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技术是否一定要攻克?多省暗力国产化攻关的己二腈四年后…

2019-08-01   胜利高地

当前,山东、河南、安徽、陕西、山西、安徽、重庆、浙江等多省市的企业、科研院校正在暗力对己二腈生产技术进行国产化攻关,2月20日上午,全球最大的化学中间体、聚合物生产商之一的英威达公司,与上海化学工业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启动40万吨/年己二腈(ADN)生产基地的设计规划,将于2020年开工建设,2022年实现投产后将填补己二腈的国内生产空白,英威达估计项目建成后能充分覆盖中国市场对于己二腈的原料需求,进而言之,四年后己二腈将达到产需平衡,甚至现过剩隐忧,国产化之路迎来挑战。

尼龙66是一种热塑性树脂,白色固体,密度1.14,熔点253℃,不溶于一般溶剂,机械强度和硬度很高,刚性很大,适合用在汽车的空气供应系统、过滤和冷却系统,还可用作车内的踏板和门把手等部件。如今,这种材料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特别是在电子产品中。

己二腈是用于生产尼龙66的中间体,尼龙66因其分量轻、强度大的特性,而被应用于工程塑料、安全气囊织物、高性能涂料和特种服装纤维等领域中,PA66是由己二酸和己二胺反应生成,己二胺又由己二腈加氢生成。作为PA66最重要的原材料,己二腈的先进生产技术目前被英威达、奥升德等欧美公司垄断,我国目前还没有己二腈的生产装置,全部依赖进口。2018年2月,索尔维宣布其法国工厂己二腈装置因罢工遭遇不可抗力,2018年6月,巴斯夫宣布其己二胺、66盐、P66供应因电气故障遭遇不可抗力,仅去年一年己二腈出现了10多次供应中断,国外己二腈装置开工负荷直接引发国内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产品链多米诺骨牌效应,己二腈生产装置停产,会导致PA66的价格暴涨,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一年时间里尼龙66的平均价格上涨了近50%,国内尼龙发展严重受到己二腈供应量和价格的制约,己二腈生产技术卡住了国内尼龙发展的脖子。



己二腈理化性质

目前合成己二腈的方法主要有丙烯腈(AN)电解二聚法、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己二酸(ADA)催化氨化法,丁二烯法直接氢氰化法是将两个分子的氢氰酸(HCN)在零价镍和含磷配体组成的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与丁二烯发生加成反应,丙烯腈电解合成己二腈耗电量大,生产1吨己二腈,约消耗3000-4000 kW.h的电能,对操作条件具有较高的要求,电极材料的选取、电解液的配方、反应过程中电解温度、丙烯腈的进料浓度、电流密度、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时都会对反应的选择性产生影响;己二酸氨化法流程长、步骤多、能耗较高,副产品多,产品收率相对较低、质量不高。在己二腈生产技术国产化之路上我们经历了探索、失败,2015年山东润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对己二腈生产技术进行国产化攻关,建成国内首套10万吨/年己二腈装置,8月22日,装置试生产时发生爆炸事件,并引起大火,造成1人死亡9人受伤。根据调查组给出的结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滗析器上部气相空间中达到爆炸极限浓度的丙烯腈、氢气等混合气体,遇静电放电发生爆炸,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随后发布通知,山东省安监局出具的鲁安监危化项目审字[2015]67号和鲁安监危化项目审字[2015]80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意见书一并予以撤销。



己二腈生产路线图

国内对己二腈国产化生产技术探索之路,并未止步,目前,己二腈三种工艺路线多个省市多家企业都正在暗力进行中试或将要进行中试,而丁二烯法直接氢氰化法生产己二腈,工艺路线短、污染小、能耗低,适合大规模的生产,综合来讲是相对理想的工艺,国内进行中试或正要进行中试的也是以丁二烯氢氰化法为主导工艺路线,技术壁垒在于需要使用剧毒且容易挥发的氢氰酸(HCN)为原料,而且催化剂容易水解、易氧化,生成的产物的同分异构体相对比较多,且分离纯度要求高,整个工艺对于生产设备、操作、安全管理要求极高,主要技术难点还是在于选择和制取合适的催化剂,包括含磷配体,尽可能提高主产物 3-戊烯腈的选择性以及产率,尽可能的减少2-甲基-3-丁烯腈产出。丁二烯氢氰化法中试装置在5年前就开始建设、运行,但是,截止目前,技术壁垒依旧没有突破,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己二腈生产供应商奥升德和英威达在装置经过多年的优化消缺运行,技术不断升级,能耗更低、生产成本更低,国内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越拉越大,2018年5月23日,英威达对外宣布,其在维多利亚投资的2.5亿美元的项目进入到了最终的设计阶段,该项目旨在升级己二腈(ADN)的生产技术,通过升级后的技术,英威达将以更低的能耗、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更高的工艺稳定性和更低的资本密集度,实现更高的己二腈产量。作为全球最大的尼龙66树脂、化合物和纤维生产商之一美国奥升德在2018年5月31日对外宣布,将在2022年之前将其己二腈产能增加22万吨扩产采用的是他们的第五代技术。“凭借我们最新的第五代ADN技术,我们能够在没有大量停机时间的情况下增加容量。”奥升德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hil McDivitt表示。

事实上,国内丁二烯氢氰化法国产化攻关,都是多个企业与院所的单打独斗,走了相同的弯路,都没有找到突破的出口,即便未来两年攻关成功后,市场或将开始走向过剩,未来3年己二腈—PA66产能有望增加,主要是在北美和中国,除了英威达投资10亿美元在中国上海漕泾的40万吨/年己二腈项目外,美国奥升德公司和英威达还有一定规模的产能扩大,美国奥升德公司到2022年全球ADN产能将提高46%。



目前,国内每年消耗约30万吨己二腈,英威达估计未来五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尼龙市场,40万吨/年己二腈项目如建成后能充分覆盖中国市场对于己二腈的原料需求,进而言之,四年后己二腈将达到产需平衡,甚至会出现现过剩隐忧,事实上,随着 2016 年下半年上海英威达 15 万吨尼龙 66 的投产后,国内进口量在下降,2012年尼龙66进口量24万吨,2016年进口30万吨,随着2016年下半年上海英威达15万吨尼龙66的投产,2017年中国内地尼龙66进口量下滑到27万吨,进口依赖度从2012年的60%下降到2017年39%。目前,全球尼龙66装置开工率约为80%,而且还在上升,到2020年,全球尼龙66价格可能会一直保持坚挺,ADN新产能建成投产后,到2022年尼龙66价格或许慢慢走低。

小编语:

己二腈市场蛋糕价值再高但规模有限,即便国内多个路线的中试或工业化装置今年能取得成功,工业化装置还要经过一两年的技术消缺,装置才能真正做到长满优运行,可以说中国己二腈的自主化生产之路必经曲折。但华为断供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卡脖子技术一定要突破!有些路再曲折也是必定要走的。