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
这首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著名流行歌《采槟榔》,唱的是一对有情人之间嬉笑打闹采槟榔的爱情歌。
槟榔在歌里成为了一种爱情的象征,可是谁能想到,这种原本寄托了美好感情的东西, 现如今成了癌症的“杀手”。
来自河南平顶山的陈先生今年45岁,是名大巴车司机,平时开车时看到别人吃槟榔提神,自己也跟着买来吃。
谁想到陈先生从此对槟榔上瘾,一天一夜能吃两包多。就在7月份,陈先生发现自己口腔里的溃疡一直不见好,嘴巴张开也很困难,去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口腔癌。
陈先生不是第一例因槟榔而患上口腔癌的患者,上个月,36岁的歌手傅松因口腔癌病逝。在他发出的最后一条视频里,傅松说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槟榔的危害真的很大。
超6000万人都在嚼一级致癌物
别因为好奇去轻易尝试
据丁香医生报道,在中国, 有超过 6000 万人在把槟榔当做一种受欢迎的零食。而早在2003年,槟榔就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定义为 一级致癌物;2012年,槟榔果、含烟草的槟榔嚼块和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都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 一类致癌物。
与槟榔同为一类致癌物的,还有黄曲霉毒素、尼古丁、甲醛、中式咸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的。
有研究指出,槟榔里的槟榔碱易使人上瘾, 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牙齿过度损耗、牙龈萎缩、咬肌肥厚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槟榔里的各类化学物质经过咀嚼后,形成的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此外,由于槟榔较硬,咀嚼时容易对口腔粘膜造成机械创伤, 所以常吃槟榔易患口腔癌。
一旦患上口腔癌,舌头和口腔癌粘膜会出现溃烂,如同有了成堆的口腔溃疡一般,让人痛不欲生。接受手术的话,很可能会被割掉舌头、切去牙床,真是想想就可怕。
除了嚼槟榔,
这些行为也会导致口腔癌
口腔癌的生长方式有溃疡性、浸润性和创伤性三种。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情况,预防口腔癌:
1
口腔溃疡与癌变
口腔溃疡如果是反复发作的,但会经常换位置,并且在短期内有自愈性的,不容易恶变。
但如果一个溃疡长时间在一个位置不愈合,而且这个病人从来也没有过溃疡史的话,可能是口腔癌变。
口腔里的癌细胞非常活跃,牙龈、舌头两侧边缘、舌根两侧边缘,以及双侧颊部都是癌细胞比较喜欢的位置。如果这些地方的口腔溃疡久治不愈,则一定要当心。
2
牙疼、牙齿损坏
牙齿的尖锐边缘对颊部黏膜或舌头,不断造成刺激,长期就会产生局部慢性溃疡,时间久了有可能引起癌变。
3
“趁热吃”可能致癌
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而一旦超过65 ℃,便会烫伤口腔黏膜。长年累月频繁刺激,可能会逐渐引发口腔溃疡,导致癌变。
4
口腔问题,及时治疗
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如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慢性光化性唇炎等。
建议大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早期发现口腔癌。
5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大家都知道吸烟可能导致肺癌,喝酒可能导致肝癌,其实他们还可能导致口腔癌,所以建议戒烟限酒。
同时也要均衡饮食,防止营养不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导致新陈代谢的失衡。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可能诱发口腔癌变。
教你几招自查口腔癌
1、在洗脸或洗澡时,用双手触摸腮腺面颊部、颌下及颈部,观察有无无痛性包块或肿大淋巴结。
2、照镜子时,注意观察唇及舌背部有无无痛性红色或白色斑块和异常硬块。
3、张大口,从镜子看上腭、牙龈和口底有无红肿或无痛性菜花样或结节新生物。
是“慢性毒药”还是地方特色?
市监局:对槟榔不再按食品进行监管!
一些喜食槟榔的成瘾者为了追求更多的刺激,常常将“槟榔加烟,法力无边”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付诸实践。
据了解,第一次嚼槟榔多会产生一种“醉意”和“锁喉感”。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能使人体出现面部红润、身体发热、微微出汗等反应,也因为它具有拟交感神经的作用,能使人产生欣快感、舒适感等主观感受。
但长期嚼食槟榔会导致嚼食者出现耐受、渴求和戒断等症状,有一定的成瘾性。
据《2018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海南与湖南两省,在中国口腔癌发病率最高排行榜上位列前二。而这两个地区,一个是槟榔的种植地,一个是槟榔的主要加工地。
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槟榔制品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对槟榔不再按食品进行监管。
目前,四川、贵州等多个地方,都明确发布通知,禁止槟榔的销售。
最后小康妹儿想说,槟榔是一种能让人上瘾的“慢性毒药”,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轻易尝试。
文:醒醒
部分内容综合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健康时报、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往期稿件《每天1包,36岁男子要切舌保命!这果子被公认为强致癌物,却有数千万人爱吃》
监制:清清
审核:黄利琴、蓝岚
图:微博 千图网 大参考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