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民:戴敦邦与央视版《水浒传》幕后故事

2024-08-25   古籍

在当代画坛,戴敦邦先生以其独特的国画彩绘艺术风格,完整地呈现了水浒故事,并精心刻画了水浒108将的艺术形象,堪称无人能出其右。

戴敦邦先生的童年有着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他曾省吃俭用,攒下一个月的早点钱,购买了一套《水浒》一百零八将的“香烟牌子”(一种略大于火柴盒的画片),原本打算作为图画范本进行临摹。然而,不幸的是,这些画片被父母误认为是赌博工具而全部焚毁。戴敦邦先生回忆道:“这件事可以说是我童年时期的一次‘浩劫’。”

1994年,中央电视台《水浒传》电视剧摄制组找到了戴敦邦先生,希望他担任该剧的人物造型总设计。戴敦邦先生凭借对《水浒传》的深厚情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重任。当时,剧本尚未最终定稿,但人物造型设计的工作已经开始,文学剧本创作与人物造型设计同步进行。

在央视筹备拍摄《水浒传》时,电视剧制片主任张纪中翻阅了大量资料,最终认定戴敦邦先生的画作最为传神,于是决定邀请戴敦邦先生出山。他通过戴敦邦先生的朋友白桦,亲自南下上海,前往田林新村的戴府拜访。当张纪中向戴敦邦先生说明来意,并提及摄制组资金紧张的情况时,戴敦邦先生当场表明态度:此事必由我来做,没有报酬我都愿意。没有其它原因,就是因为我太钟爱这部旷世名著了!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戴敦邦先生往返京沪十余次,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劳动强度极高,几乎不分昼夜。当他完成最后一个人物造型后,旧病复发,咳喘不止,几乎无法平卧。连续七日七夜,他只能站立着背靠墙壁小憩,这场病持续了两个多月。然而,当看到《水浒传》在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时,戴敦邦先生感到极大的慰藉,认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张纪中表示:“戴老的神来之笔,为服装设计、化妆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戴老的画像中所传达的人物性格和精准的神情,为导演组选角提供了最生动的写照。演员们在表演时,也是以戴老笔下人物瞬间的精准神情为突破口,深入角色的创作。

据沈嘉禄讲述,戴敦邦先生的夫人沈嘉华女士曾回忆,当时戴敦邦先生开始创作时,楼上的邻居正在装修,噪音不断,无法专心作画。她发现小区里的幼儿园在寒假期间空置,便与幼儿园领导商量,借用了两个月。那时幼儿园没有空调,戴敦邦先生就在寒冷的环境中日夜赶工,画好一批就立刻寄往北京,然后继续画第二批,以便导演据此挑选演员、制作道具和服装等。最后,戴敦邦先生向幼儿园支付了四百元租金。

当年拍摄《水浒传》时,山东有一家白酒企业赞助了一笔资金。后来,企业老板看到戴敦邦先生的原作后,钦佩不已,表示愿意出资280万元购买,但戴敦邦先生不忍割舍。剧组里的朋友听说后,也表示愿意出面将价格抬到400万,以促成这笔交易。然而,戴敦邦先生根本无意出售,他告诉买家:“这些画对我来说只能是传播四方让读者欣赏,售画之计断不可行,即使支付我两个亿也免谈。”

在戴敦邦先生的艺术生涯中,他用执着与热爱为《水浒传》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对经典文学的致敬与传承。戴敦邦先生的作品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