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两则和考研有关的新闻,结合起来看可能更有意思。
一则是,2024年考研人数出炉,今年的报名人数为438万人,比去年减少了36万人。
自2015年以来,考研人数逐年增加,这是第一次减少。
另一则是,湖南湘潭一位女研究生,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读研两个月的感受。
她称,自己有考研的能力,但是却没有科研的水平。
现在她感到十分的无力,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找不到目标,直接变成了“咸鱼”,现在的状态完全就是一个“混子”的状态。
02
考研报名人数减少有多种原因,比如今年的国考报名人数较去年有显著增加。
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讲一个考生不会同时准备国考和考研。
因为精力上不允许,可能两个都耽误了。
所以,参加国考的学生多了,必然会分流掉一部分考研的学生。
但我希望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考生认识到读研究生并非自己的需要,于是打消了考研的念头。
若果真如此,当能避免湖南湘潭那位女生的尴尬:随大流考上了研究生,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读。
03
顾名思义,研究生应该是研究学问的学生。跟本科生相比,他们要接受更严格更正规的学术训练,学习的内容也更专业。
将来搞科研也罢,就业也罢,他们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更有作为。
但我们的很多研究生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博士毕业有去当城管的,硕士毕业有去当保安的,至于博士硕士去政府部门端茶倒水的,去中小学当教师的,更是比比皆是。
就在笔者的身边,很多中小学都开始招聘研究生,在写学校的简介时,学校教师的研究生率俨然成了一个值得骄傲的亮点。
其实在中小学教个书,哪儿用得着那么多研究生!
对于普通的学科教师来说,研究生在教育教学的能力上并不比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强多少。
学校招聘研究生除了“好听”或“好看”,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估计其他非专业领域也都差不多,博士城管不一定比本科的强。
04
让许多本不想读研、本不适合读研的同学都去上研究生,然后再用到不那么需要深厚专业知识的岗位上,这样的现状不管是对个人的时间还是对社会的资源,都是一种浪费。
湖南湘潭的那位女生还是比较诚实的,其实混日子的研究生,并不在少数。
因为很多人考研的目的,无非就是混个学历,增加自己就业的砝码,学习的内容是啥,并不在乎。
当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能只靠考生个人认识的改变,而要靠有关方面的引导。
毕竟,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才是指挥棒。
如果各个单位招聘的门槛总是动不动就研究生起步,只会逼着不管爱不爱做学问的人都去考研究生。
就算偶然某一年报名人数减少,也只能是暂时的现象。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