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巴的中小学教师职称

2023-04-11     明珠絮语

原标题:拧巴的中小学教师职称

01

不管怎么说,现在中小学教师评职的难度比以前是低了许多。

比如,职称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历史。

学校的那些老头儿老太太们,不用再在评职前苦练电脑基本操作甚至学习数据库命令。

比如,对论文不再做硬性要求。

发过论文的话,可以加分,如果没有,也照样可以参评。

最重要的是,各级学校高级教师和一线教师的岗位比例大大提高,而且还给了一定数量的正高级指标。

而且,在农村任教满25年的话,还可以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申报。

所以,最近几年学校里高级教师的人数明显增加。

顺理成章,从二级教师晋升一级教师也顺畅了许多。

02

不过,越放越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却让人感觉有些拧巴。

因为,现在的职称似乎有些背离职称的原意。

所谓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标志。

按理说,教师的职称越高,他的教育教学及科研的水平也就越高。

但从评职的过程来看,除了必要的业务成果和行政奖励等条件外,曾经在农村任教、当班主任、工龄等等都是加分因素。

而显然,在农村任教不一定水平就高,当班主任也不一定比不当班主任水平更高。

现行的评职方式评出来的,真的并不一定是水平高的老师。

说实话,一所普通的中学,有一小半教师都是副教授和教授级的职称,本身让人感觉怪怪的。

中小学教师,哪儿有大学教授一样的学术水平!

03

那么,中小学教师的职称究竟代表啥呢?

代表的是收入。

因为教师的职称越高,工资就越高。

所以职称在现实中承载着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从评职的条件上看,也具有明显的导向性。

鼓励教师去农村任教,就给农村经历加分。

鼓励教师一辈子扎根农村,就降低农村教师评职的标准。

鼓励教师当班主任,就给班主任经历加分。

总之,你在一线工作,你在农村等艰苦地区工作,你担任班主任等繁重的工作,就让你更快评上高一级的职称,挣更高的工资。

04

让老师们努力工作,以便评上更高的职称,挣更高的工资,这也说得过去。

只是,教师的工作岗位都是临时性的。

某位教师今年在农村任教,明年就可能调到城里。

今年当班主任,明年就可能不当。

今年在一线任课,明年就可能到后勤做教学辅助工作。

而评职则是一次性的,能不能评上职称,看的是教师过去的业绩。

可涨工资,又是永久性的,教师一旦评上职称并涨了工资,就会一直享受。

于是问题来了,教师可以在评职前努力工作,当班主任,去农村支教,评上职称之后,就再也不当班主任,再也不去农村,甚至不想任课。

这样的现象,在生活当中并不是没有,有的地方甚至还挺普遍。

只要评上了高级职称,就船到码头车到站,可以吃一辈子老本,这反倒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05

问题出在哪儿?

出在职称和工资挂钩。

其实鼓励教师去农村任教,鼓励教师当班主任,鼓励教师在一线教书,想让这样的教师多挣钱,不用转个弯通过评职的方式来进行。

鼓励去农村任教,提高农村补贴也就是了。

鼓励当班主任,提高班主任补贴也就是了。

鼓励在一线教书,提高课时补贴也就是了。

鼓励终身从教,提高教龄津贴也就是了。

这样的分配方式,比评职称要精准得多,也简单得多。

个人觉得,中小学教师要职称没啥大用,取消职称,或将职称和工资脱钩,更能让老师们把心思用到教书育人上。

您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96298e64a13a4e0306c2b6da06c97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