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慈善,有很多制度选择。
法人制度(如基金会)和信托制度(如慈善信托),都是国家认可的慈善制度,也有各自的门槛和特点。
如何为自己的慈善捐赠选择合适的慈善制度呢?
我们将分别通过设立、存续、终止三个阶段来讨论法人制度和信托制度的特点,尤其希望让大家多了解慈善信托的相对优势。
本期文章我们先着眼设立阶段。
设立阶段
设立阶段慈善组织与慈善信托制度对比
通过表格的对比,可以看到慈善信托制度相较慈善法人制度,有更为便捷、灵活、普惠的特点。
1
1、便捷
其中,便捷体现在设立时所投入的时间成本上。
因为两种制度在法律定义上的本质差异,且慈善组织资质的获取与税收优惠同时获得,使监管部门采取了不同的监管深度,慈善法人组织采取严格的事前资质审批,而慈善信托仅需采取事后备案,两种行政流程所耗费的时间差异巨大。
按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慈善法人组织审批流程耗时6个月甚至以上是比较常见的,而慈善信托设立和备案时间大约2-3个月即可完成。
2
2、灵活
灵活体现在捐赠方慈善意愿保留的完整度上。
慈善信托把捐赠人的慈善意愿以信托目的作为表达,写入信托合同。
从慈善中国已经备案并公开的信息可以看到,有大量真实、详实的慈善意愿,如:
中航信托·大爱悦心慈善信托的信托目的为“资助单亲妈妈群体心理健康领域慈善项目以及支持其他符合《慈善法》规定的公益活动”;
中铁信托-武侯社区基金会-马家河社区体育发展慈善信托的信托目的为“为支持社区体育事业发展,包括资助公益性质的社区体育比赛与培训、资助为公益慈善筹款开展的体育比赛活动、向贫困家庭青少年捐赠体育用品、提升完善社区体育设施,以及其他符合本慈善信托目的的公益活动。”
而慈善法人组织为了便于通过行政审批、利于日后机构运营管理,更愿意采取泛化业务范围的策略,进而使创始捐赠人的捐赠意愿无法完整地在法律文件上进行表达。
3
3、普惠
普惠体现在资金门槛的无限制上。
《2022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备案规模在100万元以下的慈善信托数量累计有771单,占比为65.12%;2022年新增备案的慈善信托中,规模在100万元以下的有265单,较2021年增加98单,占比达到67.60%。
慈善信托正在向普惠趋势发展。慈善法人机构,如较多捐赠人首先想选择的基金会,最低注册资金要求的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需要20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金。
根据2016年民政部发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这个数字被上调到了400万元人民币。
4
4、税收优惠问题
而我们也应看到,在设立阶段,慈善信托面临向委托人开具有效捐赠收据的难题。
慈善法人机构审批严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其税收优惠资格在其成立时即可获得,相关配套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
而慈善信托的财产性质,导致设立阶段,涉及委托人在转让慈善财产给受托人的过程中是否需要纳税的问题。
赵廉慧教授在《破解慈善信托税制困局的理论路径》中指出,设立慈善信托的行为是否属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所规定的“因从事公益而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不用缴纳增值税”情况目前并无明确规定;
另外,慈善信托不在《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受赠主体内,且受托人之一的信托公司没有开具捐赠票据的资格。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慈善信托税收优惠政策难以落地。
*图源于网络
在实务中,当单一受托人为信托公司时,为满足委托人的需求,只能通过借慈善组织“通道”进行开票,造成了慈善信托成本的上升,以及“通道”行为延伸出来的合规合法问题。
而当单一受托人为慈善组织时,又因为《民间非营利会计准则》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相关制度缺乏对信托财产性质的明确界定,致使慈善组织开票“举步维艰”。
不过,为了推动慈善信托这个新的慈善工具,《慈善法》还是为慈善信托的税收优惠留了空间。
《慈善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设立慈善信托、确定受托人和监察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受托人应当在慈善信托文件签订之日起七日内,将相关文件向受托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未按照前款规定将相关文件报民政部门备案的,不享受税收优惠。
实务对上述法条的解读,就是依法备案的慈善信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虽然落地细则还在制定,但相关的空间已经留了出来。
以上是关于设立阶段两种慈善制度特点的讨论,关于存续阶段和终止阶段的,我们将在下期文章继续跟大家分享、讨论。
参考资料:[1]《专家学者谈慈善财产的性质、发展及立法慈善财产的特殊规范》,民主与法制时报,2020年10月14日.[2]慈善中国备案编号:360100-0-000038.
[3]慈善中国备案编号:5101000000029.[4]《2022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5]赵廉慧:《破解慈善信托税制困局的理论路径》,《税务研究》2021年第11期.
汉正家族办公室,专注家族信托、慈善信托、股权信托、社群信托设立、运营及资产配置;基金会设立、财税管理、战略咨询、等级评估等服务;更多信息可搜索【汉正家族办公室】至官方网站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