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员日趋低龄化,家里有孩子的一定要进来看看!

2019-12-29   法治潮阳

在每年的禁毒报告中,专门有一条数据是分析吸毒群体的年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规律,青少年吸毒群体一直在稳步上升,而中老年吸毒群体逐渐减少。



这充分说明,如今的青少年更容易沾染毒品,但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趋势呢?



这其实与毒品种类有很大关系,海洛因时代,由于毒品费用昂贵,只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人才能吸食,因此属于少数人一种恶习,且都是年龄偏大、事业有成之人。


如今化学合成毒品的廉价,让毒品更容易渗入普通人中,而青少年则是首当其冲。


当然,除了毒品种类发生改变,青少年吸毒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受群体影响、好奇无知,以及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所以如何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通过以下内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更希望给青少年预防毒品指明一条道路。


行为上


01 交友不慎


社会上人群复杂,人心隔肚皮,许多人的交际圈内良莠不齐。尤其是青年朋友们,常爱逞哥们、姐妹义气,注重社交圈中的“面子”。


在娱乐聚会时,因为同伴说“是不是兄弟?”、“这都不敢吃?”、“没事”......等等,很容易因为虚荣心在同伴的吆喝怂恿下,吃下了第一口毒品。


所以一定要慎重选择朋友,一旦发现朋友有吸毒倾向,请立刻远离。


02 沉溺娱乐场所


根据资料统计,夜总会、KTV、舞厅、酒吧,这些场所是吸毒者和贩毒者最常出现、吸毒现象最集中的地方。


因为人员复杂,环境嘈杂混乱,不法分子常趁机会在香烟、饮料、食物中偷加毒品,引诱欺骗无辜人服下。



因此,最好尽量避免单独出入娱乐场所,寻找信任的朋友陪同。


千万不要让自己吃喝的东西离开自己的视线,也不要接受陌生人提供的任何食品,无论吹嘘得多天花乱坠,都要坚守底线,提高自己的防备,保证人身安全。


03 不良嗜好


这些人大多在青少年时期,因为好奇心和模仿成人、影视剧影响,本身是很容易受到动摇的人,容易受好奇驱使或者被诱惑,追求感官刺激,进而容易对事物上瘾,从尝试吸烟喝酒到尝试吸毒,一步步沦陷。



因此,吸烟喝酒者大多都是吸毒的高危人群,会促进吸毒行为的发生。


防范毒品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摒弃不良嗜好,增加自制力,寻求正当舒缓情绪的方法。


尽量少抽烟、喝酒,也不要经常熬夜、作息颠倒,这样也会间接成为不良嗜好的诱因。


心理上


01 逃避、无知


许多人承受不住生活压力,意志脆弱,遭遇挫折就想逃避,例如失恋、工作失误、下岗、负债、重大疾病等等,只会自暴自弃、悲观沮丧。


转头想从毒品中寻求解脱,认识不到毒品具有成瘾性、危害性、违法性,以为吸毒之后“想什么有什么”,其实是损伤大脑神经后产生的幻觉。



这时候,应该建立正确排解压力的方式,可以和家人、朋友倾诉烦恼。


还可以尝试搜索公益心理援助热线、求助医院心理医生,同时自己也可以转移注意力,以看电影、听音乐、运动、吃东西来安抚激烈情绪。


02 享乐心理


如同电影《门徒》中,吴彦祖的台词,“究竟人为什么要吸毒?直到昆哥和阿芬死后我才明白,吸毒是因为空虚。那么,究竟是毒品恐怖,还是空虚恐怖?”



很多人缺乏理想和生活目标,没有追求,找不到人生意义和乐趣,对活着感到空虚和无聊。于是,为了娱乐享受和消遣时间,通过吸毒来达到精神享受和心理减压,最后陷入毒瘾发作的痛苦和毒品控制中。


所以家长以及本人自身,就要对生活设立目标,多培养兴趣爱好,发掘自己的特长,使自己在生活中有事可做、有念可想。


03 时髦心理


如今是一个信息社会,每天信息量爆炸,其中也充斥着许多三观不正的宣传。


很多娱乐圈偶像因为各种原因沾染上毒品,为了吸引眼球,某些报导将明星吸毒描述为无害、被迫无奈的形象。


造成没有分辨能力的部分人,把时尚和气派与吸毒联系起来,将吸毒当做时髦的炫耀,认为不吸毒就是落伍,吸毒就是有派头。


娱乐圈吸毒人员


对待偶像的错误行为,一定不能纵容、跟风,任何原因都不是吸毒的借口。毒品在中国是明确禁止的违禁品,一个明星连自制能力和法律观念都没有,何来偶像模范作用,完全不值得追捧。


-----本文来自精神科专家梅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