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部场馆实现绿色电力供应、所有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到构建赛时低碳交通体系、火炬首次使用氢能做燃料,北京冬奥会始终在朝着“举办一届碳中和的冬奥会”的目标而努力。其中,在构建赛时低碳交通体系方面,北京冬奥组委会方表示,赛时将按照“平原用电、山地用氢”的原则,在各赛区推广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
这是否就意味着
在车圈
氢能源汽车有望成新风口呢?
816辆氢燃料成赛时交通服务用车
1月28日,北京冬奥组委官网发布了《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报告(赛前)》(以下简称“《报告》”),确定了18项碳减排措施和4项“碳中和”措施,并系统展示了北京冬奥会碳管理相关工作情况。
其中在构建赛时低碳交通体系方面,北京冬奥会落实了清洁能源车辆服务方案。《报告》指出,赛时以“北京赛区内,主要使用纯电动、天然气车辆;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内,主要使用氢燃料车辆”为配置原则,将综合考虑三赛区、长距离、低气温、山区路、雪天地面湿滑等车辆使用环境,以安全为前提,最大限度应用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减少碳排放量。赛时将使用赛事交通服务用车4090辆,其中氢燃料车816辆、纯电动车370辆、天然气车478辆、混合动力车1807辆、传统能源车619辆;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4.9%。同时,根据北京冬奥组委此前公布的数据,北京冬奥会期间将示范运行超1000辆氢能源汽车,配备30多个加氢站。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均有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身影出现,但与此前的两次示范相比,此次北京冬奥会的示范应用规模更大。
据时报君不完全统计,丰田汽车、北汽集团、福田汽车、宇通客车等车企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均积极投入到此次北京冬奥会之中。其中丰田,作为奥运会和残奥会全球合作伙伴中唯一汽车企业,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共计2200余辆赛事服务车辆,当中就有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车MIRAI 2、柯斯达氢擎等产品。北汽集团则生产制造212辆欧辉氢燃料大巴、330辆北京EU7纯电动车等新能源车型,全力保障北京冬奥会期间服务车辆的正常运营。而在北京冬奥会赛事中承担服务保障的950辆宇通客车,覆盖多种车型,其中氢燃料客车共有185辆,包含公交、大巴两种类型。
氢能源车或为未来辅助出行工具
毋庸置疑的是,穿行在各个赛区的氢燃料电池运营车辆,便是北京冬奥会践行碳中和、实现“绿色冬奥”的一大体现。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时报君:“北京冬奥会上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很好地展现了中国十分重视低碳环保这一形象。虽然这样的示范在短期内没有市场化的机会,但对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也在接受时报君采访时称,此次北京冬奥会大规模应用氢能源汽车,可以在低温等苛刻条件下测试车辆,为行业积累数据,积累运营数据。“车企通过提供赛事服务车辆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进行集中运营,这种机会很难得,毕竟很难有车企有这样的资金办这么大的事。”张翔说。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此前发布的预测数据,到2050年,氢能源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需求,有望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20%~25%。而按照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777辆和1586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35%。
不过,在张翔看来,目前氢能源汽车还存在车辆造价成本偏高、加氢站太少、氢能源汽车集中在公交车等运营车辆上、制氢来源还未形成规范的商业模式、基础设施和能源网络不完善等问题。张翔表示:“从长远来看,未来氢能源汽车只能是作为一个辅助的交通工具,不能取代纯电动汽车。到2050年,氢能源汽车在整个社会中的交通占比大概是18%。”
多家车企在氢能领域早有部署
尽管现阶段的氢能源汽车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难题,但目前多方车企已在氢能领域有所布局和技术储备。
据丰田中国官网披露,在北京冬奥会后,丰田将积极推进冬奥会赛事交通服务用车中的FCEV车型后续再利用、并希望以此为契机不断推动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而丰田早已在中国市场上有实际性的布局。时报君了解到,早在2017年丰田就已经开始了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MIRAI的实证实验,在氢燃料电池车的中国导入方面,丰田正在积极布局,其中包括积极探讨在中国投放FC柯斯达车型。而在2020年6月,丰田汽车、亿华通、北汽、一汽、东风及广汽等六家企业更是在北京亦庄签署合营合同,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推进中国普及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
2021年9月7日,在现代汽车集团氢之日“Hydrogen Wave”全球线上发布会上,现代汽车集团提出了截至2040年在交通及各个领域通过引入全新技术普及氢能的计划,展示了氢动智能无人运输车、高性能概念跑车、应急救援车等一系列面向未来的现代汽车集团氢能移动出行产品,并正式发布其对氢能和氢能社会的未来愿景。其中在中国市场上,现代汽车集团已于2021年3月在广州成立了集团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生产与销售基地,并将这所中国首家大型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专用工厂命名为“HTWO 广州”。目前,现代汽车集团旗下新一代氢燃料电池SUV车型 NEXO已于2018年问世,未来该车型也将会尽快引入中国。
此外,长城汽车也在2021年发布了氢能战略,其将再投入30亿元用于氢能领域研发,以达到万套产能规模,首款搭载氢能源乘用车则预计2022年可以实现量产上市。上汽大通方面,则计划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氢燃料电池整车产品。而海马汽车正开展氢能燃料电池项目,海马制氢加氢一体站已于2021年12月10日落成,旗下第三代氢燃料电池汽车则将于今年开展模拟示范运营,后续海马还将推出下一代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高端智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800KM长续航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产品。
所以
在氢能源汽车赛道上
大家更看好哪位选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