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由广州市民政局主办,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承办的2023年慈善信托专题培训慈善组织专场顺利开展。汉正家族办公室首席顾问、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法工委基金会专业组主任胡仕波老师受邀成为专场的主讲,并以“从慈善组织看慈善信托的实务与发展”为题开展本次的培训。
找准角色定位依托慈善信托突破发展困境
培训开始,胡老师以“忆北2023科学教育慈善信托”“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慈善信托”等四个案例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了其带来的实务价值——慈善信托是慈善资产管理的重要工具,而慈善组织在其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在慈善信托活动中,慈善组织的积极参与在一定层面上代表了社会的参与程度,也是推动慈善信托价值发现的重要“抓手”。
胡老师强调,慈善组织绝不只是扮演慈善信托中的受托人角色,在慈善信托设立过程中应开放心态,争做委托人、宜做监察人、多做执行人、乐做受益人。
汉正家族办公室首席顾问 胡仕波
在慈善信托的治理版图中存在着各种难点和风险,胡老师提出要学会正视“所有者缺席”是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治理中必须要共同面对的难题,但在确认受托人中心主义、发挥决策委员会价值、提升监察人的专业化、完善监察人委派机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解决。
此外,胡老师还鼓励在场的慈善组织代表,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要勇于跨出参与慈善信托的第一步,借助慈善信托充分提升慈善组织的治理水平,缓解慈善组织成长过程中的各项发展性难题。
展望:多方携手推动慈善信托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慈善信托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不论在设立数量、慈善领域分布,还是服务形式、服务渗透等方面都不断实现新的突破。2023年10月20日,全国共设立1516单慈善信托,初始财产59.6亿元,财产余额200多亿元。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向好的趋势不断加强,财富积累的社会基础不断增厚,慈善信托服务多样化需求不断释放,信托机制在慈善事业中的独特优势也日益显现。
自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慈善信托以“慈善+金融”的形式,不断增强慈善的自我“造血功能”,也扩大了社会公众从事慈善事业的渠道。社会各界对慈善信托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各地发展慈善事业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加,慈善信托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以广州为例,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慈善信托协同发展机制,广州市民政局联合多个部门印发《广州市关于促进慈善信托发展的实施意见》,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不断丰富委托人类型,广泛发动、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设立慈善信托;持续提升受托人能力,为慈善组织担任慈善信托的受托人提供系统培训;拓宽慈善信托覆盖范围,鼓励设立社区慈善信托,引导慈善信托围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慈善信托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信托公司、慈善组织等多方的努力,充分发掘和满足委托人多样化的慈善需求,积极丰富慈善信托产品创新,切实提升慈善信托的专业受托能力,有效保障慈善信托的公信力,积极推动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END
汉正家族办公室,专注家族信托、慈善信托、股权信托、社群信托设立、运营及资产配置;基金会设立、财税管理、战略咨询、等级评估等服务;更多信息可搜索【汉正家族办公室】至官方网站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