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人考:杨炎正(2)

2023-06-23   小楼听雨诗轩

原标题:宋词人考:杨炎正(2)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宋词人考:杨炎正(2)

水调歌头·呈辛隆兴

[宋]杨炎正

杖屦觅春色,行遍大江西。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〇诗书帅,坐围玉,麈挥犀。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待公归。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杨炎正,南宋知名词人,与辛弃疾有交游。但《宋史》及清·陆心源《宋史翼》都未为立传。《全宋词》杨炎正小传较简略,于其事迹未能尽备。特予辑补。

杨炎正,号西樵。吉州吉水县人,宋南渡初忠臣杨邦乂之孙。

宁宗庆元二年(1196)五月后至五年(1199)四月前,道州宁远县(今属湖南)主簿。选人官阶为迪功郎。

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一一五《诗话》曰:吉州推官李椿尝干一上官举状,而上官家讳有复名而一字“椿”者,初许荐而后不与。请予族弟炎正字济翁作一启以解之。济翁年五十二乃登第,初任宁远簿,甚为京丞相所知,有启上丞相云:“秋惊一叶,感蒲柳之先知;春到千花,叹桑麻之后长。”丞相遂下待除掌故之令。

按,“京丞相”即京镗。“掌故”,是“主管尚书省某部架阁文字”的别称。《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记载,庆元二年丙辰正月庚寅,京镗自知枢密院事迁正议大夫,除右丞相。又载,庆元六年庚申闰二月庚寅,京镗自右丞相拜少傅、左丞相,封冀国公。八月丁酉,少傅、左丞相京镗薨。可知京镗任丞相的时间是庆元二年(1196)至六年(1200)。杨炎正于庆元二年登进士第,宁远县主簿是他所担任的第一次差遣。按当时的职官制度,任期应为三年。故炎正任宁远主簿的时间当起自庆元二年,讫于庆元五年(1199)。

宁远县,当时是道州的属县。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八《荆湖南路·道州·县沿革》曰:宁远县,紧。《九域志》:在州东七十五里。

《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三〇曰:庆元二年五月十二日,诏新及第进士第六人以下至第五甲,并迪功郎、诸州司户、簿、尉。

按,所谓“诸州司户、簿、尉”,即各州的司户参军,各州属县的主簿、县尉。当时新及第的进士,一般都授予此类基层差遣。而其官阶,则属于最低层级的“选人”序列。“选人”序列的最低官阶,便是“迪功郎”。

庆元五年(1199)四月前至七月,荆湖南路安抚使司幕职官。

杨万里《诚斋集》卷一〇六《尺牍·答余丞相》三通其三曰:族弟济翁炎正遂去作幕下士,宠光赫奕,阖族荣曜。

按,“余丞相”即余端礼,与杨万里私交深厚,过从甚密。杨万里《诚斋集》里,写给余端礼的书信、与余端礼相关的诗篇颇多。就连余端礼的墓志铭,也出自杨万里的手笔。

从杨万里写给余端礼的这封书信中,我们可以获知,杨炎正还在余端礼的幕府里任过职。然而,他究竟是何时、何地在余端礼的幕府里任职的呢?要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详细考证杨万里这通尺牍撰写的具体时间以及余端礼当时所担任的实际差遣。

窃考杨万里的这通尺牍,当作于庆元五年四月之前。因为《诚斋集》卷一〇七又有《尺牍·答余丞相》说:某伏以即辰风生桂枝,露下金茎,恭惟观使、大观文、左丞相。济翁弟于七月二十三日转致答教,乃四月某日笔也。亲戚吴推璪遂蒙“若肯少徯,敢不他时备数”之诺,某敬代吴下拜,以谢恩言矣。来年既尽,则辛酉上半年文字,正渠书考第三之日,何晩之有?

据其中“来年既尽”“辛酉上半年”云云,可知这封书信写于宁宗嘉泰元年辛酉(1201)之前二年,亦即庆元五年己未(1199);又据“风生桂枝,露下金茎”云云,可知这封书信写于七、八月间。

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三日,杨炎正向已经退休,闲居在吉州老家的杨万里“转致”了余端礼的“答教”,也就是回信,可见杨炎正是从余端礼那里来。而余端礼的这封回信,“乃四月某日笔也”,亦即写于当年四月。其所以七月才由杨炎正“转致”,当是一时未有便人到吉州去的缘故。由此可以推知,杨万里《尺牍·答余丞相》三通其三的写作时间,至迟也不应晚于庆元五年四月。既然此信中已经提及“族弟济翁炎正遂去作幕下士”,那么杨炎正入余端礼幕府的时间必在庆元五年四月前。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