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大人没少操心,但有的时候苦口婆心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就是耳旁风,不仅没效果,反而让孩子越来越反感。
其实管教孩子从一开始就要从帮助他们设立目标开始,如果孩子能够对现在和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那他们就更愿意听进去父母的意见。
设立目标其实就是培养他们孩子连接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是一个人在自由的权力下能够学会承担责任,就事论事而不是陷在情绪里面。
说到设立目标其实每位家长都不陌生,做任何事情之前计划中都会包括目标这一项,这是前进的方向,也是成功的动力,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同样也需要帮助他们自己设立目标。
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的目标他们在上学之后会逐渐自己清楚,不需要家长的帮助。又或者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健康快乐,能考上个好大学就算是立目标了。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是不一样的,但总体来说无非就是学业有成,功成名就。
这样宽泛的目标会导致孩子失去成功的目的性,造成对未来的迷茫,家长要帮助孩子设立适合他们自己的有特点的目标。
如果想要让孩子把自己的人生走好,就必须要树立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因为有了目标才有动力,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或者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就能战胜困难继续前进。
拥有清晰目标的人即使在努力的过程中会很辛苦,但是他们会觉得快乐,并且愿意全力以赴去完成剩下的进度,这就像在大海里游泳,如果能够看到对岸的话,游起来就会更快更好,而茫茫大海看不到目的地,可能会在游泳的中途就放弃了。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没有目标或者没有方向的话,那么就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因为孩子感觉不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是觉得为了家长为了老师而学。
父母要让孩子有自己的学习规划和学习目标,这样他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设立目标的习惯,才能更好的走好人生,都说人生就像马拉松,而阶段性的目标就像马拉松过程中的一个小阶段,参赛选手需要确认自己到了这个阶段性的小站之后才能有动力继续跑下去。
在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就可以学习马拉松这种比赛方式,需要让孩子看到自己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这样他们才能继续努力下去。
不管孩子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目标,学习可以有学习目标,游戏也可以有游戏目标,工作的时候也需要有工作目标,有的孩子之所以厌学,与他们没有学习目标有很大的关系。
目标可以分阶段,对孩子的目标进行分解能够更好地达到目的。如果家长只是教导孩子要将目标设定出来,孩子可能会不知打如何去完成。
因为很多人都是口号喊得很响亮,行动起来就各种敷衍拖延,目标分解的目的就是让目标变得容易实施,能够让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更好的和目标联系起来,激发行动力。
如果目标非常大或者看起来遥不可及,孩子极有可能会在中途放弃努力,不会认真的对待和完成。将目标分解成孩子当下能够承受的状态,能够更快的有节奏的实现最终的结果。
目标分解的第一步就是长远的目标设定要合理,要根据孩子当下能力进行设置,将一年的目标分解成12个月的目标,比如一年要达到100分的目标,那就可以把每个月的分数提高到几分就可以了。
将成功的目标平均分解成前进的阶段性目标,可以分解成星期,三天,一个月,一个学期等等。这样孩子的进步会看起来更明显。在开始设置的时候,要给孩子定最低的量,最好完成的目标,循序渐进最重要。
刚开始一定要给孩子带来自信心,让孩子能够轻松的完成和做到,这样孩子才能抱着更大的热情进行第二阶段的目标。每个目标都让孩子更有自信的完成,越做越有信心,到最终完成最后的目标。
分解目标的时候不光是为了把大目标分解,而是变成让孩子更容易完成的目标,循序渐进有一个递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