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气化时代之前,本田粉心中“红头”是一种图腾,但随着电气化的步伐加快,本田粉需要再认识另一个图腾了——会发光的蓝头H标。其代表车型便是广汽本田首款本田品牌纯电动车——e:NP1,极湃1。
赋电的H标,异于形
车头会发光的H标与车尾Honda品牌标识加贯穿式的尾灯设计,这一前一后赋电带来的“闪亮”显而易见,细心的你是否发现Honda全新的VI设计在极湃1上得到了充分的诠释了呢?而这套VI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洁净,不论是车头的H标还是方向盘的H标,都是如此。
除了形的变化,e:NP1内在架构也是全新的,它是基于本田e:N Architecture架构开发,定位为小型纯电动SUV,车身尺寸为4388*1790*1560(mm),轴距为 2610mm,虽然车不大,但配了18英寸的轮毂,这种“大脚”的本田,并不多见吧。
操控基因,表于行
作为一台本田车,驾控与澎湃的动力是品牌的基因,即使动力源发生了变化,驾控基因却没有改变,这应该是本田粉最为欣慰的。
e:NP1的高功率版车型拥有150kW的最大功率以及310Nm的最大扭矩,0-80km/h加速敏捷不拖沓,中后段的加速也持续有力,相比燃油车型,电驱动带来的更线性、更平顺、中低速爆发力更强的优势,但这种线性的加速并不像特斯拉那般突兀,整个加速曲线经过了工程师优化,驱动电机和制动系统也进行了精细化标定,以保证纵向加速度来得更缓和,避免驾乘者出现晕眩感,再加之Honda EV Sound加速声浪的加入,这种运动氛围的营造还是很到位的。
在动态表现方面,低速驾驶时感觉整个悬架偏软,明显是倾向城市设定,但是在做一些绕桩、S弯时感觉车身却很紧,支撑性与底盘极限高,这要感谢18英寸的“大脚”,也要感谢Architecture架构的赋能,让e:NP1依然留存这Honda的驾控基因。
不仅如此,e:NP1还预设了3种驾驶模式(经济\舒适\运动)并采用按键式换挡开关,关键操作依然保留物理按键,这一点没有被新势力同化,甚是欣慰啊。在能量回收方面,采用的依然和混动车型一样通过使用拨片方式,分级完成动能回收,没有单踏板模式设定。
智能助理,安全常在
智能化是众多合资品牌的短板,本田为此也痛定思痛,好好补了一次钙。在e:NP1上不仅配上Honda CONNECT 3.0纯电动车专用版本,还配上了10.25英寸彩色全液晶仪表盘与15.1英寸中控屏,其中这块竖置三分屏的设计明显流露出工科人的“强逻辑”的风格,每一屏都有自己独立功能与任务分工,除了不能满屏看地图之外,好像其它功能也确实没必要要通屏显示,嗯,这确实是工科人的性格,实用简洁,不过度!
在试驾中,除了熟悉的Honda SENSING安全驾驶辅助系统外,还有两个新增功能比较实用:一个就是DMC驾驶员状态感知,它会通过主驾左前方的隐藏红外线摄像头感知驾驶者精神状态,并将驾驶员疲劳程度分为普通/轻度/中度/重度共计4级,通过 HPA(本田个人助理)以增大音乐音量、增加空调风量、弹出休息提醒图标、播放警示音等多种方式提醒驾驶者注意驾驶安全,这个安全提醒很人性化,但需要适应一下,毕竟之前松散惯了。另一个功能则是新增的一键智能泊车功能,可泊出可驶入,对于小白新手们很友好。
试驾后才能逐渐理解为什么企业会强调这句话:
“造本田的电动车,而不是造电动车的本田”
新能源这条赛道很长,先期跑在前面虽然可以吸引聚光灯与资本,但拥有技术储备,拥有体系与造车文化,拥有品牌基因的企业,不会轻易随波逐流,它的坚守(基因)与改变(技术)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最终也会形成新的百家争鸣。但Honda的基因犹存,这才是本田粉愿意看到的,不论是红标还是蓝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