会结束。可今天一瞧,贺龙师长果然说对了,这些日军不但没垮,反而重新集结起来,端着刺刀和八路军对冲。这可是贺炳炎戎马生涯头一回见到的“奇景”。
贺炳炎是何许人也?那可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狠角色。红军时期哪怕做到了师团级干部,都经常抡着大刀亲自带队冲锋,右臂就是这么不幸废掉的。如今见对面的日军仍敢顽抗,贺炳炎的眼睛又红了,遂带着警卫员从设在山顶的指挥所冲下来,直入敌阵。廖汉生知道自己拦不住他,便也带着警卫员往下冲,想着无论如何,要保证独臂猛将的人身安全。
让贺炳炎、廖汉生没想到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红军时期打伏击,外围的国民党军哪怕离得再近,也是“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几乎没有拼死救援。但是今天战斗刚打响,不仅驻广武的日军立即乘车出援,而且一长串满载士兵和弹药的日军车队正加速由北向南驶来。
贺炳炎部署在黑石头沟北面的警戒分队虽然将援敌几辆汽车打着了火,但后面的日军迅速下车、登山,顺着西边的山梁转到八路军左侧,攻击八路军侧翼。4架日军也迅速赶至战场上空进行助战。原本是八路军伏击日军,只一转眼,日军就形成了对八路军的反包围。这个行动速度太快了。
眼见战场形势急转直下,贺炳炎立即收拢部队上山。在撤出战斗的过程中,八路军受到日军几面火力夹击,伤亡骤然增大。贺炳炎的警卫员被敌人机枪打成了重伤。贺炳炎胸口被一颗子弹横穿而过,将他的皮袄打了两个洞。这要是再偏一点点,贺炳炎恐怕就命没了。好在他吉人自有天相,又当机立断不恋战,这才让部队及其本人化险为夷。事后贺炳炎感慨道:鬼子的战斗力确实很强,和国民党军完全不一样。
这一仗虽说不完美,对于贺炳炎这样的猛将来说还很憋屈,但是目的基本达到了。日军南北两个车队共300辆车堵在沟里动弹不得,其中有20余辆被八路军击毁。两股日军合力收拾到傍晚,才算重新打通了这段公路。临走前,日军在黑石头沟竖了块木牌,大意是“皇军”在此地遇伏,有67名官兵“玉碎”,提醒过往车队千万小心。
而贺炳炎、廖汉生支队战后一清点,此战共牺牲11连指导员胡觉三以下50人,负伤53人。而且因战况紧急,烈士们的遗体没能及时抢运回来,殊为遗憾。不过,贺龙闻讯却发来了嘉勉电报,对120师初战日军的这一仗评价很高,并鼓励贺炳炎好好总结经验,以利再战。与此同时,贺龙还让716团1营赶往雁门关,增强贺廖支队的实力。
两天之后的10月20日,贺炳炎、廖汉生将部队拉到雁门关西边的山垭子上,选择公路上山垭子的一段陡坡作为伏击点,将1营、3营分别埋伏在公路东西两侧,准备打击日军南来的运兵车队。吸取上一仗的教训,贺炳炎和廖汉生各带2个连,事先对公路、桥梁进行了彻底的破坏,共计破坏了7座桥梁,收割了几千米的电话线。
20日上午,日军200多辆汽车南来。以往,日军一路上都坐在汽车上呼啸而过。但自从18日在黑石头沟遇伏后,日军在广武镇就提前下了车,由步兵在前面搜索前进,汽车随后跟进,并有5架日机在空中侦察助战。
敌变我变,贺炳炎立即改变伏击车队的战斗决心,指挥部队对日军步兵施行突然、猛烈的火力打击后,立即撤出战斗,绝不与优势之敌纠缠。此后,贺炳炎、廖汉生就采取这种“抓一把就走”战法,隔三岔五在这条日军运输动脉上捅刀子,让忻口前线日军物资供应、兵员补充时断时续,频频告急,有力地配合了忻口正面防御作战。国民政府方面也不得不对716团通令嘉奖,海内外报纸也大力宣传雁门关伏击的战果,称之为“雁门关大捷”。
毛主席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了包括贺炳炎、廖汉生支队对雁门关敌主要运输线的截断、雁门关的两次夺回在内的诸多胜仗,说明“八路军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本文作者:忘情,“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